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石油恐慌
释义

该书从全球视角,以清新、戏剧性的手法将世界形势聚焦于一体,深入分析了石油的经济和政治因素,思考了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替代能源的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图书信息

作 者: (美)罗伯茨 著,吴文忠 译

出 版 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1

字 数: 400000

版 次: 2

页 数: 287

开 本: 16开

印 次: 1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08613321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经济 >> 国际经济

定价:¥42.00

编辑推荐

今天石油问题与全球经济、政治和文化有着更加错综复杂的紧密联系。一个新的能源秩序将会是什么样子?谁将主宰这个世界?新的能源秩序是否会催生出一个新的经济和政治秩序?离开了石油,我们这个世界能否生存?

媒体评论

“《石油恐慌》一书写得非常生动,观点也相当深刻……你读完之后就会有一种被人从头到脚浇了一盆冷水的感觉——你会对当时的石油形势迅速地清醒很多。”

——《奥杜邦》杂志

“精彩极了……石油问题已经成了全世界各个国家关注的重要问题,《石油恐慌》涉及到了石油问题的各个方面,非常值得一读。”

——《巴尔的摩太阳报》

“《石油恐慌》对我们这个当前的工业社会所面临的最严重的危机进行了极其透彻、极其有信服力的分析和探究。”

——《波士顿先驱报》

内容简介

我们生活在一个被石油包围的时代。石油既锤炼了我们的意志,又激荡了我们的思维……

作者指出,虽然世界的能源体系已经开始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型,但是如果我们既无前瞻性和全球性的视野,又不积极进取,那么动乱和激烈的冲突依然无法避免,世界仍有可能陷入无序的状态。

在这本书中,作者试图解决的问题还有:石油业辉煌的黄金年代是否已经结束。石油的供应还能维持多久?假如石油生产过了峰值、供应开始紧缺、价格开始上涨,那我们巨大的财富和优越的生活方式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面对石油恐慌,全球经济是否会受到强烈冲击的震荡,从而引发一场拼命抢夺剩余石油的危险竞赛呢?..

同时,作者并不局限于美国和发达国家,而是充分考虑了石油和能源问题的全球性。作者采访了企业界和各类环保组织的专家与学者,将他们各种针锋相对的观点和意见归纳总结得恰到好处,对其他能源,特别是石油的替代能源的现状和前景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是及时提供的有关未来能源体系的佳作。

本书既处于科学领域的前沿又符合各类学者的口味,不论是专业人士还是普通读者都能从中受益。

作者简介

保罗·罗伯茨是《食品恐慌》一书的作者,该书曾荣获2005年纽约公共图书馆海伦·伯恩斯坦图书奖(Helen Bernstein Book Award)。他还为多家出版物撰写资源经济学和资源政治学方面的文章,包括《洛杉矶时报》、《华盛顿邮报》、《哈泼斯》杂志以及《滚石》等等;他还经常就商业和环境等问题作报告。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廉价石油的时代

第一章 石油成了能源的重心

第二章 最后的“石油蛋糕”

第三章 新能源的光明前景

第四章 令人胆战心惊的能源力量

第五章 “天空被烧热了”

第二部分 未来路在何方

第六章 中国能源经济的崛起

第七章 石油大鳄的焦虑症

第八章 探索替代能源

第九章 能源高效利用的难题

第三部分 为了共同目标

第十章 能源安全:箭在弦上

第十一章 看不见的手

第十二章 “重量级选手”

第十三章 如何应对未来的不确定因素

书摘插图

第一部分 廉价石油的时代

第一章 石油成了能源的重心

托马斯·纽科门一手回天,使英国的工业革命免于崩溃,然而也是从那时起开始了一场文明世界所特有的能源竞赛。但是关于这一历史事件所流传下来的具体事实却如凤毛麟角。我们不妨重新设想一下当时的情形。那是1712年,很可能是三月份。地点是英格兰最大的煤田上斯塔福德郡的科尼什煤矿。在一座两层高的砖楼里,我们看到一个中年男子在费力地往一个高达30英尺的用砖、铁管和铜金属做成的直立架子上爬,那个架子通向楼上的一个房间。这个人就是49岁的工程师托马斯.纽科门,从基督教浸礼会牧师改行成为了机械发明师。这个架子式的机械装置就是他的“热能引擎”,这个以煤为燃料的自动装置已经花了十年的时间来完善,现在,如果一切按照设计的程序继续,这个装置很快就会将160英尺深井里的水抽上来。

纽科门生性沉默寡言、颇有戒备心理,今天才打开了大门让人们参观他的机械装置。在他的周围站了一圈的人:有煤矿的官员,有几位投资者,还有一两位代表纽科门众多债主的律师。当这些参观者们呆若木鸡地看着这个机械装置时,我们可以想象他们仰着脸、表情一会儿怀疑,一会儿渴望。他们当然听说过来自于大科学家们的批评声音,因为这些科学家们认为这种装置不可能运转,尤其是由纽科门这样的无名小卒所设计的装置就更不可能运转了。他们也听说过,这种装置的早期模式即那些手工建造的机械已经达到了当时技术的极限,而且全都失败了。聚集在这里的人也听说纽科门债台高筑。

但是在三月的这一天来到这个狭窄、烟雾缭绕的房子里的所有人也都知道,如果纽科门成功了,那将意味着什么。英国正处在一次燃料危机之中。这个迅速工业化的国家已经燃烧掉了它的大部分木柴,现在只有完全依靠煤炭了。在英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数以千计的工厂和锻造车间都靠使用煤炭来做动力。居住在城市里的数十万英国人都使用煤炭来取暖和做饭。仅伦敦这个拥有六十多万人口、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和商业中心,每天就要消耗掉1000吨的煤炭,而且需求每年都在增长。

但是,从地下开采出来的煤炭并不多,也不够迅速。在威尔士、英格兰中部地区和其他产煤区,英国的煤矿工人们已经将地下容易开采的煤层掏空了,现在必须再往深里挖。不幸的是,新的矿井经常被地下水淹没。许多煤矿都安装了简陋的由马匹驱动的水泵,但是这种装置工作缓慢、效率低下且价格极其昂贵。在全国各地,生产力下降或者完全关闭的煤矿不胜枚举。国家已经绝望。“井下排水”成了全年的话题.很明显,如果能找到解决方法,不仅整个国家将得到拯救,而且,按照一位观察家所说的那样,“发明者将获得极大的利益”。

纽科门示意一位助手往巨大的砖炉下面的炉膛里填煤。发明者打开了一个阀门,将蒸汽引向一个8英尺高的铜质气缸里。空气里充满了烟雾、沸水的嘶嘶声和金属碰撞的叮当声。气缸里一个巨大的活塞开始每隔十二秒钟上下升降一次。参观者们仰头上望。在高高的主椽子上,一根28英尺长的水平横梁已经开始上下摆动,活像个巨大的跷跷板,将一条通向下面矿井里的铁链子上下升降。有好长一段时间,什么现象也没有发生。旁观者们开始站立不安,或是移动双脚,或是清清嗓子。这时,从放在外面的一个管子里传出了汩汩的流水声,接着就从里面冲出了一股黑色的液体一一从深深的矿井下抽上来的水。12秒钟之后,又冲出来一股水,接着又是一股。矿井开始排水了。投资者们欢呼起来。纽科门刚刚把他们都变成了富翁。

辨伪石油

辨伪石油 在石油钻探过程中,会遇到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其中卡钻就是十分令人头疼的事情。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对付卡钻也积累了不少经验,注原油或其它油类便是其中的一种。也会因机械漏油而造成柴油下泄进入地层的。在一些生产过程中,会有原油或其它种类的油料进入地层的现像。

这些人为的原油“回灌”不但会给储层评价造成失误,也会给以后的生产评价带来一定的麻烦。所以,石油勘探工作人员都十分重视对它的识别。石油系统的一些地质实验室也时常可以接到一些油样,请求鉴别是否为“原油”。

石油地

其实,经过装备先进的实验室进行分析化验时,是比较容易判别各种油的来源。下面就是一个实例:几年前,笔者前往西南某地出差,听当地的石油地质工作者们讲述了他们在一个面积仅200平方公里的小盆地中打出一眼高产天然气井的喜讯。他们还特别提到,在其中的一口出气井中,曾经流出过数升“原油”的情况,当时大家,尤其是当地的群众都为这既产气又出油的探井感到欢欣鼓舞,但事后一些十分有经验的老石油地质人员又对这些“原油”存有几分疑虑。

带着浓厚的兴趣和疑虑,我和几位当地的石油工作者赶到了那口著名的产气井。仔细看去,井下天然气的压力已达到数十个大气压,对于一个小盆地、产层浅地区来说,这已是十分喜人的了。打开阀门,强大的天然气流便呼啸而出,经几分钟排放后,接在阀门口上的软胶皮管内果然出现了几小滴黄褐色的油珠,遗憾的是,油量太少,都紧紧地吸附在胶管内壁,无法取到,回到石油基地后,我向有关同志要到一些这口井的油样,密封后详细分析化验。这些油样呈黄褐色,外观上除了略显清亮些以外,与常见的原油无太大的区别。但它却发生强烈剌鼻的气味,只要一打开容器,呛人的异味便立刻弥漫在整个房间中,这种现象在原油中并不多见。相反,在一些炼好的成品油中,由于在炼制过程中会加入一些添加剂,经过反应之后,这些物质会发出令人不适的异味。

对该油样的族组成分离证明,其中的链状饱和烃占绝对优势,高达76%,而其它组份则相对较低,尤其是沥青质的含量更低,仅有约3%,这在原油中是十分罕见的现象。此外,原油还有一个物理特性是,加热至205℃时的馏出体积,据报导,我国新疆等地的高成熟轻质原油的205℃馏出体积已可达41% ~44%,但是,这口井的油样,其205℃馏出体积竟高达85%,真是不可思议!

将油样进行全面的气相色谱分析以后,发现油的组份碳数主要集中在碳15至碳24的范围之内,这也是十分奇怪的现象。如果是“高成熟原油”,则其中应含大量的轻质组份(至低碳数物质,如碳1至碳6)和汽油组份(即碳8至碳12);如果是“低成熟原油”,那么就应以重质组份(即碳24以上)为主;但显然,这个油样两者皆缺,它所含的仅为柴油的特征组份(碳15—碳22)。分析至此,已经较为清楚了,但我们还进行了质谱—色谱的检测。结果表明,饱和烃中正构烷烃碳数的精确范围应为碳13至碳23,应属于柴油性质。油样中两项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姥鲛烷与植烷的比值为1,三环萜烷含量大于五环三萜烷;甾烷等有机化合物的含量表明它应为成熟油;而倍半萜等化合物的高含量则证实该油应为典型的内陆湖相煤系地层所形成的,而且形成的地质时代不会太古老。

有了这些分析资料,回头再详查一下“产出”它的盆地的地质背景:第三系的河流与浅湖相沉积物直接覆盖在古老的泥盆系地层之上,而较年青的沉积物中根本没有煤系地层存在。那么,这些油可能出自何处呢?

从全国的情况来看,目前已形成工业性开采的煤系地层所形成的原油有两处,一个是祖国大西北的吐鲁番—哈密盆地,另一个是位于我国南部的广东茂名盆地,那里的丰富的湖相煤系地层形成的油页岩是人工合成“石油”的好原料。人工合成原油时,大多会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加入一些化学合成剂以利于石油的合成。

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化验、推理以及市场调查,我们最终认为,从西南某盆地取到的样品应为煤系地层形成(合成)的石油经加工后的产品—柴油,应该是钻进中有意无意的“回灌”油,而且,极有可能是产自广东的人工合成石油的产品。

这份分析报告很快就引起当地石油地质工作者和有关领导的重视,经过调查,那口井的钻进中使用的柴油果然是从广东购入的。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7 11:4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