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食窦 |
释义 | 简介食窦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命关。属足太阴脾经。在胸外侧部,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处。布有第五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及胸腹壁静脉。主治胸胁胀痛,噫气翻胃,腹胀水肿,咳嗽,痰饮,少乳等。斜刺0.3-0.5寸,不宜深刺。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取穴位置及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胸外侧部,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主治疾病〗胸胁胀痛,噫气,翻胃,腹胀,水肿。 〖穴位配伍〗配膻中穴治胸肋胀痛。 〖附注〗 本经食窦穴至大包穴诸穴,深部为肺脏,不可深刺。 〖别名〗命关穴,食关穴。 〖穴义〗脾经气血由此回归脾脏。 名解1)食窦。食,胃之所受五谷也,脾土也。窦,孔穴、地宫也。该穴名意指脾经的地部经水由此漏落三焦内部的脾脏。本穴物质为腹哀穴传来的地部经水,随经水流行的还有较多的脾土物质,而本穴有地部孔隙与脾脏相通,脾土物质随流行的经水而回归脾脏,故名。 2)命关。命,性命也。关,关卡也。命关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运行的正常与否重关人命。 本穴有地部孔隙与体内脾脏相通,它内泄脾脏之热,外降脾土之湿,是脾脏与体表气血物质沟通的重要渠道,故名命关。 3)食关。食,胃之所受五谷也,脾土也。关,关卡也。食关名意指本穴为脾脏与体表脾土物质出入交换的关口。本穴为脾经经水内传脾脏的出入关口,脾土物质随水流行,因此它也是脾土物质的出入关口。脾土之性是固定不移,它无风不运,无水不行,本穴若无经水载土,穴之孔隙亦如关卡一般阻土运行,故名食关。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脾土微粒与经水的混合物。 〖运行规律〗由体表脾经注入内部脾脏。 〖功能作用〗将脾经体表气血回流脾脏。 〖治法〗寒则通之补之或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前锯肌、第五肋间结构、胸内筋膜。皮肤由第4、5、6肋间神经的外侧支重叠分布。皮下筋膜疏松,内有皮神经及胸腹壁浅静脉经过。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经胸大肌表面的深筋膜和其下缘,入前锯肌,再深进肋间内、外肌及其间的肋间血管和神经。前二肌由胸前神经和胸长神经支配,后二肌由肋间神经支配。在胸内筋膜的深面,正对第5肋间隙是胸膜腔及肺,因此,不宜深刺与提插。 【功用】宣肺平喘,健脾和中,利水消肿。 主治病症1.呼吸系统疾病:气管炎,肺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 2.其它:肝炎,腹水,尿潴留,右食窦治肝区痛效好。 刺灸法刺法: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局部酸胀。 切勿深刺,以防气胸。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方例胸胁满痛:食窦、膈俞、三阳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