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
释义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坐落于北京市复兴门外二环路西侧,占地70003.26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00平方米,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儿科医院,同时也是集医疗、科研、教学、保健于一体的儿科医学基地。 公司名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总部地点:北京 成立时间:1942年 经营范围:医疗机构 公司性质:公立医院 医院等级:三级甲等 医院类型:儿童医院 医院简介医院的前身是我国现代儿科医学奠基人诸福棠院士于1942年创建的北平私立儿童医院,至今已有60余年的历史。1979年医院成立了北京市儿科研究所。1994年医院更名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1996年被评为三级甲等医院。医院是国内著名的儿科医疗中心,设有专业病房24个,病床970张,年门诊量210余万人次,住院病人3万余人次,手术1.3万例。现有职工1600余人,其中医技人员1293人,有高级职称190余人。 2006年3月18日医院成立了北京新世纪儿童医疗保健中心。中心紧临门诊楼,总面积达8500平方米。中心按照国际标准,由西方医院管理集团管理,获得美国医疗保健质量标准(JCAHO)认证。拥有108个私人病房和一套完整的诊疗服务系统,同时拥有北京儿童医院和欧美专家团队提供技术支持,并由国际建筑师设计的一家极具风格的医院,营造出温暖的、家庭式诊疗环境,使患者及家人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医生力量医院不仅具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完善的基础设施、雄厚的技术力量,而且拥有国内儿科界仅有的三位院士,同时还有众多的国内外著名专家、教授,他们分别担任国际儿科学会执行委员和常务委员;太平洋地区小儿外科学会地区主席;亚洲小儿外科学会理事;亚洲儿科学会执行委员;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儿童医院管理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会、中华医学会急诊专科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医院拥有小儿血液专业、急救专业、普外专业和中医专业4个北京市重点学科及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心、小儿脊柱外科中心、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中心等14个市级医疗中心,在小儿复杂先心病的手术治疗、肝肾移植、各类脊柱畸形的矫正、腹胸腔镜治疗、急腹症及创伤治疗以及神经、呼吸、内分泌、肾病、血液透析、泌尿、耳鼻喉、纤维支气管镜、影像技术等专业疾病的诊断治疗及诊疗设备居国内领先地位,并率先在国内将儿科就诊年龄扩大到18岁。 特色医疗小儿脊柱外科中心 小儿心脏病诊疗中心糖尿病中心 睡眠疾病中心 小儿泌尿外科中心 放射会诊中心 小儿实体瘤治疗中心 小儿外科腔镜中心 血液净化中心 疑难病会诊中心 儿童铅中毒防治中心 [院级] 神经康复中心 哮喘病中心 临床检验中心 健康儿童查体中心 眼科验光配镜中心 胸壁矫形微创Nuss手术中国培训中心 人才培养诸福棠院士诸福棠教授1899年11月28日生于江苏省无锡市,1927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院博士学位。历任协和医学院儿科助教、讲师、教授。1931~1933年赴美国哈佛大学波士顿儿童医院研修,回国后任协和医学院儿科主任。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协和医学院被迫关闭,诸福棠教授遂于1942年与吴瑞萍、邓金鍌两教授合力创建北平市私立儿童医院。1945年起兼任北京大学医学院儿科教授。1949年北平解放时,响应党的号召毅然留在北京。1952年他又与吴、两教授主动将医院献给国家,改称为北京市第二儿童医院。解放后,在时任北京市长彭真、刘仁等领导下开始筹建全国第一所大型儿童医院,并任首届院长直至1981年,1981年后改任名誉院长。诸福棠教授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被选为第一届至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人大代表及常务委员会委员。1950年至1981年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主任委员和《中华儿科杂志》总编辑。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改称院士)。曾任全国保卫儿童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儿科研究所所长。 诸福棠教授是著名儿科专家,为我国现代儿科医学奠基人,早在三十年代在美进修期间就专心从事胎盘球蛋白预防小儿麻疹的研究,被美国《时代周刊》誉为“儿童福音”。他还对小儿维生素丙缺乏症的临床和治疗,进行了深入研究,先后共发表了数十篇论文。六十年代,诸老又带领全国七个单位的儿童保健工作者共同研制麻疹减毒活疫苗并推广至全国,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使这一危害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在我国得到有效控制。 胡亚美院士胡亚美,女,1923年3月24日出生于北京,汉族,中共党员。1947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1947~1952年,在北京私立儿童医院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1952~1955年,在北京第二儿童医院任主治医师、医务副主任;1955~1989年,北京儿童医院内科副主任、主任、儿科教授、首都医学院儿科系主 任。198 9年至今,名誉系主任;19 80年至今,北京 儿童医院副院长、院长、名誉 院长;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0年受聘于上海鸿慈儿童医院终身名誉院长。 胡亚美教授从医多年来在医、教 、研 、防 的实践中积累了丰 富的经验,七十年代末她带领 我院血液病专业组攻克严重危害小儿健康的血癌(即白血病)成绩卓著,目前累计收治患儿1000余例, 五年以上无病存活率达74.4%,达世界水平,为全国甚至世界所瞩目。 张金哲院士张金哲,男,汉族,中共党员,小儿外科资深特级专家。1920年9月25日生于天津市宁河县。1946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1955年6月调任新建北京儿童医院,历任外科主任,副院长及首都医科大学小儿外科教授,现仍在一线工作,为小儿外科特级主任医师及博士生导师,现担任上海鸿慈儿童医院终身名誉院长。 1950年他首先在国内北大医院创建了小儿外科,成为我国小儿外科创始人中声望最高的一个。1955年起在新建的北京儿童医院外科大展宏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创建和完善了全国最大的小儿外科中心;与此 同时在医学实践与研究、医学创新、医学教育、小儿外科学会与专业杂志、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从医50多年,为万名以上儿童操刀手术,各项发明50余项,先后发表论文150余篇,主编及参与著书30余部,获省部级以上的科技进步奖10多项,先后培养了数百名小 儿外科医生和近20名硕士、博士、博士后研究生。1997年入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获英国皇家学会“丹尼斯布朗金奖” ,该奖为国际小儿外科界最高成就奖; 2002年获“2002年印度小儿外科甘地金奖”。 其他医院承担着北京护校中专、首都医科大学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培养任务,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受卫生部委托承担着全国儿科进修医生培训工作。同时,北京儿童医院还是全国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儿科主治医师主任委员单位和儿科副主任医师命题组组长单位。近3年医院承担着包括“十五”攻关和国家自然基金在内的65项科研课题,并多次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奖。 医院不仅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而且在国际儿科界也有广泛影响。杨永弘教授获国际传染病学会Aventis Pasteur奖及俄罗斯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称号。 医院对外合作医院与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亚、瑞典、德国、法国、日本、新加坡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儿童医疗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和广泛的合作。 研究机构北京市儿科研究所是一所综合性儿科临床基础研究机构,也是首都医科大学硕士生、博士生培养点和博士后流动站。2008年被批准为教育部--省部共建儿科重大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研究所是经市科委、市计委、市卫生局批准于1979年成立,编制100人,隶属于北京儿童医院直接管理,属于院办所。首任所长为儿童医院老院长诸福棠院士;第二任所长为著名儿科专家江载芳教授;现任所长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院长李仲智教授;目前北京儿童医院副院长张建教授主管研究所的工作。 研究所成立后,坚持临床工作需要科研,科研为临床一线服务、为儿童健康服务的工作方向,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白细胞HLA鉴定工作, 1982年与北京人民医院血液研究所合作成功地为全国第一例白血病病人骨髓移植提供了可靠的HLA配型数据;同时还进行了维生素AD强化奶的研究工作,并获得了成功和商业化,取得了良好的预防儿童佝偻病的效果。儿童感染、病原微生物(细菌、结核、病毒)的研究一直是优势专业,对儿童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分子特征、致病机制、耐药情况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建立了全国儿科细菌感染监测网。另外,在儿童风湿免疫性疾病的研究方面亦居于国内领先水平。 进入2000年以来,随着国家、北京市的发展以及医院的整体部署和发展,在院所领导的正确决策和支持下,研究所获得了发展机遇,在科研、临床与教学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快发展。研究所在进行自身承担的科研工作以外,还要作为科研平台(成立了中心实验室),承担医院各临床专业研究生科研的辅助指导工作。根据形势对研究室也进行了一些调整,现有研究室8个,涵盖了细菌、病毒、免疫、呼吸哮喘、纤维内镜、放射免疫、营养等专业与研究方向。2008年以北京市儿科研究所为依托的“教育部省部共建儿科重大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获批,这为研究所的科研平台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研究所仪器设备齐全,总价值近2,000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 36 件,能很好地支撑本研究所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的各方面科研需求;同时也为整个医院提供了一个实验平台和科研绿色通道,为整个学科在实验技术和仪器设备方面提供全方位的科研服务。在国际交流方面,研究所与美国、瑞典、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儿童医疗机构积极开展交流和广泛国际合作。 2007年以来,根据市科委和市卫生局关于市属科研公益院所改革的部署,要求市属卫生行业公益性科研院所为解决北京创新型城市、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主要大众健康问题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作为儿科研究所,应立足公益性科研,及时为政府在儿童健康、疾病防治方面的决策提供有用的数据与建议。于2007年底研究所完成了十一五发展规划,拟重点开展在儿童感染性疾病(细菌、病毒)的流行病学监测与防治、儿童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监测与防治、儿童营养健康监测与疾病防治以及出生缺陷和遗传代谢病的分子诊断四个专业方向加大研究力度,为儿童健康服务。 目前,研究所有正式员工51人,其中研究员、医师系列21人、技师系列28人、工人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16人(32%)、中级职称21人(42%)、初级职称14人(26%)。从学历看,博士学位9人、硕士学位11人、学士学位8人。现有研究生导师及学术带头人1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俄罗斯医学科学院院士1人。近3年来,每年在儿研所进行科研工作的研究生人数为40人左右,其中来自本所的20余人,来自医院各临床科室的近20人。 近五年来,共承担大小科研项目54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2项,北京市自然基金4项,“十五”攻关2项,863项目1项,国内合作5项,国际合作6项,其它24项。共发表论文266篇,其中SCI收录41篇。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4项、中华医学奖2项。 医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56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