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食荔支 |
释义 | 基本信息【作品名称】《食荔支》 【创作年代】北宋 【作者姓名】苏轼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作品原文食荔枝罗浮山下四时春①,卢橘杨梅次第新②。 日啖荔支三百颗③,不辞长作岭南人④。 作品注释①罗浮山——在广东东江北岸,增城、博罗、河源等县之间,长达百余公里。 ②卢橘——即枇杷。次第——依次。 ③啖——吃。 ④岭南——大庾岭等五岭以南地区。惠州在大庾岭南,故云。 作品简析此诗为公元1096年(绍圣三年)苏轼谪居惠州时所作。原诗两首,这是第一首。 作者对岭南的荔支(即荔枝),具有特别的爱好。在这首诗里他借以表达一种放达自适的人生思想。 苏轼巧用戏语,夸张风趣,传神地表现了他对荔支的由衷赞美和触处生春的生活情趣。 作者简介苏轼 (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祐二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公元1079年(神宗元丰二年)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次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公元1086年(哲宗元祐元年)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公元1094年(绍圣元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公元1100年(元符三年),始被召北归,次年卒于常州。苏轼诗、词、文、书、画皆工,是继欧阳修之后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古文方面,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辛弃疾并称“苏辛”;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在书法方面,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今存《东坡全集》150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