词条 | 输尿管损伤 |
释义 | 输尿管位于腹膜后间隙,受到周围组织的良好保护,且有相当的话动范围。因此外界暴力所致的输尿管损伤很少见,多为医源性损伤。损伤后易被忽视,多在出现症状时才被发现,容易延误诊治。输尿管损伤约占所有泌尿生殖道损伤的1%,枪伤引起的贯通伤是最常见的原因。儿童在急骤减速时脊柱过伸可导致输尿管钝性损伤,通常见于机动车车祸。总的来说,医源性损伤是输尿管损伤最常见的原因,由输尿管镜,腹部子宫切除术或低位结肠切除时引起,输尿管损伤的并发症包括感染,瘘及狭窄。 概述输尿管为一细长而有肌肉粘膜构成的管形器官,位于腹膜后间隙,周围的保护良好并有相当的活动范围。因此,由外界暴力(除贯通伤外)所致成的输尿管损伤殊为少见;但在输尿管内进行检查操作和广泛性盆腔手术时常引起输尿管损伤。输尿管损伤的发病率甚难确定,实际上超过一般统计数字。输尿管受外界暴力损伤时,其症状几乎全被伴发的其它内脏损伤所隐蔽,故多在手术探查时才被发现。盆腔手术和应用经输尿管器械所致的输尿管损伤,在若干病例中,因症状不明显而诊断未能确定。随着腔内泌尿外科的开展,器械操作所致的输尿管损伤的发病数有所上升。 症状体征根据损伤的性质和类型,其临床表现不尽相同,如有其他重要脏器同时损伤,常可掩盖输尿管损伤的症状。 1.血尿常见于器械捐伤输尿管粘膜,一般血尿会自身缓解和消失。辅尿管完全断离者,不一定有益尿出现。故损伤后直尿有无或轻重,并不与输尿管损伤程度一致。 2.尿外渗可发生于捐伤时或数日后,尿液由翰尿管损伤处渗入后腹膜间隙,引起腰痛、腹痛、腹胀、局部肿胀、包块及触痛。如腹膜破裂,尿液漏入腹腔,则会产生腹膜刺激症状。一旦继发感染,可出现胺毒症如寒颤、高热。 3.尿瘘如尿液与腹壁创口或与阴遭、肠道创口相通,形成尿痿,经久不愈。 4.梗阻症状输尿管被缝扎、结扎后可引起完全性梗阻,因肾盂压力增高,可有患侧腰部胀痛、腰肌紧张、肾区叩痛及发热等。如孤立肾或双侧输尿管被结扎,则可发生无尿。输尿管狭窄者可致不完全性梗阻,也会产生腰部胀痛及发热等症状。 疾病病因1.开放性手术损伤常发生在骨盆、后腹膜广泛解剖的手术如结肠、直肠、子宫切除术以及大血管手术,由于解剖较复杂,手术野不清,匆忙止血,大块钳夹、结扎致误伤输尿管;肿瘤将输尿管推移或粘连,后腹膜纤维化等会使手术发生困难,较容易误伤。术时不一定发现损伤,术后发生漏尿或无尿才察觉。 2.腔内器械损伤经膀胱镜逆行输尿管插管、扩张、套石、擦刷活捡,输尿管肾镜检查,取(碎)石等操作均可发生输尿管损伤。当输尿管有狭窄、扭曲、粘连或炎症时,可能发生输尿管被撕裂、甚至被拉断.务必慎重处理。 3.放射性损伤见于宫颈癌、前列腺癌等放疗后,使输尿管管壁水肿、出血、坏死、形成尿瘘或纤维瘢痕组织形成.造成输尿管梗阻。 4.外伤外界暴力引起输尿管损伤多见于枪击伤所致,偶见于锐器刺伤,以及交通事故、从高处坠落引起输尿管撕裂,常伴有大血管或腹腔内脏器损伤。 病理生理输尿管损伤的病理改变依损伤类型、处理时间不同而异,可有挫伤、穿孔、结扎、钳夹、切断或切开、撕裂、扭曲、外膜剥离后缺血、坏死等。输尿管轻微的挫伤均能自愈,并不引起明显的输尿管狭窄。输尿管损伤后发生腹膜后尿外渗或尿性腹膜炎.感染后可发生脓毒血症。输尿管被结扎或切断.近端被结扎,可致该侧肾积水,若不及早解除梗阻,会造成肾萎缩。双侧均被结扎,则发生无尿。输尿管被钳夹、外膜广泛剥离或被缝在阴道残端时,则可发生缺血性坏死。一般在1—2周内形成尿外渗或尿瘘,伴输尿管狭窄者可致肾积水。 诊断腹部手术尤其是后腹膜和盆腔手术时,应时时警惕有输尿管损伤之可能。手术时缝扎、切断管状组织时当应考虑有输尿管可能。手术时发现创口内不断有血水样液体积聚时由静脉注射靛胭脂,观察创口内有无蓝色液体积聚,由此可以早发现输尿管损伤。外伤或术后常因尿外渗、无尿等情况时才考虑到此诊断。但需与肾、膀胱损伤相鉴别。肾图常可显示结扎侧上尿路梗阻。而排泄性尿路造影或逆行输尿管造影常可以明确诊断。 治疗措施输尿管受损伤时应尽早修复,保证通畅,保护肾脏功能。尿外渗应彻底引流,避免继发感染。而轻度输尿管粘膜损伤,可应用止血药、抗菌药物治疗,并密切观察症状变化。小的穿孔如能插入并保留合适的输尿管内支架管可望自行愈合。 上段输尿管损伤可经腰切口探查,中下段输尿管损伤可经伤侧下腹部弧形切口或腹直肌切口探查。探查时应注意中、下段输尿管常与腹膜一起被推向前方,使寻找发生困难。 (一)输尿管外伤时如伴有其它脏器的严重损伤,病情危重,应首先抢救病人生命。外渗尿液可彻底引流,可以行伤侧肾造瘘,以待二期修复输尿管损伤。 (二)逆行插管引起的输尿管损伤一般不太严重,可以保守治疗。但如发生尿外渗、感染或裂口较大者仍应尽早手术。在施行套石时不应使用暴力,如套石篮套住结石嵌顿,无法拉出时,可立即手术切开取石。暴力牵拉可引起输尿管断裂和剥脱,使修复发生困难。 (三)手术时发生输尿管损伤,应及时修复。如有钳夹、误扎时应拆除缝线,并留置输尿管内支架管引流尿液。但如估计输尿管血供已受损,以后有狭窄可能时应切除损伤段输尿管后重吻合。为保证手术的成功,无生机的损伤输尿管应彻底切除。但吻合口必须无张力。吻合口必须对合好并用可吸收缝线间断缝合。下段输尿管近膀胱处损伤可用粘膜下隧道法或乳头法等抗逆流方法与膀胱重吻合。如输尿管缺损段较长,吻合有困难时可游离伤侧膀胱,用膀胱腰大肌悬吊术减少张力或利用管状膀胱瓣输尿管成形术可代替缺损的下输尿管达盆腔边缘(图1)。游离伤侧肾脏,牵引其向下,也可达到一定减张的效果。长段输尿管缺损时,可考虑自体肾移植到髂窝(图2)。如无明显感染,一般不需保留支架,如需保留支架时最好能放置双丁形内支架管(图3)。在导管的膀胱内一端缝扎一丝线,在病人排尿时,该缝线随尿流可冲出尿道。2周后牵拉丝线,拔除导管。如丝线不能冲出尿道外口,可经膀胱镜用异物钳取出。如输尿管与膀胱作吻合,则应保留导尿管至少1周。手术野必须彻底引流,以硅胶负压球引流最宜。如在手术后才发现输尿管损伤或结扎,原则上应争取尽早手术。术后病人常无再次手术的条件而漏尿又常发生在术后10天左右,此时创面水肿,充血脆弱,修复的失败机会较大。故无手术修复条件者可先作肾造瘘,以后再二期修复。有报告结扎输尿管后40~50天,手术解除梗阻仍使伤肾功能恢复的病例,故即使发现较晚,仍应积极拯救伤肾功能。为预防手术中误伤输尿管,可于术前经膀胱留置输尿管导管,作为手术时的标志。以肠道替代输尿管的手术方法并发症较多,应慎用。 并发症(1)输尿管狭窄:可试行输尿管插管扩张或留置双J形输尿管支架引流管依不同情况决定留置时间长短狭窄严重或置管不成功应视具体病情决定手术进行输尿管周围粘连松解术或狭窄段切除术 如输尿管完全梗阻暂不能解除时可先行肾造瘘术1~2个月后再行输尿管修复 (2)尿瘘:输尿管皮肤瘘或输尿管阴道瘘发生后3个月左右伤口水肿尿外渗及感染所致炎性反应消退病人全身情况允许应进行输尿管修复一般应找出输尿管近端游离后与膀胱或膀胱壁瓣吻合 (3)其他:对损伤性输尿管狭窄所致严重肾积水或感染肾功能重度损害或丧失者若对侧肾正常可施行肾切除术 病因学(一)外伤性损伤 多见于战时,输尿管损伤时常伴有其它内脏的损伤或贯通伤。部分伤员流血过多,严重休克,因未能及时抢救而死亡。在被送到医院进行抢救治疗的病例中,输尿管损伤常在手术探查时或出现尿外渗、尿瘘时始被发现。故据一组输尿管战伤25例的记载,仅7例在初期获得诊断。 (二)器械损伤 见于输尿管逆行插管、输尿管肾盂镜或腔内泌尿外科操作时穿破输尿管壁,经输尿管插管套石时套石篮嵌顿或输尿管撕脱。有过结石、创伤或感染性炎症的输尿管,因壁层溃疡或组织脆弱较易遭受损伤。正常输尿管轻度损伤时大多不产生永久性的损害,仅在严重损伤时可致输尿管狭窄。 (三)手术损伤 多见于腹部或盆腔内进行较广泛的手术时,如子宫切除、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时。损伤可为结扎、钳夹、切开、切断、部分截除或损害输尿管血供而致管壁坏死。术时不一定被发现。直到术后出现漏尿或无尿(双侧损伤)时才被发现。手术损伤多见于下段输尿管,因此部位解剖较复杂,手术野较深,不易辨清输尿管位置。 (四)放射性损伤 如宫颈癌放疗后影响输尿管,输尿管管壁水肿、出血、坏死、形成尿瘘或纤维疤痕组织形成,引起输尿管梗阻。 临床表现输尿管损伤的症状极不一致。如有其它重要脏器同时受伤,患者常因休克、腹膜炎等症状而使输尿管损伤症状不易被早期发现。输尿管损伤后常见的症状有: (一)输尿管粘膜裂伤仅有血尿和局部疼痛。一般可迅速缓解和消失。 (二)尿外渗 可以发生于损伤一开始,也可于4~5天后因血供障碍(嵌夹、缝扎或外膜剥离后缺血)使输尿管壁坏死而发生迟发性尿外渗。尿液由输尿管损伤处外渗到后腹膜间隙,引起局部肿胀和疼痛,腹胀、患侧肌肉痉挛和明显压痛。如腹膜破裂,则尿液可漏入腹腔引起腹膜刺激症状。一旦继发感染,可出现脓毒血症如寒战、高热。 (三)尿瘘 如同时有腹壁创口或与阴道、肠道创口相通,可发生尿瘘。 (四)结扎输尿管可引起患侧腰区胀痛、叩击痛 体检时可扪及肿大肾脏。如无继发感染,结扎一侧输尿管不一定有严重症状而被忽视。但病人常因之损失了一个肾脏。孤立肾或双侧输尿管结扎后可发生无尿。故凡盆腔或腹部手术后12小时仍无尿者,均应警惕输尿管损伤之可能。 (五)放疗引起的输尿管疤痕狭窄,手术治疗较困难。必要时应尽早尿流改道。 预后预防1.预后:早期诊断和及时正确的外科手术治疗,输尿管损伤的预后良好。延迟诊断而导致感染、肾积水、脓肿和尿瘘形成则预后差。 2.预防:手术输尿管损伤预防要点 ⑴首先必须熟悉输尿管的解剖与毗邻器官的关系,尤其是上述易损伤的部位。 ⑵剪开乙状结肠侧腹膜时,左侧后腹膜的切开应在输尿管的外侧,盆腔部乙状结肠右侧腹膜的切开则应在输尿管的内侧。 ⑶在结扎肠系膜下动脉之前,应在左侧髂总动脉分叉处找到左侧输尿管,在其右侧找到右侧输尿管,并继续向上显露至乙状结肠系膜根部,然后把左侧输尿管引向外侧,在明视下结扎肠系膜下动脉,这样便可避免损伤输尿管。 ⑷处理两侧直肠侧韧带之前,应将盆段输尿管下段及膀胱牵开,若有必要可将双侧输尿管向下显露直至膀胱,同时将直肠向对侧上方提起,在直视下贴近盆壁分束切断侧韧带。 ⑸术中始终要明辨解剖层次,操作轻柔,细心分离,避免大块结扎,切忌盲目钳夹止血,否则均有可能损伤输尿管。要时刻注意输尿管可能与结肠系膜粘连而被提起,因此在结扎切断系膜血管时必须明确不是输尿管后再切断。 ⑹若肿瘤较大、较固定,有盆腔炎病史,曾做过盆腔或下腹部手术,或盆腔放疗病例,术前应作泌尿系造影检查,以了解输尿管有无移位、畸形或其他病变,必要时可进一步作膀胱镜检查和输尿管逆行插管,以利于术中辨认输尿管。手术中可先显露正常部位的输尿管,再根据其走行关系以便追踪保护。 ⑺为减少对输尿管营养血管的损伤,手术中输尿管只须显露而不应游离,必须游离时亦不宜超过10cm,且须注意保持其外膜的完整,否则输尿管的血供将受损。这是因为输尿管的血液供应是多源性的,不同部位有不同的血液来源。由于血液来源不恒定,且少数输尿管动脉的吻合支细小,故输尿管手术时若游离范围过大,可影响输尿管的血运,有发生局部缺血、坏死的危险。由于供血到输尿管的动脉多来自内侧,因此手术时应在输尿管的外侧游离,可减少血供的破坏。 ⑻缝合盆底腹膜时要看清输尿管并避开。 ⑼手术结束关腹之前,应再次检查双侧输尿管的完整性,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能立即修复,否则术后将酿成严重后果,且处理困难。 输尿管受损伤时应尽早修复,保证通畅,保护肾脏功能。尿外渗应彻底引流,避免继发感染。而轻度输尿管粘膜损伤,可应用止血药、抗菌药物治疗,并密切观察症状变化。小的穿孔如能插入并保留合适的输尿管内支架管可望自行愈合。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