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石民四十集 |
释义 | 《石民四十集》为明代文人茅元仪所撰写。茅元仪字止生,号石民。辽东战事危机,极力主张抗敌御侮,以保卫大明万里江山社稷为大义,属于主战派人物然而生不逢时,虽有伟世之才却壮志难酬,可谓盈恢宏之气而为世俗所羁,满腔的爱国热情不为君王所识,徒对空山明月举眉长叹而已矣,最后因为奸佞小人的忌恨谗言所逼,悲愤纵酒而卒。茅元仪自小聪慧好学,博艺多才。所著书籍文章甚多,《石民四十集》实属鸿编巨制,汇集诗文论稿各种体裁的文章于一炉,共九十八卷,他曾经这样讲“诗与人合”。意思是说文如其人。 少年气蓬勃在《石民四十集自叙》中茅元仪这样写道:“少年气蓬勃。恶人抑其锐也,好为沉鸷之言;今其气沉矣,又恶人之抑其钝也,好为剽悍之言。如设境以参之,犹昔锐而今钝。文境亦约略如是。”一方面说明了他的文章的挺拔沉郁为风格自成一体,同时也在另一方面表现出他凛然独立,苍劲雄健的个人风范,茅元仪一直喜欢阅读史书。三十八时就已经通晓二十一史,乃至于朱黄版本点窜达七遍之多,这种披览古今,融贯历史的作风成就了他广博渊富的学识,也使得他能够在面对那些伟异奇卓的文士,经历不幸命运而掩卷沾襟,悲已忧怀的时候,更进一步强化自身承载与肩负的慷慨怀抱,任天下之安危于已身的内在意识。为此,他全身心投入到抗夷灭虏,匡济天下的事业中去,在广阔的天地中展露自己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多方面的卓越才能和过人的胆识。 肩负的是国家危亡的重托《石民四十集》作为他生活历程的一种客观记录,集中展现了茅元义内在的胸襟和伟大的人生理想,作为一名辽地的边关将领,他肩负的是国家危亡的重托,举目四望,眼前的敌人不仅有狂悍的蒙古后裔,而且有率女真部落直灭辽蹙宋之雄风的努尔哈赤,剿灭奴酋是他一生不曾放弃的追求。他曾经这样讲:士之所以自立者,以不愧其初心也。天下日夕所患苦者奴虏,元仪日夕所诛夷者奴虏。”(《上孙高阳相公书四》)深切表达了他的一腔爱国之情。茅元仪从军抵御外侮,并不是侈求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也不是为了光宗耀祖,抬高门楣,只是为了济天下百姓。并且在言谈中不止一次地表白自己在明军扫平东奴之后,献俘凯旋之日,半归隐潜居,和山水同娱的志向,正是“我欲将锐师穷长白,击辽东西数千之地,以还天子,遂长啸故山不受斗大之印,以快其余年。”(《七快堂集》) 挽救国家江山壮稷于危若垒卵之际他一直以“进未能东<酋或>奴,西<酋或>夷,退未能任巢许,傲夷齐”(《与王子书》)为耻辱,而热切渴望在“奴警■突,荷戈投芟之时”能被君王重视,为国家重用,挽救国家江山壮稷于危若垒卵之际,拯溺救焚于平虏荡奴之时,即使肝脑涂地献身杀场也在所不惜,他喜欢谈论用兵之道,乐于关心天下之事,熟悉骑射武兵之用,精道于安邦定国之策,所以,对于辽国疆界边防警务的形式有独到而理性的认识,在《海岛情形疏》中,茅元仪详细分析了辽东地理状况以及辽兵与明朝军队的各自优势,提出了先守关以为基,后恢辽以图进,有信地而后可审机(《督理军务事宜》)的军事战略思想以为改掩袭为大举,改牵制为捣灭,而望此一路可成大功者,终梦语也”。 着力强调把持制海权的重要性认为只有这样才是消灭敌人的根本途径。而最佳途径是“我欲全以遏奴之渡河,不如出奇以济我之渡辽”(《寄陶玄晕中丞书》)。因此,他对那些率意用兵,屡履败辙的作法提出了严厉批评有一语中的妙。茅元仪对自己的一整套兵略谋划充满强烈自信,在给皇帝上奏的疏、议中为次加以论述,同时,在给新朋旧友,同门僚属的书信中也竭力畅述。 保持着乐观的态度茅氏一方面对平灭奴酋保持着乐观的态度,认为奴酋尽管凶悍狡诈,野蛮兽斗,但终究不敌完颜阿骨打或者忽必烈的经天纬地之才,用他的话讲是“奴酋一狡夷耳。观其用兵制胜,剽悍有之,若其疏漏可乘,不可枚举”,所以奴酋可灭,只不过是时间的早晚问题而已。他指出只要知己知彼把握时机,军饷钱粮充足,士卒军力旺盛,就一定能够击败消灭他们,对于这一点,茅元仪深信不疑。在给友人的信中他发誓说:“奴酋不荡平者,则请愚仪之头以谢。” 深刻地意识到国运日衰的现实另一方面,他又深刻地意识到国运日衰的现实,对奴酋南下的危险性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既虑奴今日之南下,又虑奴将的心协为家,即暂去又复来”(《清躬往调集的图大计疏》)以为“然欲得志于奴而特区区一关,此必不可得之数也。”(《报欧阳ㄍ谷南垣书一》)特别是国家正处于“征调不已,天下物力渐竭,褒血阝不行,天下之心渐去,罚典废弛,天下之纪纲渐灭”的危险境地之中,“奴何忧不得志乎!”(《与唐存忆侍御书》)表明了茅元仪对奴酋实力和雄心的高度重视。为此,他不断告诫人们要抛弃幻想,而避免坐以待毙。在《抚夷志序;女真考》和《近女真考》等文章中,他对奴酋发展的历史作了穷根溯源的说明,想使人们看到“夫女真之兴微矣,竟以一旅之师,亡辽蹙宋。”“女真一小夷耳,授官制贡,奴而使之今颉顽一隅,骚动天下”的事实愤然振起,在《志引·四夷》中把女真与北虏均列为天下大患之首,其用的也在于唤醒朝廷上下将官士吏的警觉和抗敌之心。 在《石民四十集》中茅元仪不仅记载了“适以建夷匪茹服开元,应奎一门屠戮尽”(《御者开元卫指挥同知应袭何应奎墓碣铭》)的及“边氓以掘参阑也塞,为奴酋所杀,凡三千余人”(《近女真考》)等奴酋的不义之行和残暴之举,而且热情歌颂了奋勇击奴,抗侮御酋,忠贞威武的将士功勋:”高阳公当溃败之余,驱东西孽虏,整顿殴脱四百余里,驻师右屯,游骑出入三岔,奴一夕几惊,自辽阳从沈阳,夏营塞外,几几遁匿矣。”(《督师纪略序》)以为高阳公功高不可磨灭,伟志未可剥夺。 茅元仪《石民四十集》所反映的内容和他的人生轨迹相吻合,纵览全集,抗虏灭奴,保全江山,重振雄风始终是其文集的重要主题。在其书信当中,涉及边关辽边战事的内容历历在目,更不用说疏,议三文了,所以,《石民四十集》与其他同类书籍一样,遭到清庭禁毁的厄运。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