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林钎 |
释义 | 林钎(1578-1636年)字甫号鹤胎,字实甫,明末泉州同安金门人。万历四十四年殿试探花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天启时,任国子司业。监生陆万龄请建魏忠贤祠于太学旁,具薄醵金,强奸为倡。钎援笔涂抹,即夕挂冠棂星门径归。忠贤矫旨削其籍。崇祯帝即位,遂以原官晋礼部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崇祯七年召对陈奏用人理财,靖冠宁边四策即日拜东阁大学士,起少詹事。七年正月由礼部侍郎入阁,有谨愿诚恪之称。同年9月卒。 中文名:林钎 别名:字甫号鹤胎 国籍:中国 出生地:泉州同安金门 出生日期:1578年 逝世日期:1636年 职业:东阁大学士 主要成就:忤魏忠贤,即名挂冠棂星门径归。 人物生平林钎(1578-1636年)字甫号鹤胎,字实甫,明末泉州同安金门人。 万历四十四年殿试探花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天启时,任国子司业。 监生陆万龄请建魏忠贤祠于太学旁,具薄醵金,强奸为倡。钎援笔涂抹,即夕挂冠棂星门径归。忠贤矫旨削其籍。 崇祯帝即位,遂以原官晋礼部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崇祯七年召对陈奏用人理财,靖冠宁边四策即日拜东阁大学士,起少詹事。 七年正月由礼部侍郎入阁,有谨愿诚恪之称。 同年9月卒。 入阁办事时,帝方疾党人,以钎诚悫,不立门户,特加眷顾。 首辅忌之,钎迁祭酒监,有铜鼎铜缸为雍会食,及贮水备火之器,魏珰欲假俦钱,钎持不与。 钎冲淡和平,廉介自守。郑芝龙受抚,奉千金为寿,林钎婉言谢绝他,复其书说:成人之美君子也,因之以为利群子也,芝龙亦为叹服。 明万历四十四年钱士升榜进士第三名。 因国务顺剧,积劳成疾。其裔迁居漳州龙文洞口村。 同安林钎为大学士,未半岁而卒。 亦有言其清者,得谥文穆。 享年五十九岁谥“文穆”。 林釬和阁老楼在南靖县丰田镇古楼村有一座土楼, 楼是四方弧角的,不是很大,只有两层,据楼里的长者说,这座楼原来是三层的,只是后来因为岁月的汰洗,有部分毁坏了,就改成两层的,从部分残留的楼墙,可以看到当年三层土楼的痕迹。这座楼楼外径长70.59米,宽68.2米,楼内径长67.69米,宽65.3米,楼高二层7.78米,共56间,占地面积4814.24平方米,建筑面积2767.91平方米。楼属于外廊式,二楼始开窗户,楼墙是三合土夯筑的,在楼里可以见到一些木雕、石刻。在楼的正门有两块石碑,林釬故居和“阁老楼”几个字赫然在目,石碑后的保护碑文载:阁老楼为明代东阁大学士林釬故居,因忤魏忠贤,称病弃官,避居于此。时与黄道周过从甚密,该楼始建在明崇祯年间,修葺在清康熙年代,原为三层,属土木结构弧角方楼,造型美观,墙体为三合土混河石夯筑,部分砖砌建筑,占地面积十五亩零陆分,尚宝卿林公家祠坐落其中,实属罕见古楼。1932年中央红军东征漳州时,曾为临时指挥部,具有历史、科研价值。楼的正门是条石石拱,鸿江吴钟题写的匾额“淡宁馀休”四个字遒劲有力。两边的对联上联为:前人何休祗此淡泊宁静中正和平八字,下联为:今日所务实惟勤俭恭恕睦姻孝友二言。 在土楼中间,有座家祠,“尚宝卿林公家祠”经历了岁月风雨,林氏后裔曾数次修葺,如今留存当年的风骨,文魁、武魁、探花等牌匾印证了当年的风光。楼的侧门上有石刻篆刻小字“乘颖”两字,按照土楼人家风俗,正门是喜事,丧事只能从侧门出入。 每一座土楼都有故事,故事总会有人物,而阁老楼的故事主角就是明朝东阁大学士林釬。 林釬(1578-1636年),字实甫,号鹤胎,龙溪人(今龙文区蓝田镇蓝田村洞口社人),后移居南靖中埔总(今南靖县丰田镇古楼村)。在明代,南靖行政区划有习贤里,该里辖南坪、竹圆、涌口、中埔、眡口等五总。林釬世代务农,早年家境贫寒,父早丧,与母亲相依为命。年少时,他在本村洞口林氏祠堂内念完私塾,去漳州城内府学念书。 轶事明朝神宗万历丙辰四十四年(1616年),林釬考中进士,殿试第三名,授编修。熹宗朱由校即位后,林釬任国子监国子司业,后升为国子祭酒。期间,他办事公正,自奉清廉,教导有方。但是,当时熹宗皇帝宠信宦官,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当政专权,凶残地陷害正派人士,屡次制造大规模冤案,打击忠良。当时,国子监有铜鼎铜缸,用以“贮水备火”,权奸魏忠贤无视朝廷法度,欲用铜鼎、铜缸私铸钱币,以中饱私囊。林釬敢于触犯魏党,坚不让给。那时,国子监里有个叫陆万龄的监生,是魏忠贤的阉党,要在京城最高学府———“太学”旁边,建立魏忠贤生祠,“以忠贤配孔子,以忠贤父配启圣公。”林釬坚决反对,他认为,如果把魏忠贤与孔子并列,“他日皇上入学释奠,君拜于下,臣偃于上,能安乎?”当陆万龄一伙将凑集建祠资金的簿册启事送到林釬面前,强迫其倡导捐献时,林釬气愤之下,“授笔涂抹”。林釬惹了奸党,自知难以在京城存身。当日晚上,他“即名挂冠棂星门径归”,把自己的乌纱帽挂在棂星门上,匆匆收拾行装,连夜逃离京城。陆万龄碰了壁,从林釬手中夺过簿册及启事,即去向主子禀报,“忠贤怒,娇旨削其籍”,魏忠贤为此伪造圣旨削去他的官职。 林釬在返漳途中为避魏党耳目,只好改穿便服。由于急着赶路,不料来到湖北黄州地界时,竟触犯了宵禁,被州将扣留盘查,他急中生智,写了一首诗向州将申诉:“舟到齐安日已西,故人邀我醉琼卮。贪看赤壁两篇赋,不觉黄州半夜时。塞北将军原有禁,江南士子本无知。贤候若问真消息,姓字于今达凤池。”诗写得委曲婉转,州将终于放走了他。 林釬返漳后,即从龙溪故里(今龙文区)移居中埔总(即今之南靖丰田古楼),在永丰溪畔择地兴建“阁老楼”。当林釬挂冠后,居住于古楼期间,那时,黄道周亦因避魏党势炎而归里隐逸,两人结为知己。黄道周爱慕他的学问和为人,经常上门拜访,议论时事,据《南靖县志》卷六载:“时林釬自龙溪移寓邑之中埔,道周尝数四往来其家,谈论古今时事,夜不寝。”明天启四年(1624年),徐霞客的母亲作八十大寿,徐霞客得悉林釬在南靖,欣喜异常,便专程到中埔拜访,同时为其母王孺人《秋圃晨机图》向林釬索诗求字。 明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熹宗死后魏党倒台,所建忠贤生祠悉行拆毁变价,所有受魏忠贤迫害的人得到昭雪。明崇祯元年(1628年),思宗起用林釬,初复原职,继而升为礼部侍郎兼侍读学士。九年(1636年),朝廷采用占卜法选官,召林釬对答问题,林釬陈述了“用人,理财,清寇,宁边”四策。他的精辟论证和精明能干,深得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器重,拜为东阁大学士,入阁参与军国大事。林釬于明崇祯九年(1636年)五月三十日逝世,赐谥文穆,葬于洞口鹤鸣堂右后侧数百米处,与母、妻三合葬。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