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潘贞华 |
释义 | 个人简介潘贞华,女,1967年.5月出生,199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上海市奉贤中学新疆部副主任。潘贞华2003年进入奉贤中学,以满腔的热诚、创造性的教学获得优异的教学成绩。所独自撰写或参与研究的论文分获全中国论文评比三等奖、市级论文三等奖、区级论文评比一等奖、三等奖。2007年开始执教新疆班,至今已近三年。教育教学中以平等和真诚打开每个学生的心门,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历年来获区荣誉称号二次、区记大功两次;获区教育系统师德标兵、区十佳文明职工;两次获校“优秀党员”、“岗位女标兵”等称号。 人物特写潘贞华2006、2007年担任新疆班班主任。对远离父母的学生来说,她既是老师,又责无旁贷的肩负起他们父母责任。两年来牺牲大量的休息时间与每一位学生沟通数次。关心学生生活,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信赖。新疆班的学生来自于新疆不同的地、州,成绩参差不齐,在没有教材,又要夯实基础、渗透高中知识情况下,研究适合内高学生学习的方法,重视学习薄弱学生的学习心理辅导,补缺补漏,进行了有效衔接。培养了一支出色、干练的班干部队伍,营造了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在教育中注重德育渗透,通过军训、肉孜节、古尔邦节等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而发奋学习。所带班级在校各类活动中分获多种奖项,同时班级又获区、校“先进班级”称号。 潘贞华有希冀又有不安。工作中没有经验,自己摸索;学生生活、个性、处事方式不同与本地学生,沟通成了解决困难的桥梁。而爱是沟通的前提。只有爱得深,才能更耐心、更细心、更有恒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因为环境的陌生、基础薄弱,班中要强的男孩子面对垫底的成绩几次三番的要求退回新疆。潘贞华与他进行多次谈心,分析考试差的原因,让他在她面前大声的哭,发泄心中的郁闷、痛苦,给他安排学习的小助手。后来在阶段考试中成绩有所提高。于是一个挺有幽默感、还带点孩子气的、积极向上的男孩又出现了。十五六岁的孩子,第一次长时间远离家乡亲人,失去了父母往日的关心、呵护,情感心理是复杂脆弱的。为了了解学生的心理,她采用写日记的形式和他们进行心理对话,消除心理障碍。每天学生会非常关注日记,总是问:“老师日记改好了吗?给我写了什么批语?”在倾心长谈中,在每一天的日记中给予学生心灵的安慰,给予一颗滚烫的爱心。 潘贞华的一份细心更是爱学生的体现。气温变化,适时提醒衣服的添减;情绪的变化,及时发现学生内心的思想。班中有一个学生在日记中说:“我觉得从您接任这新疆班班主任到现在,关心我们的时间远远比你关心自己孩子的时间多,您把全身心的精力都投入到我们身上,了解我们的难处,关心我们的生活,这些都是您的爱护。在家我们可以叫自己的母亲妈妈,而现在,在奉贤中学我更愿意把您看成是我的妈妈!”看着学生的日记,她非常欣慰。只要播撒爱心,就一定会收获快乐。她坚信所教的学生一定能成为新疆建设的主力军,民族团结的栋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