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兽面纹玉 |
释义 | 【名称】:兽面纹玉【年代】: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 【特点】:青中泛黄色,通体抛光。原断为两截,受土浸,表面形成不同颜色。体扁平,呈长方形,背部平直,刃部稍宽,一面刃的坡面较宽,另一面较窄。近背部两面皆为单线阴刻兽面纹,以旋转形双眼和头上的特殊装饰为其特征,形象狰狞,线条纤细、流畅,刚劲有力。 【说明】:兽面纹始见于新石器时代玉石器和陶器上,又名石奔。器物纹饰盛行于商周。此奔是部落首领权力的象征物。 【出土时间及地点】:1963年山东日照两城镇遗址采集。 【收藏地】:山东省博物馆。 【尺寸】:长17.8厘米,厚0.75厘米,刃宽4.9厘米。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