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
释义 |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国家强盛的根本方略;依法治国有赖于健全的民主制度、完备的法律体系、公正的司法体制、严格的执法制度,但这一切的根本在于培养高素质的法律人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由老一辈教育工作者创建,至今已有二十几年了。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自己的特色,在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早期法学院学者即参与了国家重要立法工作,在学界提出了经济法的“纵”、“横”学说,建立了高等学校最早的律师事务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投巨资建成了在全国高等学校中具有领先水平的模拟法庭,该模拟法庭软、硬件设备完全满足了实际开庭的需要,2004年12月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在法学院模拟法庭开庭审理一起抢劫案件。法学院又与北京市朝阳法院、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正式建立法学共建单位,并且与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北京市宣武区人民法院、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法院、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北京市宣武区人民检察院、丰台区司法局、丰台区法律援助中心等单位保持良好的法学教育实习基地关系。法学院还利用法学专业学科建设经费,建立了法学信息情报中心,从北京大学法意实证中心购买了法律数据库系统,为教学、科研服务,同时也供学生使用。 法学院现有教职工35人,在他们当中,教授5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97%,在法学院的教师中,有英国访问学者,日本流通经济大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著名学府的法学硕士。教师担当了全国法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财税法研究会秘书长、中国商务法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经济法研究会副会长等重要学术职务。此外,教师中有北京市各级法院的陪审员、兼职律师,还有的教师具有法官的职业经历。 法学院为提高知名度和提高全系教科研水平,除下大力量帮助本系教师进一步深造外,还聘任了一批社会知名人士为法学院的客座教授和客座研究员。 作为一名法学院的学生,要求其有理想、有信念,自身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作为一名“法律人”,必须具有正义感、具有理性,克制自己的欲念,具有高尚的人格和敬业精神,因为,作为一名法官,公平之剑就握在你的手中;作为一名律师,维护公平正义就是你的天职。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熟悉、掌握贸易规则是法学院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前提。法学专业学生就业的去向非常广,可以是国家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律师事务所,还可以是各大企业。在世界500强的CEO中,有相当人员是法学学科的专业背景。所以,法学系的学生在中国未来发展的舞台上必将充当重要角色。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