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细妹妹 |
释义 | 基本信息【作品名称】细妹妹 【创作年代】未知 【作者姓名】未知 【文学体裁】童谣 作品原文细妹妹 细妹妹,你好睡;① 鸡涯关,饭涯做;② 灶前还冇柴,③ 缸囊又冇水;④ 你好睡,你好睡; 你要月光涯去摘,⑤ 你要日头涯去背。 作品注释①细妹妹:赣南客家称自己心爱的宝贝,无论男女都习惯称之为“妹子”,直到孩子自己开始有了性别观念以后,才称男孩为“赖子”,女孩为“妮子”。“细妹妹”大体相当于普通话的“小宝宝”。 睡:睡觉。赣南客家话多读作“歇(音xiē)”。 ②涯:客家方言第一人称代词,又多写作“艾”、“崖”。 ③灶前:厨房。柴:柴火,旧时客家农村均以树木柴草作为炊事的燃料,因而砍柴、晒柴、抱柴入厨房、烧火自然成了客家妇女人人不可或缺的家务劳动。冇,音mǎo,客家方言,没有。 ④缸囊:水缸里。囊,在这里指器皿的内部。 ⑤月光:在此指月亮。日头:太阳。 作品赏析这是一首流传甚广的赣南客家童谣,属于育儿类的摇篮歌。无论将婴幼儿放在摇篮里,还是背在身上,都适合吟哦这支歌谣,让小宝宝在母性的呵护中甜甜入睡。育儿歌谣也称作“母歌”,是母亲或年长的姊姊吟哦给婴儿听的歌谣,是人们人生中最早接触到的音乐和歌唱。 育儿类童谣主要分为催眠与保育两种,前者称之为“摇篮曲”或“摇篮歌”、“摇儿歌”,后者称之为“逗儿歌”或“戏儿歌”。显然,这首《细妹妹》属于摇儿歌。赣南客家的摇儿歌一般形式简练,内容精致。如瑞金客家一首《摇儿歌》:“哦哦子,哦啊哦,我的女女(指婴儿,不论男女)要卧卧(睡觉)。” 摇儿歌谣随着摇篮轻轻摆动,很有节奏地伴着母性的吟哦,引起婴儿生命韵律的波动。婴儿对新生世界的认知非常有限,一切都是陌生的,因而也是惧怕的,唯有母亲、姊姊等亲人的声音或者心跳、呼吸是熟悉的,因而也是可以依赖的。当习惯的吟哦传入耳中,小宝宝便很快进入甜蜜的梦乡。 当然,任何一首客家摇篮歌,都不仅仅只适合于摇篮边吟唱,即使在劳动过程中,背着小宝宝在田里耕种或忙于家务,同样可以随着母亲身体的自由摆动,哼唱着童谣,让母亲的背变成摇篮,一样温暖,一样安全,一样舒适。 这首《细妹妹》希望小宝贝可以快快入睡,这样便可以把小宝贝放到床上去睡,母亲便可以更快、更好地完成关鸡、做饭、挑水、揽柴等等家务。为了让小宝贝更快地睡得香沉,母亲甚至许诺“你要月光 去摘,你要日头 去背”,足见母亲对孩子的疼爱是那样地伟大,不惜一切代价,为的就是要满足孩子幼小生命的一切要求,不论是上天揽月,还是下海捉鳖。 又一首会昌客家的《摇儿歌》:“哦哦诶(音ei,语气助词),哦哦诶,毛毛(会昌客家对婴幼儿的称呼)要眼眼(睡觉)哦哦诶。奶娭仔(会昌客家方言,妈妈),还冇归诶,毛毛要奶奶(这里应作“吃奶”理解,赣南客家“奶”字一般读作néng)快快归。”显然,这支童谣的创作者、最初的吟哦者都应该是“毛毛”的奶奶。母亲下地劳动去了,到了应该喂奶的时间还没有回来,饥饿的“毛毛”哭叫起来,在家忙家务为主的奶奶自然心痛孙儿,于是把“毛毛”从摇篮里抱起来,走到家门外、门楼边,翘首等待的同时,吟哦起这支童谣来。在动听的歌谣声中,“毛毛”的饥饿减轻了,或又甜甜睡去,或又停止哭泣,安静地继续等待妈妈的归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