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石刻佛教大藏经 |
释义 | 概述石刻佛教大藏经,始刻于隋朝大业年间(605年),僧人静琬等为维护正法刻经于石。刻经事业历经隋、唐、辽、金、元、明、六个朝代,绵延1039年,镌刻佛经 1122部、3572卷、14278块。石刻大藏经是一部自隋唐以来绵延千年的佛教经典,不仅在佛教研究、政治历史、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各方面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历史资料。而且在书法艺术上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现藏于北京房山云居寺藏经洞内。 历史价值石刻佛教大藏经以数量大、时间跨度久而著称于世,其1122部、3572卷、14278块石刻经文,以其历史之久,工程之大,刊刻之宏伟,被誉为“佛教圣地,石经长城”。房山石经是由一代高僧静琬大师开创,他鉴于历史上的灭佛运动,又受北齐摩崖刻经影响,开创了碑版刻经事业,历时6个朝代,绵延1039年,十几代弟子师徒接踵、代代相传,完成了继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之后的又一项伟大而瑰丽的工程。其重要价值对研究佛教、金石书法、政治历史、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各方面都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历史资料,有着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关经文纸经:珍藏22000余卷,有明南藏、明北藏、单刻佛经和藏文经卷等,数量之多为我国各大寺院所罕见,有极其珍贵的文物价值和学术价值。 木经:77000多块,是世界上仅存的两部汉文木刻大藏经之一,集佛教传入中国1700年以来译著之大成,有极高的哲学、历史、艺术等价值。 周边建筑云居寺云居寺:云居寺位于北京西南房山区境内的白带山下,距市中心70公里;占地面积7万多平方米。云居寺石经山藏经洞、唐、辽塔群构成我国古代佛教文化一大特色。一九六一年三月四日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经山石经山:海拔450米,是房山石经刊刻起源和佛祖肉身舍利出土之处,山上有9个藏经洞珍藏隋唐石经4196块,还有珍贵唐塔和隋唐碑刻等诸多历史遗迹。 塔群塔群:保存唐辽时期的石、砖塔十余座,风格各异。尤其是北塔风格独特,集楼阁式、覆钵式、金刚宝座式于一体,是我国唯一一座钟鼓楼式塔。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