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亦一词,见于中医经典《内经》。
《素问·气厥论》云:“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入,谓之食亦。……胃移热于胆,亦曰食亦。”
王冰注:“食亦者,谓食入移易而过,不生肌肤也。亦,易也。”
吴昆《素问吴注》云:“谓之食亦者,虽食而亦瘦也。”
张介宾《类经·十五卷·疾病类四十六》注:“大肠移热于胃,燥热之气上行也,故善于消谷。阳明主肌肉而热燥之,则虽食亦病而瘦,所以谓之食亦。”
食亦,中医病名.以多食而消瘦为临床特点.他的病因有以下三点:
1 饮食不节或过食肥甘,或饮酒无度,蕴热化燥.
2 情志失调:恼怒忧愁,精神刺激,化火伤津.
3 劳欲过度:房事不节,损耗阴津.
主要病机是由胆胃燥热所致."黄帝内经素问*气厥论"说:"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人,谓之食亦."
主要表现有:吃的多,容易饥饿,形体消瘦,倦怠乏力,大便干燥.
治疗以养胃阴,清燥热为主.
处方举例:
1 葛根120克 黄米100克 将黄米浸泡半天再与葛根一起熬粥,分两次吃下.
2 生地20克 水煎分两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