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石门
释义
1 中医经穴

石门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命门、丹田、利机、精露。属任脉。三焦的募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下2寸。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前皮支,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和腹壁下动、静脉分支。主治小腹痛,疝气,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泄泻,痢疾,遗尿,尿闭,以及功能性子宫出血,尿潴留,高血压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针灸甲乙经》:“女子禁不可刺灸中央,不幸使人绝子。”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2寸。

〖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疾病〗腹胀,泄利,绕脐疼痛,奔豚疝气,水肿,小便不利,遗精,阳痿,闭经,带下,崩漏,产后恶露不止。

〖人体穴位配伍〗配阴陵泉穴、关元穴、阴交穴治四肢水肿、小便不利(肾气不化);配肾俞穴、三阴交穴治遗尿;配关元穴、天枢穴、气海穴、足三里穴治腹胀泄泻、绕脐痛;配大敦穴、归来穴治疝气;配三阴交穴、带脉穴治崩漏、带下。

〖刺灸法〗直刺1~1.5寸;灸七壮。女子禁针,禁灸,犯之绝子。

〖附注〗手少阳之募穴。

石门穴 三焦募。

〖别名〗利机穴,精露穴,丹田穴,命门穴,端田穴。

〖穴义〗任脉气血中的水湿在此再一次冷缩。

〖名解〗

1)石门。石,肾主之水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任脉气血中的水湿在此再一次冷缩。本穴物质为关元穴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再一次散热冷缩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只有少部分水湿吸热后循任脉上行,本穴如同任脉水湿之关卡,故名。

2)利机。利,便利之意。机,古指弩箭的发动机关,为至巧之物。利机名意指本穴承传的阴柔水湿之气有通利、濡润人体全身关节的作用。

3)精露。精,水化之气也。露,显见之意。精露名意指本穴有明显的水湿之气循任脉上行。

4)丹田。此为道家术语,道家视脐下部位为丹田。

5)命门。命,性命也。门,出入的门户也。命门穴名意指本穴的上行气有维系人体性命的作用。

6)端田。端,尽头也。田,地也。端田名意指任脉的滞重水湿之气在此上升至尽头,维有清气方可上行。

7)三焦募。本穴物质为滞重的水湿之气,其性温,不同的膀胱之气血的寒湿,因此别走三焦所在的天部层次,故为三焦募。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外走三焦经所在的天部层次,小部分循任脉上行。

〖功能作用〗募集三焦经气血。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

2 地质学术语

与地面不直接相通的水平巷道,其长轴线与煤层直交或斜交的岩石平巷称为石门,为开采水平服务的石门称为主要石门,为采区服务的石门称为采区石门;在厚煤层内,与煤层走向直交或斜交的水平巷道,称为煤门。

无直接地面出口,垂直于矿体走向,主要是在围岩内向矿体掘进的水平坑道,其联络作用,无直接探矿意义。

3 战国古隧道

简介

石门,位于今汉中市北17公里处,褒斜道南端段,又称“小石门”。现淹没于褒河水库中。石门大约是战国时期,为修褒斜栈道而凿的,后经历代修凿,方告开通。门洞长13.6米,宽4.2米,南口高3.45米,北口高3.75米。它是用我国古代原始攻凿山石的办法“火烧水激”凿成的,是我国最早的人工隧道,是研究我国古代交通史的宝贵资料。

石门作为1900多年前完成的一项伟大工程,它的开凿技术是值得注意的。清代更汉复《栈道歌》中有“积薪一炬石为桥,锤凿既加如削腐”的诗句,是说明石门采用火烧水淬的办法破石开凿的。

文物

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于1961年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门自东汉永平年间开通后,过往的仕官商贾、文人墨客,在饱览胜迹之余,记事咏物,抒怀为文,镌刻于石门内外的崖壁上,世代不绝。这样就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石门摩崖石刻。据1960年文物普查统计,在石门故址的石刻有104种,仅石门内壁就有34种,上自汉魏,下至明清。琳琅满目,俨然一座石刻宝库。在众多的石刻中,以13种汉至南宋时代的石刻出类拔萃、蜚声古今。其中的精品石刻是汉代以来书和刻两者的最高艺术结晶,早在唐宋时就负盛名,誉满全国,更为历代考古家、书法家所推崇。

20世纪70年代初,国家修建石门水库,为保护文物,不至于淹埋于水库之下,将这批石刻中十三件精品凿迁下来,现陈列于汉中市博物馆宽敞明亮的展览大厅内。

在古汉台的碑廊里,嵌镶着一块黑色大理石碑刻。上面8个行书大字“汉中石门,日本之师”,是由日本著名书法家种谷扇舟先生题写的。题词中的“汉中石门”是指陈列在(古汉台)汉中市博物馆的摩崖石刻精品——石门十三品。可以想见,石门十三品在书法艺术上占有的重要地位。

4 甘肃天水境内景点

石门位于天水市麦积区东南方向50公里的陇南山区。其山壁立千仞,四周峭崖,只有一条小路联接南北两峰,且南北峰之间的聚仙桥下石壁上,有一大方形黑浑圈 ,状若门楣 ,故名石门山。相传有虎豹出没,俗称卧虎台。石门山景色壮美,有小黄山之称。主峰上有明、清重修的真武祠、王母祠、三清殿、无量殿、玉皇殿和钟楼,峰间架通仙桥亭,从石门山脚下五阳观登山,上十八盘,山势蜿蜒,环绕攀登,古雅峥嵘的殿阁台榭掩映于白云翠微之中,景色迷人。中秋夜,皓月仿佛从石门缝中徐徐升起,变幻无穷。石门月夜,意趣盎然,为天水十景之一。

5 石家庄市的旧称

石门 ,石家庄市的旧名。

当涂县石门

位于安徽省当涂县新市镇境内,石门乃安徽著名古迹。从今日向阳水库峡谷沿溪前行,两山夹岸,溪水潺潺,百步过后,山势趋窄,石壁撑天,状若大门,通过大门眼前便豁然开朗。但见溪水横流、沃野平铺、群山环抱,一片园田风光隐身于石门洞天之中。虽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桃树惨遭砍伐,一扇石门因修水库而被炸毁,但如今身临其境,仍依稀可见陶翁笔下之“桃花源”。

附:《下途归石门旧居》

作者:李白

吴山高,越水清,握手无言伤别情。

将欲辞君挂帆去,离魂不散烟郊树。

此心郁怅谁能论,有愧叨承国士恩。

云物共倾三月酒,岁时同饯五侯门。

羡君素书尝满案,含丹照白霞色烂。

余尝学道穷冥筌,梦中往往游仙山。

何当脱屣谢时去,壶中别有日月天。

俯仰人间易凋朽,钟峰五云在轩牖。

惜别愁窥玉女窗,归来笑把洪崖手。

隐居寺,隐居山,陶公炼液栖其间。

灵神闭气昔登攀,恬然但觉心绪闲。

数人不知几甲子,昨夜犹带冰霜颜。

我离虽则岁物改,如今了然失所在。

别君莫道不尽欢,悬知乐客遥相待。

石门流水遍桃花,我亦曾到秦人家。

不知何处得鸡豕,就中仍见繁桑麻。

翛然远与世事间,装鸾驾鹤又复远。

何必长从七贵游,劳生徒聚万金产。

挹君去,长相思,云游雨散从此辞。

欲知怅别心易苦,向暮春风杨柳丝。

石门市的由来

20世纪初叶,石家庄还是获鹿县辖下的一个乡野小村。随着1903年、1907年京汉、正太铁路的建成,石家庄村东一举成为京汉铁路与正太铁路的交会处。使石家庄迅猛发展起来。1925年8月29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以1273号指令批准,石家庄与休门、栗村等村合并,取石家庄与休门首尾各一字,称“石门市”。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普通市组织大纲》,因石门市不符合建市要求被取消。1937年10月,日军占领石门。1939年10月7日王克敏签发《行政委员会指令(秘字第1027号)》,批准石门设市。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9月初,国民党占领石门市。

日伪对石门的黑暗统治

旧石门从日伪统治开始到国民政府结束,仅仅十年,却给石门广大劳动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日本占领石门后除了利用石家庄粮棉基地和煤炭矿山中心的优势,大肆进行掠夺外,还对石门人民进行了血腥统治。据《石家庄开埠1902-1947》一书介绍:“据不完全统计,8年间,日军在石家庄制造10人以上惨案61起,杀害无辜者4万多人,抢杀家畜18000余头,抢劫粮食、财物难以计数。而最令人发指的是对建在市区内的战俘集中营的野蛮暴行。该营从1939年建立到1945年日本投降的6年间,石家庄集中营以及与之相配合的军、警、宪、特的小监狱和华北劳工协会石门办事处,先后抓捕关押抗日军民和无辜群众约5万人,其中约2万人被折磨致死,约3万人被送往华北、东北和日本各地当劳工。它是日军血腥镇压中国抗日军民的人间地狱。

国民党接管石门后,把主要精力用于打内战上,仅1946年一年内就修建防空壕30公里,环市铁路29.5公里,修内防空壕17公里,飞机场外壕15公里以及围壕修筑碉堡400余座。加之国民政府腐朽统治,致使石门的社会风气败坏,三大公害(妓院、毒品、赌场)泛滥成灾,市面货物短缺,物价飞涨,饥民无数。

旧石门的广大人民群众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人民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侵害。

结束“石门”旧称的历史

石家庄解放后,为了清除敌伪时期统治石家庄的影响,1947年12月26日,经晋察冀边区中央局批准,市政府发布秘字第一号通知,宣布石门市改为石家庄市。结束了“石门”旧称的历史,标志着她又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在石门改为石家庄的同时,一些街道也正式改名,如中正街和中正路因是以蒋介石(名中正,字介石)的名字命名的,为消除其影响将其分别改为解放大街和南大街,象征着国民党腐朽统治的结束。为适应市名的改变,原挂有石门字样的名称也随即作了更改,如创刊于1947年11月18日的关内第一份共产党的城市党委机关报《新石门日报》,从1948年1月1日起更名为《石家庄日报》。

石门改称石家庄市时,共有人口188475人,据原6个区的统计,一区(桥西)二区(桥东)为市区分别为60366人和39740人,三、四、五、六区是市郊区,分别为16865人、28862人、22804人和19838人。可以看出一区和二区人口比其它区要多得多。为加强市区的领导,市政府把市区由两个改为四个,石家庄的行政区也就由六个变成了八个。

7 汉语词语

1、春秋 鲁 城外门。

《论语·宪问》:“ 子路 宿於 石门 。晨门曰:‘奚自?’ 子路 曰:‘自 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2、借指贤者。

汉 焦赣 《易林·革之旅》:“ 石门 晨开,荷蒉疾贫,遁世隐居,竟不逢时。”《后汉书·蔡邕传》:“是故天地否闭,圣哲潜形, 石门 守晨, 沮 溺 耦耕。”

3、控制水流的石闸。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 灵帝 建宁 中,又增脩石门,以遏渠口,水盛则通注,津耗则辍流。”

4、古代用于控扼要道的一种石砌防御工事。

《三国志·蜀志·张嶷传》“拜为牙门将,属 马忠 ” 裴松之 注引《益部耆旧传》:“ 羌 於要厄作石门,於门上施牀,积石於其上,过者下石槌击之,无不糜烂。”

5、古道路名。

(1) 隋 唐 时自 四川盆地 通向 云贵高原 的重要道路,在 秦 五尺道的基础上修筑而成,因路经今 四川省 高县 境内的 石门山 得名。起自今 四川 宜宾 ,南抵 云南 曲靖 ,再通往 昆明 、 大理 等处。 唐 与 南诏 之间的交通,多经由此道。

(2)指古 褒斜谷 通道。在今 陕西 西南,道旁多摩崖刻石,以 东汉 的《石门颂》、 北魏 的《石门铭》最为著名。

8 河北省卢龙县辖镇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石门

205国道横穿石门镇

9 重庆开县金峰乡辖村

石门村,重庆市开县金峰乡一村名。地处开县东部金峰乡管辖,距县城18公里,素有开县“东大门”之称。主要盛产水稻、玉米、花生、油菜、柑桔、西瓜、桃、李等。

该村以石门命名的地点有:石门口。

著名书画篆刻艺术家陈沫吾(陈琼)先生就出生于此村石地坝。也是油画艺术家刘庚(陈若文)的祖籍所在地。

10 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石门,本名陈泽生 1942年生,字晓明,号石门。四川江津人。1986年结业于东方美术函授学院。峨眉山博物馆馆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省书学会会员。书画作品多次参加省级、国家级展出。书作曾获四川省文化系统书展一等奖,国家举办的“税收带来祖国美”书展优秀奖。书论《试论审美意识的研究在古书画鉴定中的作用》一文,参加了省书学会二次大会交流。近年书画作品已在日本、东南亚各国及地区展览。

11 安徽当涂境内景点

位于安徽省当涂县横山西南麓一条峡谷深处,原有两扇天然石壁,左右排列,状若大门。

由于岁月沧桑,石门右侧已毁,在幸存的左侧石壁上刻有“石门”二字,字径1.2米,横2.1米,笔力遒劲,乃为唐人所镌,。为市、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门摩刻的上侧极高处石壁上,还有明代文人王磐题写的“壁立万仞”石刻四字,每字40厘米见方,正楷,今仍可辨识。“石门古洞”是横山四景之一,也是安徽七十二处之一。石门一带,山水奇丽,盘道弯曲,游人到此,如入仙境。

石门后300米处,神仙河上有一古洞,洞上阴刻有“飞云入化之天”6字,刻于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李白生前酷爱石门山水,多次到此,或揽胜,或隐居,或访友,每有题咏。有《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下途归石门旧居》等诗篇。

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

周子横山隐,开门临城隅。

连峰入户牖,胜概凌方壶。

时枉白纻词,放歌丹阳湖。

水色傲溟渤,川光秀菰蒲。

当其得意时,心与天壤俱。

闲云随舒卷,安识身有无。

抱石耻献玉,沉泉笑探珠。

羽化如可作,相携上清都(一作携手止清都)。

【题解】

丹阳,古县名,自秦至唐武德年间县治在今当涂县城东北二十六公里处。《元和郡县志》卷二八江南东道宣州:“当涂县,本汉丹阳县地。”唐贞观初废县改城为镇。清康熙年间分为南北两镇。南镇为今安徽省当涂县丹阳镇,北镇为今江苏省江宁县丹阳镇。今江苏省又有丹阳县,原为汉曲阿县,与本诗的丹阳不是一地。横山,《太平御览》卷四六山谦之《丹阳记》曰:“丹阳县东十八里有横山,连亘数十里。或云,楚子重至于横山是也。”《舆地纪胜》卷一八太平州:“横望山在当涂县东北六十里,亦名衡山。其山四望皆横,故名。有陶贞白书堂,今为澄心院。五井、丹灶、药臼在焉。”南宋绍定五年刻澄心院碑今仍存。周惟长,隐逸之士,其经历不详。

:横山之胜,由来有自。殷商末年,周太王之子太伯、仲雍为让王位于季历,出奔荆蛮,托名因太王病而采药于衡山。钱大昕《廿一史考异》云此衡山即当涂横山。

【校注】

方壶:凌,朱本注:“凌,历也,言过之也。”方壶,《列子 · 汤问》篇:“渤海之东,不知其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为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拾遗记》:“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则方丈也。二曰蓬壶,则蓬莱也。三曰瀛壶,则瀛洲也。形如壶器。”

朱本注前四句云:“此李白赠丹阳横山周处士也。言周子隐于横山,开门临乎城隅。连峰叠嶂,入其户牖,景概之胜,过于蓬壶,虽神仙之所居,犹不如者也。此盖极言其所居之美也。”

时枉句:枉,咸本、胡本、全唐诗本俱作作。刘本注云:“时枉一作时作。”白纻词,吴歌,跳白纻舞所唱之歌。详见《白纻词三首》注。又《舆地纪胜》卷一八江南东路太平州:“白纻山在当涂县东五里,按《寰宇记》名楚山。桓温领妓游山,奏乐好为白纻歌,因名。”《太平御览》卷四六白纻山,所说与《舆地纪胜》同。

丹阳湖,位于当涂东南,古时曾是江南大泽,最大面积约三千余平方公里。由于泥沙淤积,湖泊不断萎缩。自三国屯军筑圩,唐宋至鼎盛,使古丹阳湖分解为丹阳、固城、石臼、南漪四湖。《元和郡县志》卷二八江南道宣州当涂县:“丹阳湖,在县东七十九里。周回三百余里,与溧水县分湖为界。”似只指分解后的丹阳湖。后来湖面继续缩小。至1966年后又不断围垦造田。今仅剩下一条狭长的河道通达水阳江与姑溪河。丹阳湖与名已不存在。

溟渤,《文选》卷三一鲍照《代君子有所思》云:“筑山拟蓬壶,穿池类溟渤。”李善注: “溟渤,二海名。”此泛指大海。朱本注:“傲,慢也,言以此取欺彼也。”

菰蒲,谢灵运《从斤竹涧越岭溪行》:“苹萍泛沈深,菰蒲冒清浅。”菰生水中,又名茭白 ,俗称茭瓜,现为江南常见蔬菜。蒲,即香蒲草,水生植物,嫩蒲可食,秋叶可织席或制做蒲包。

舒卷,萧本、郭本、朱本、严评本、胡本俱作卷舒。《淮南子 · 真训》:“盈缩卷舒,与时变化。”

安识,《文苑英华》作安议。

朱本注中八句云:“言周处士隐于横山,时往丹阳之湖,放歌白之辞。水色傲乎溟渤,洋洋乎其无涯矣。川光秀于菰蒲,景物之生色者,又可观也。当其游歌得意之时,胸次悠然而无累,与天地相为流通,与闲云同其卷舒,放浪形骸之外,不知吾身之有无,又何富贵功名之足累乎!”

献玉,《韩非子·和氏》篇:“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 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 ,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为,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朱本注:“献玉者,轻进也。”此句言周惟长耻于献玉者。

探珠,《庄子 · 列御寇》:庄子曰:“河上有家贫恃纬萧而食者,其子没于渊,得千金之珠 。其父谓其子曰:‘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子尚奚微之有哉?’”朱本注:“探珠者,嗜利也。”此句言周惟 长笑于探珠者。

羽化二句,《晋书·许迈传》:“遍游名山,后莫测所终。好道者皆谓之羽化。”清都,《 列子·周穆王》篇:“王实以为清都紫微,钧天广乐,帝之所居也。”王本注:“羽化,成仙而去也。清都,上帝所都。”末句,咸本、萧本、玉本、郭本俱无一作句注。《文苑英华 》作携手上清都。

朱本注末四句云:“承上言处士之隐,自适如此。轻彼于自售,如卞和之献玉者,处士则耻之而不肯为;溺于嗜利,如渊客之探珠者,处士则笑之而屑为。惟以隐逸为高,将欲从仙人以遨游也。使羽化而可为欤,我将与尔携手而上清都,同入于钧天之帝居可也。”

【评笺】 严评本评水色、川光二句:“但称湖之傲秀,其人可知。”严评本载明人批:“四句一转,前三句调法略同,微觉板。”

日人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卷二水色、川光二句批:“傲、秀二字奇警。”

【系年】 詹锳《李白诗文系年》系于天宝六载(747)秋季。以为李白之金陵途经丹阳时作。

安本系于天宝九载(750),以为本年李白自金陵往庐山途经当涂时作。

【译文】

周子隐居在横山,开门就面临古丹阳城的一角。连绵绿色的山峰就像要涌入窗户,这胜境简直超过仙境方壶。您经常自作吴歌《白纻词》,来到丹阳湖上放声高歌。丹阳湖的水色可以傲比大海,湖光又增秀色于水边葱翠的菰蒲。当您得意时,心胸悠然地可与天地通流,还可以随同白云一样舒卷,哪里还知道自己身体的有无。您怀抱玉璞却耻于像卞和那样向楚王献玉,又鄙笑那渊客冒险在骊龙颔下探得宝珠。如果升天成仙之事可求,我愿与君携手共上天帝之都。

下途归石门旧居

吴山高,越水清,握手无言伤别情。

将欲辞君挂帆去,离魂不散烟郊树。

此心郁怅谁能论,有愧叨承国士恩。

云物共倾三月酒,岁时同饯五侯门。

羡君素书常满案,含丹照白霞色烂。

余尝学道穷冥筌,梦中往往游仙山。

何当脱屣谢时去,壶中别有日月天。

俛仰人间易凋朽, 钟峰五云在轩牖。

惜别愁窥玉女窗,归来笑把洪崖手。

隐居寺,隐居山,陶公炼液栖其间。

灵神闭气昔登攀,恬然但觉心绪闲。

数人不知几甲子,昨来犹带冰霜颜。

我离虽则岁物改,如今了然识所在。

别君莫道不尽欢,悬知乐客遥相待。

石门流水遍桃花,我亦曾到秦人家。

不知何处得鸡豕,就中仍见繁桑麻。

翛然远与世事间,装鸾驾鹤又复远。

何必长从七贵游,劳生徒聚万金产。

挹君去,长相思,云游雨散从此辞。

欲知怅别心易苦,向暮春风杨柳丝。

【题解】

《李诗通》于本诗下注:“留别诗,题似不全。”王本注:“题下似缺别人字。”石门,地名,有数处。当涂县在横山西南麓谷口有两石壁对峙如门, 左壁上摩崖题刻“石门”二字,传为唐人写刻,至今仍存。明嘉靖《太平府志》云,横山有陶弘景隐居、石门、古洞、古祠、五井、丹灶诸景。横山一称横望山。詹本云:“根据诗意,此诗是李白天宝十三载春间于当涂横望山别一道友而作。此一道友,据郁贤皓、刘华云、李从军等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应指元丹丘。告别之地应是宣州当涂的隐居山,即齐梁时代陶弘景炼丹处。因为是乘舟顺水而下,故题曰‘下途’。”咸本、萧本、玉本、郭本、全唐诗本、王本俱无吴中二字题下注。

【校注】

首二句,泛指吴越一带山高水清。

烟郊,谓烟云缭绕的郊野。虞炎《奉和竟陵王经刘山献墓下》诗:“聚学从烟郊,栖遁事环华。”

国士,国中才能出众的人。此指元丹丘。《史记·豫让传》:“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安本注:“句谓己天宝初得元丹丘荐举入朝。”

云物,犹言景物。刘勰《文心雕龙·比兴》:“图状山川,影写云物。”

岁时句:岁时,逢年过节。《礼记·哀公问》:“岁时以敬祭祀,以序宗族。”五侯,《汉 书·元后传》:“河平二年,上悉封舅谭为平阿侯,商成都侯,立红阳侯,根曲阳侯,逢时高平侯。五人同日封,故世谓之五侯。”

羡君二句:素书,杨本注:“黄石公《素书》二卷,”王本注:“古人以绢素写书,故谓书曰‘素书’。含丹者,书中之字,以朱写之,白者绢色,丹白相映,烂然如霞矣。”《神仙传》卷六:“烈入河东抱犊山中,见一石室,室中有石架,架上有素书两卷。”常满案,全唐诗本作尝满案。

冥筌,王本注:“冥,幽也;筌,迹也。冥筌,道中幽冥之迹也。”指道中的微妙之处。又《文选》卷三一江淹《杂体诗·许征君询自序》:“一时排冥筌,泠然空中赏。”李周翰注 :“冥,理也;筌,迹也,言理迹双遗也。”

何当句:脱屣,《汉书 · 郊祀志上》:“天子曰:‘嗟乎!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屣 耳。’”颜师古注:“屣,小履。脱屣者,言其便易无所顾也。”谢时,《列仙传》上:王子乔“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

壶中,《后汉书》卷一一二《费长房传》:“费长房者,汝南人也。曾为市椽。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唯长房于楼上睹之,异焉。因往再拜奉酒脯,翁知长房之意其神也,谓之曰:‘子明日可更来。’长房旦日复诣翁,翁乃与俱入壶中,唯见玉堂严丽,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共饮毕而出,翁约不听与人言。”《云笈七签》卷二八《二十二治》:施存“学大丹之道,三百年炼不成,唯得变化之术。后遇张申为云台治官,常悬一壶,如五升器大。变化为天地,中有日月如世间。夜宿其内,自号壶天 ,人谓之壶公。”

俛仰,《庄子·在宥》篇:“其疾俛仰之间。”王羲之《兰亭诗序》:“俛仰之间,已为陈迹。”

钟峰句:杨本注:“钟峰,钟山也。”王本注:“五云,五色云也。”又《句容县志》:“ 五云峰在小茅山之侧。……昔三茅君以三月十八日,驾五色之云,驭八景之舆,伫于此山,逾时而去,故号五云峰。”宋本原作火卢峰。咸本、萧本、玉本、郭本、刘本、朱本、全唐诗本、王本俱作钟峰。是。今据改。五云,杨慎批点《李太白诗选》作五色。

玉女窗,王本注引《图经》云:“嵩山有玉女窗,汉武帝于窗中见玉女。”《五色线》卷下 :“《嵩山记》:玉女三台山,昔汉武帝东巡过此山,见学仙女子,帝因往观之。”

洪崖,《文选》卷二一郭璞《游仙诗》:“右拍洪崖肩。”李善注:“《神仙传》曰:卫叔卿与数人博,其子度曰:向与博者为谁?叔卿曰:是洪崖先生。”此处以洪崖先生喻元丹丘。

隐居山,唐人赵璘《因话录》卷四:“宣州当涂隐居山岩,即陶贞白炼丹所也。炉迹犹在,后为佛舍。”宋人王象之《舆地纪胜》卷十八太平州《古迹》:陶贞白书堂“在城东北六十余里横望山之澄心院。陶弘景谥贞白先生,自号隐居,始读书于此。”又《景物下》云 :横望山“在当涂县东北六十里,……有陶贞白书堂,今为澄心院,五井、丹灶、药臼在焉 。”

陶公句:陶公,《南史》卷七六《隐逸下》:“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也。… …至十岁,得葛洪《神仙传》,昼夜研寻,便有养生之志。……大同二年卒,时年八十五。 ……诏赠太中大夫,谥曰贞白先生。”炼液,即炼丹。

灵神,《大戴礼·曾子天圆》:“阳之精曰神,阴之精曰灵。”此处意犹凝神。

数人句:指道友们皆高寿异人,不知其确实年龄。《左传》襄公三十年:“臣小人也,不知纪年。臣生之岁,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季于今,三之一也。”一个甲子为六十年。

昨来句:来,咸本、萧本、玉本、郭本、刘本、朱本、胡本、全唐诗本俱作夜。王本注云: “萧本作夜。”冰霜,朱本作冰雪。

如今句:谓对横望山隐居山风物还认识得清楚。识,咸本、萧本、许本、严评本、全唐诗本俱作失。王本注云:“许本作失。”误。

悬知句:悬知,预知,料想到。乐客,指好客的人。

石门四句,以横山石门胜景比作陶渊明所描写的桃花源。陶潜《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居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曰:‘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豕,刘本、朱本俱作犬。

翛然,自然超脱貌。《庄子·大宗师》:“?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释文》:“向云:‘翛然,自然无心而自尔之谓。’郭、崔云:‘往来不难之貌。’”

装鸾句:驾鹤,《文选》卷十六江淹《别赋》:“驾鹤上汉,骖鸾腾天。”远,宋本原缺。缪本、咸本、萧本、玉本、郭本、刘本、朱本、严评本、全唐诗本、王本俱有远字。今据补。复,宋本原作服。咸本、萧本、玉本、郭本、刘本、严评本、全唐诗本、王本俱作复。是。今据改。

七贵游:游,宋本模糊不清。缪本、咸本、萧本、玉本、郭本、全唐诗本、王本俱作游。今据补。七贵,《文选》卷一○潘岳《西征赋》:“窥七贵于汉庭。”李善注:“七贵谓吕、 霍、上官、赵、丁、傅、王也。”

挹君,王本注:“挹,即楫也,古字通用。”

【评笺】

朱本(《李诗辨疑》)云:“辞冗而泛,与题不合。于内言吴山、 越水、钟峰、隐居寺、桃源等处,杂然乱陈,殊无伦次。题中所谓归石门旧居者,又不知在何处也。又如“何当脱屣谢时去’及‘我离虽则岁物改’、‘装鸾驾鹤又复还’等语,俱不成句法。以致结语涣散,皆可疑也。但中间有‘云物共倾三月酒,岁时同饯五侯门’句,似老炼,仿佛李白之作,而全篇绝不相类,此又不可晓也。”詹锳《李白诗文系年》驳云:“ 朱氏不知石门果在何处,竟谓诗内杂然乱陈,殊无伦次,因疑全诗为伪,殊嫌武断。”

严评本载明人批:“调俗,疑亦非真。”“离魂句,仙语。”

延君寿《老生常谈》:“《下途归石门旧居》云云,篇中多整句,太白诗未可多得,最宜师法。‘将欲辞君挂帆去’二语,是太白本色。‘俯仰人间易凋朽’四句,亦突接硬转法也。‘我离虽则岁物改’四句,当玩其转笔之捷,真能如风扫箨,再接‘石门流水遍桃花’四句,益觉气味浓厚,文境宽绰有余。将到结尾,又用‘何必常从七贵游’二语的一束,可云到底不懈。选本不登此种,美不胜收也。从此问津,觉武陵仙源尚在人世。”

郭沫若《李白与杜甫》:“这里有一首诗:《下途归石门旧居》,向来不大为专家们所注意,其实在了解李白的生活上是具有关键性的作品。……这首诗,我认为是李白最好的诗之一,是他六十二年生活的总结。这里既解除了迷信,也不是醉中的豪语。人是清醒的,诗也是清醒的。天色‘向暮’了,他在向吴筠诀别;生命‘向暮’了,他也在向尘世诀别。”

刘华云《试论〈下途归石门旧居〉诗》认为,此诗作于天宝十二载春,增别对象是元丹丘,作地是北方地区的某座山里,诗文所说“石门旧居”,是嵩山居或颖阳山居。(见《文学遗产》1981年第3期)。

李从军《李白考异录》认为,此诗作于天宝十三载春,赠别对象是元丹丘,作地为江东茅山,“石门”是越地青田县的石门山。

【系年】

郭沫若《李白与杜甫》系此诗于宝应元年(762)。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系于宝应元年(762)。

安旗《李白研究》云:“通观全集,凡作于安史乱后之诗皆有乱后迹象,此诗长达数十韵而无一语及乱后事,恐非宝应元年之作。……诗中时令甚明,显系春日。当是天宝十三年(754 )春,白往返宣城、金陵之间,至横望山访丹丘,重游石门,临别时抒怀之作。”

詹锳《李白诗文系年》系此诗于宝应元年(762)。又在《释李白〈下途归石门旧居》》(载《天府新论》1989年第4期)文中否定旧说,系此诗于天宝十四载(755)春。至詹本又系此诗于天宝十三载(754)春。

按:此诗作地为当涂横望山,赠别对象为元丹丘,作年应从郭沫若说,为宝应元年(762)春。这年,李白因病寓居当涂,在《江南春怀》中有“天涯失乡路”,“田园久芜没”之叹,归于山东之家的心情可见。本诗中“云游雨散从此辞”,是拟归山东时而向丹丘的最后告别。若作于天宝末年,当不应有此语。此诗通篇未及时事,自然也未及安史乱后事。至于李白果未归山东,那是因为他的病情无大好转之故。

【译文】

吴山高,越水清,握手难以说出伤别情。将要告别您挂帆而去,离魂却像烟一样萦绕郊野的树。此时心中郁结的惆怅有谁能谈论?我真有愧于承受您这位国士当年对我的恩情。阳春三月我们曾共倾美酒,逢年过节我们共同饮宴于王侯之门。我羡慕您案桌上常常放满素书,那书中白绢朱字相映象霞色灿烂。我也曾学道穷其奥秘,梦中往往游于仙山。心想着何时能脱却凡俗谢别时人而去,进入那壶中别有日月的云天。人间万物都会在俯仰之间凋落腐朽,就像那钟山的五色云彩飘忽在窗口。前次与您惜别时我在嵩山玉女窗愁望,今日归来我又笑握您这位洪崖先生的手。隐居寺啊隐居山,古人陶弘景炼丹就栖于此间。往年我学道也曾凝神闭气地在此登攀,恬谈之中感受到心绪的幽闲。道友们都说不清自己的年龄甲子,个个都有着肌如冰雪的容颜。我离开这里后虽然景物有所更改,如今我仍清楚认识自己地处所在。莫要说今日相别不能尽欢,能料想好客的您仍会对我遥遥等待。石门就象桃花源一样遍地是流水和桃花,我也曾经到过这世外的“秦人”之家。不知他们招待我时从那里得到鸡猪的肉,这里面见到的是繁茂的桑麻。当时的自然超脱真像远与世事相间,骑鸾驾鹤越想越远。人生何必长与权贵交游?又何苦辛劳一生徒然聚集万贯家产!拜君而去啊长相思,我们将像云游雨散一样从此告辞。欲知我怅然而别时心中易生的苦情,正所谓 “向暮”时分春风吹拂的柳丝。

12 古地名

古地名

《史记.卷五.秦本纪》秦献公“二十一年,与晋战于石门,斩首六万,天子贺以黼黻。”正义注为尧门山,据查尧门山位于陕西三原县境内。

13 石门水库

石门水库简介

石门水库位于桃园县龙潭乡,毗邻大溪镇、复兴乡和新竹县关西镇,是台湾主要水库之一,源头来自大汉溪中游,是台湾著名的旅游景点;石门水库于公元1956年开始兴建、至1964年落成完工,总工程约耗资新台币32亿元,分为大坝、溢洪道、排洪隧道、电厂、后池和后池堰以及石门大圳和桃园大圳进水口,具有灌溉、发电、给水、防洪和旅游等等功能,周围的湖光山色是民众来到桃园旅游的风景名胜之一。

石门水库-水坝风景

石门水库的水坝位于大汉溪中游,水坝高度约有133公尺,溢洪道共有6座闸门并有后池堰、发电厂、石门大圳和环湖道路等设施,从坝底公路即可到达石门水库大坝区,石门水库水坝是大雨后游客欣赏泄洪壮丽景观的最佳去处;石门水库大坝对岸的旅游景观亦十分丰富,石门胜景碑、依山阁、梅园和枫林步道等等都是石门水库的特色,其中以枫林步道最具风情,枫林步道两旁共有3000多棵树龄皆超过30年的青枫纯林,且下方的槭林公园在秋东之际景色也不容错过,红、橙、黄的迷人景色,是相当著名的低海拔赏枫,之地,是民众来到石门水库旅游不可错过的景点之一。

14 台北县名胜古迹

石门在台湾台北县富贵角以东约3公里,石门村东北。其地海边由火山集块岩构成的岩岸,有被海水侵蚀形成的天然石门,因地盘缓徐上升,高出海平面10米以上,是台湾北部海岸著名游览点之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8:5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