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事件驱动型投资策略
释义

事件驱动型投资策略,就是通过分析重大事件发生前后对投资标的影响不同而进行的套利。投资者一般需要估算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对标的资产价格的影响,并提前介入等待事件的发生,然后择机退出。

事件驱动型投资理念

事件驱动型投资理念:1、宏观大事件2、微观大事件。通过提出研究理念——事件驱动型投资理念,对大事件的研究来决定个股的决策,忽略下波动,主抓大行情。

上市公司盈利增速放缓

自2006年下半年开始,制度变革所带来的资本红利促使上市公司盈利出现加速增长趋势,屡屡超出投资者的预期,形成指数强劲上涨的内在动力。展望未来两年,中国经济增长依然强劲,税制统一及资产注入等因素的存在,有理由使我们相信A股上市公司盈利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但由于2007年企业利润率已处于历史峰值,低基数效应消失后,2008、2009年上市公司盈利增速将趋于放缓。我们预计上证A股2008、2009年盈利增长分别为32.18%、19.56%。

相对于盈利增速放缓预期,当前A股市场已存在泡沫,但这种泡沫尚处于理性阶段,参考1981-1985年日本股市理性繁荣阶段的估值水平,我们认为,市场合理估值水平应该在25-38倍,但考虑市场流动性充裕状况,股价仍有可能受资金面的推动而出现亢奋,峰值或再度接近45倍PE。由此,我们判断上证指数峰值将接近8000点。

基于2008年盈利超预期增长形成的推动力将减弱,市场波动将更多围绕一些重大事件展开,如股指期货推出、奥运、人民币加速升值及国有企业股权激励破冰等,此类事件将对证券市场中、长期趋势产生深刻的影响。

股指期货重构市场格局

股指期货制度和技术准备基本完成,其推出已箭在弦上。一旦推出,市场将会从单边市变成双边市,机构的操作、生存方式等将会彻底改变,整个中国股市操作理念和操作技术将会产生巨变,其影响将是极其深远和革命性的。

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历史经验表明,在股指期货推出后,成分股与非成分股将面临不同的发展机遇。在期现套利、套期保值过程中,股指标的成分股将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青睐,其流动性和影响力远强于非成分股。因此,沪深300指数中占有较大权重的成分股的战略价值,使其具有交易性的投资机会,其股价受股指期货因素催化,期指推出前将可能摆脱估值体系约束。

人民币加速升值

2008年人民币加速升值已是大概率事件,与人民币升值相关较密切行业银行、房地产、航空仍值得看好。

银行业绩超预期增长。到12月20日,2007年央行虽然5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但并没有影响到银行的盈利。得益于货币活期化,短存长贷的期限结构使银行利差在加息中得到提高,而资产管理、代理手续费等中间业务收入的大幅增长,推动银行业绩实现超预期增长。预计2008年银行股盈利增长仍将超越市场平均水平。

房地产在调控中前行。人民币升值和流动性充裕在房地产行业景气中起到推波助澜作用,但关键因素是住房商品化改革和中国城市化进程。政策调控是影响房地产股票走势最不确定因素,但供需矛盾使商品房价格下跌空间较为有限,而房地产行业的结算特征也决定2008年上市公司业绩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具有资产注入预期或高周转率的上市公司更值得看好。

航空是人民币升值直接受益者。2008年北京奥运会预计将带来1.5%-2%的额外运输增幅,而国内航运动力投放增速放缓导致航空客座率和载运率2008年将提升1.5%左右,将提高国内主要航空公司的收入。航油价格上涨是航空公司面临主要利空,但燃油附加费将抵消部分影响,人民币加速升值对航空公司业绩具有明显提振作用。

奥运由概念变成现实

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渐行渐近,奥运会不仅仅是一场全球体育的盛会,同时巨大的投资将使举办国进入一轮“奥运景气周期”,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受益于奥运概念的行业包括航空、酒店、零售、通信、传媒等行业,及利用奥运展示自己品牌的赞助商将被市场反复挖掘,其交易性机会较大,并由此引发世博会题材的联动效应。

国有企业股权激励实现突破

股权激励是继股权分置改革之后推进资本市场长期发展的重要制度性变革,具有战略性意义。股权激励的利益最大化将会激发管理层提高经营管理能力,驱使更多的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实现内涵和外延式同步增长。统计显示,两市提出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有191家,已实施的公司仅有9家,而且以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主,如果国有企业股权激励制度在2008年展开破冰之旅,将促进上市公司利润出现超预期增长,激发市场想象空间。因此,股权激励所带来的市场变革及由此产生的投资机会也将成为2008年重要投资主题。

事件驱动投资一般步骤

针对事件驱动型投资机会,投资者可以采用“四步法”来分析和把握。

第一步,估计转股价向下修正发生的概率。转股价向下修正有两个前提,一是转债进入回售期,二是正股股价跌破转股价的70%。从历史经验看,大部分上市公司在满足上述两个条件时,都会向下修正转股价。另外,在估算转股价向下修正的概率时,应重点考虑大股东是否持券、大股东持股比例、转债的稀释比例、价内外程度以及公司的偿债能力等几个因素。

第二步,分析转债的风险和可能产生的收益。如果上市公司在转债触发回售条款前没有修正转股价,则持有人将面临转债价格下跌的风险。一般来说,回售价是转债的底线,即便发行人不修正,持有人还有权以回售价回售。转股价修正后,转债一般会达到110元以上。当然,具体的套利收益还要看发行人提出修正预案时转股价对现价的上浮比例(一般在10%以内)以及市场对正股后市表现的预期。

第三步,择机介入。转债发行人一般只在最后关头才会提出转股价修正预案。召开临时股东大会需要需要提前15日(约10~11个交易日)公告。因此,投资者需要在正股股价跌破转股价的70%后的第4~10或9~15个交易日介入,并等待发行人公告。如果在这之前介入,要面临正股走强导致回售条款免于触发的风险。当然,投资者如果遇到更低的价位(接近回售价),在其他套利机会出现时,也可提前介入。不过,提前介入要承担一定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

第四步,择机离场。当转债发行人公告修正预案,或离触发回售条款只有8、9个交易日而发行人仍未公告时,不管套利成功与否,套利者都应该尽管择机离场,以免正股股价下跌侵蚀了已套取的收益。

值得一提的是,可转债实行“T+0”交易制度,不设涨跌幅限制,手续费只有1%。,也没有印花税和过户费,这些都为套利者提供了便利。但我国转债的流动性较差,大资金套利恐有一定难度。

事件驱动投资风险

如果把中国证监会比作一个大舞台,那么发审委无疑是一名长期活跃的歌星。歌星的脾气不好,一直要有人宠着,护着。即便如此,歌星还时常地闹出一些事端,比如:多年前,海南凯立那宗说不明白的官司。只是前些日子,歌星在家休息了一段时间,人气大不如前,复出之后,才变得好说话了些。

但舞台就是演戏的地方,少不了新闻,也少不了人物。当大家都以为一切就此归于沉寂之时,一个小孩从“发审委”的更衣室里冒了出来,脑门上写着“重组委”,掏出两条杀威棒,先是给高盛对美的的定向增发来了一个落叶棍,然后对着大成股份和东软股份的增发就是一人一棒。

全懵了。

除了涉及上市公司的老总们,恐怕对此最生气的就数那些流通股股东了。消息出来之前,这些上市公司中表现最差也在30%以上的涨幅;但当消息出来之后,应声而落。当我们将这几支个股的表现与那些成功增发个股相比较,也不难发现剔出消息释放之后的习惯性下挫因素,这些个股的表现也是远远不及的。

老总家里的私人电话一定抱怨声不断吧。

为什么这些投资者会抱怨?因为他们听到了来自某些可靠来源的风声,使他们确信在未来某个时间段,某一特定公司会发生一对股价有极大正面影响的事件。事件发生,股价狂升,投资者赚钱。同样的剧目已经在2年间发生了多少次,而主题为“资产注入,定向增发”。惯性的思维让他们相信,在承受极小风险的同时,能够收获不成比例的回报。对此,有什么理由不介入呢?

于是,仅凭着一些模糊的消息,投资者的资金转换成了相应上市公司的股票,股价亦随之推高,直至上市公司宣布重大事项并停牌。这在中国大陆成了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

在全世界最成熟的市场,美国,却恰恰相反。绝大多数的重大事项,总是伴随着迟到的股价急升。一前一后,正如巴曙松在前日接受财经杂志社采访时所说,体现了国人和外部对于消息的态度差异,也更深层地揭示出国人对于风险意识的淡漠。

没有发生的事情,不一定就不会发生。如果它是一个必然事件,只能说从统计学上发生的概率又增加了那么一些。市场趋好,人们涌入市场,逐步推高股指。每次短暂的下挫,都被更猛烈的上涨所消灭。没有风险意识的人会强化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崩盘是非常遥远的事情。

同样,每次成功的增发,让其在很多投资者心中成为了股价上升的同名词。姑且不论定向增发资产的良莠不齐,以及对价的高低不一,会否对公司的未来运营产生负面的效应,单是增发事件本身就存在许许多多不确定的因素。有没有涉及法律的问题?其他股东是否同意?所有,投资者都没有考虑。

近日,国航和东航的股价大幅跳水。究其缘由,无非是国航对东航的敌意收购在国资委处于到了巨大的阻力。收购失败,自然引起股价的崩溃。国航的实力,不可谓不大,然而只是制造了更大规模的下挫。那些在之前购入国航的“春江鸭”,基于对国航实力的信任,用大把的资金对其投了信任票,却不得不将苦果咽下。

其实人都是一样的,只是国外的投资者这样的教训受多了,建立起了对于风险的预警。

证监会设立重组委,从一个方面,是增加了一个审批的环节,也许会一定程度上降低市场的效率。但在目前内幕交易泛滥,大股东借增发之名大肆圈钱的背景之下,对规范市场无疑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制造了一个副产品—增加了事件驱动策略的不确定因素,增大了风险。

未来的事件驱动策略,应逐步向国外成熟市场靠拢,更多地建立在对于公司背景合理的分析基础上,而非某些可靠人士一语断言。

事件驱动投资策略在中国的应用

1)事件驱动策略不仅是国际对冲基金应用最广泛的策略,也是中国“股老板”等顶级机构的成功秘诀。在中国,收益排名靠前的私募基金其核心投资策略都是事件驱动策略。

2)“股老板”全面整合实施“事件驱动型交易策略”的所有实用功能,为有志通过主动交易实现持续复利的投资者打造一条通向成功的捷径。

事件驱动策略的实战流程

事件驱动交易策略的核心就是提前潜伏市场热点(事件),等事件明朗或将要明朗时逢高卖出。其实战流程如下:

事件驱动投资策略:从私募到公募

事件驱动策略其实并不罕有,在国外已经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投资策略。事件驱动型基金已占整个对冲基金行业管理资产规模的比重达25%以上,即便是在亚洲等金融工具相对缺少的新兴市场,这一比重也占到15%左右。

但是在国内,由于缺乏有效的做空机制,事件驱动投资策略更多地被解读为“炒题材”,“炒消息”。由于制度和信息披露等原因,目前在私募领域应用的较多。

“这个方法的确是好方法”,一位私募人士说,他本人便是事件驱动投资策略的实践者,”但是对人的敏锐性要求很高,需要全方位的汇集、分析和判断。

上述人士强调道,这种信息并不一定都是所谓的“内幕”消息,其实很大程度上都是公开信息,但是即使是公开信息,大部分市场参与者可能还是不知道的。“比如这段时间很热门的舟山概念,其实很早之前就有公开资料了。”

“各部委的网站,每周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等等,其实都是可以找到投资机会的。这其中的工作量很大,因为信息可能是海量的,而操作起来需要手很快,机会稍纵即逝。”

判断力,是做事件驱动投资最核心的素质。上述人士指出,做事件驱动投资,不能跟风,不能把自己定位为追逐者,而是要提前发现会被市场认可的机会。而对这一策略在公募行业的应用,他持观望态度。

一位沪上基金公司总经理则认为,事件驱动策略可能更适用于专户。“事件驱动型的投资有效性还是非常强的。这种方法不在于说能够达到百发百中,而在于捕捉到获利的概率,可能二十次里面有四五次就可以了。事件驱动型比较适合对风险和波动有一定接受能力的投资者,而且规模不宜过大,大了很难灵活操作,就失去了这个主题的意义。”

事件驱动型基金成败关键在基金经理

此只事件驱动基金虽然是“类对冲”,但与国外对冲基金还是有很大差别,根源在于无法做空。另外国泰事件驱动基金由于只能在公司股票池中选择投资标的,经过了基本面筛选,风险和收益都会相对弱化。

和国外诸多对冲基金通过捕捉高频交易数据,进行事件性投资不同,国内更多的还是立足于信息的采集和分析。

公募做这类投资其实受到很多限制。比如你可能从一个可靠的非公开或者非正规渠道知道了一个事实,可能马上买了就能涨得很好,但是作为公募来说我们没办法买。因为我们所有的投资决策都需要流程上合规,比如需要公开的信息支持,需要研究报告,等一切出来,可能就晚了,已经错过了交易机会。一位基金公司高管告诉记者。

“事件驱动型投资,最重要的是基金经理需要有开阔的视野和独特的视角,非常考验基金经理个人判断能力。”好买基金研究员曾令华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王亚伟重组做得好,但是并不是人人都能成功复制。

虽然国泰基金并未设立专门的事件驱动研究团队,但王航表示,自己的投行工作背景,能带来一定对上市公司公告信息是否能给长期业绩带来实质影响的判断上的优势。

王航此前管理的基金包括基金金鑫(0.791,-0.02,-2.22%)、国泰金龙行业,历史业绩良好,但其产品类型皆和事件驱动基金有较大差异。国泰事件驱动基金表现如何,尚待业绩来验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23:4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