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石井乡 |
释义 | 1 河南省新安县石井乡石井乡,乡镇名。该乡隶属于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 ◎ 基本情况◎ 辖区情况石井乡位于新安县北部,距县城46公里。西为渑池县,东北为小浪底水库。全乡辖石井村、莲花村、潭上村、前口村、山头村、南腰村、印头村、庙上村、井沟村、元古洞村、太平庄村、黑扒村、胡庄村、沙沃村、杨家庄村、龙潭沟村、寺坡山村、五顷村、拴马村、介庄村、庄头村、安里村、郭洼村、西岭村、岱眉村、南沟村、东山底村、王家沟村、峪里村29个行政村,共24127人。总面积12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0630亩。 ◎ 主要生产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红薯、杂粮等。境内总通车里程82公里,新峪公路贯穿境内5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新乡址占地258亩,总投资约8000万元。供电、供水、排污、绿化、封闭市场等配套设施齐全,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 ◎ 经济情况截至2008年底全乡国内生产总值达8.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4100元,财政收入完成1316万元,税收入库完成2026万元。先后荣获“省级卫生乡镇”,“小城镇经营管理先进乡”,“红旗单位”,“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 资源优势境内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有龙潭大峡谷、荆紫山、黛眉山及围绕小浪底水域的众多半岛和小岛。矿产资源有原煤、铁矿、硫铁矿、石灰等。石井乡依靠丰富的旅游、矿产资源,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生态工程建设步伐,旅游业已成为石井的重要经济支柱。 石井乡所在区域属于黄河水系,青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区域内有水库两座:太平庄水库、印头水库;石井乡属于北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其特征是春暖风多,夏热多雨,秋爽日照长、冬长雨雪少,适宜农作物生长。 ◎ 农业生产成功打造了山头岭村千亩烟叶基地,连片实现林药间作;栽植生态能源林树种黄连木3511.1亩,38万株。栽植经济林2400亩,种植核桃、杏树、柿树等各种经济林苗木13万株。 石井乡境内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有龙潭大峡谷、荆紫山、黛眉山及围绕小浪底水域的众多半岛和小岛。矿产资源有原煤、铁矿、硫铁矿、石灰等。石井乡依靠丰富的旅游、矿产资源,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生态工程建设步伐,旅游业已成为石井的重要经济支柱。 着力培育大型骨干苗圃,繁育黄连木130亩,红叶杨160亩,侧柏、刺柏50亩,优质核桃苗100亩,为该乡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旅游发展规划该乡按照乡旅游发展规划把乡域划分为五个经济产业带的要求,把全乡29个行政村划分为5个片区,分别成立五个党总支部对29个农村党支部进行管理,这五个党总支部名称分别为:青河川区党总支部委员会,下辖前口、五顷、寺坡山、黑扒、胡庄、龙潭沟、山沃、杨家庄8个村党支部;黛眉山区党总支部委员会,下辖南沟、黛眉、峪里、王家沟、东山底5个村党支部;荆紫山区党总支部委员会,下辖元古洞、井沟、太平庄、南腰、印头5个村党支部;八里峡区党总支部委员会,下辖山头岭、郭凹、莲花、安里、庙上、西岭6个村党支部;龙山区党总支部委员会,下辖介庄、石井、庄头、拴马、潭上5个村党支部。全乡上下结合上级对该乡“旅游之乡”的定位,围绕旅游大力发展三产服务业。重点是进行青河川河道治理,老村改造的前期规划。 截止2007年底,全乡国内生产总值达67500万元,占全年目标任务63000万元的107%;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3480元,占全年目标任务3280元的10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000万元,占全年目标任务15000万元的1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100万元,占全年目标任务4700万元的107%;财政收入完成868万元,占全年目标任务678万元的118%;税收入库完成1430万元,占全年目标任务1100万元的118%。 ◎ 地方特产洛阳新安县石井乡峪里盛产牛心柿子,鲜果含蛋白质1.36%,脂肪0.75%,果糖5.11%,粗纤维2.08%,水分80.21%,灰分0.65%。除食用外,还有一定的医药功能。1980年在全国柿树评比中,峪里牛心柿树,被列为优质品种。现有较大柿树万余颗,年产鲜柿40余万公斤,可制作柿饼15万公斤。 宋代孔平仲《咏无核柿饼》诗云:“林中有丹果,压枝一何稠!为柿已软美,嗟尔骨亦柔。风霜变颜色,雨露如膏油。大哉造化心,干尔何绸缪。荆筐载趋市,价贱良易求。剖心无所有,如口颇相投。为栗外倔强,老者所不收。为枣中亦刚,饲儿戟其喉。众言咀嚼快,惟尔无所忧。排罗置前列,园熟当高秋。”峪里柿饼当之无愧。其个大,七八个一公斤;饼体绵软,柿霜分泌多,糖分高,味甘甜;无核或少核,耐贮藏。畅销于陕、甘和两广、江浙等地。 介庄大黄杏产自风景秀丽、碧波荡漾的黄河新安万山湖畔,石井乡介庄村,因地理位置特殊,远离污染,加上精施农家肥,科学管理,造就了“聚千山之灵气,纳万水之精华”的特优品质,它具有“个大如鸡卵,色鲜如金,味美如蜜”等超凡特点,纯粹无公害绿色食品,实为杏中之精品。 介庄大黄杏富含蔗糖、果酸、维生素C、果胶及铁、钾、钙等矿物质,能净化血液,防病抗病。 ◎ 项目建设石井乡始终坚持走旅游强乡、旅游富民道路,利用境内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强力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加快推进旅游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旅游大乡向旅游强乡转变的进程。不断完善旅游景区基础设施。紧紧围绕旅游上项目,抓招商,使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旅游兴乡成效明显。 景区项目龙潭峡景区2006年获得“AAAA”景区称号;正在实施“AAAAA”提升方案,累计投资已达1.5亿元,年游客接待量突破50万人,正逐步成为新安乃至洛阳旅游界的一颗新星;黛眉山景区2008年引进北京哲君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共同开发,计划投资1.6亿元,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服务区已基本建成并具备接待能力,上山道路正在修建,建设性规划已经完成,预计2009年底前可正式对外开放。荆紫山景区。政府主导投入资金800余万元,已初步具备接待能力。 富民项目引导景区周边农户发展旅游服务,已建成农家宾馆120余家,形成了龙潭沟、胡庄等旅游服务专业村;引导农民开发了黛眉工艺手织布项目,建成手织布专业村6个,辐射农户500户;新上鲁豫食品有限公司、洛阳黛福珍有限公司、洛阳老山根食品有限公司等3个土特产品加工项目,依托本地资源,年加工产品40万件。累计发展经济林近万亩,初步形成了柿子、大杏、冬枣、樱桃等林果优势产业。 ◎ 招商引资围绕景区建设,通过强力招商,先后引进了黄河湿地生态园、龙潭峡游客服务中心、华洋乡村俱乐部、保刚生态园等一批三产服务项目,合同投资3.1亿元,一期工程设计投资2亿元,已完成投资1.5亿元。 ◎ 新农村建设立足实际,加快发展,以村容整洁为突破口,以培育文明乡风为主要内容,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为切入点,坚持管理民主、科学管理,努力构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生活富裕的和谐新石井。 坚持以村容整洁为突破口,从村容村貌、路容路貌整治、村庄绿化、街道管理等4个方面着手,建立健全卫生长效保洁机制,乡财政每年投入30万元,在搞好示范村、重点村建设的同时,认真开展村村整治,使农村卫生状况有了极大提高,农民生活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坚持以培育文明乡风为重要内容。开展“道德规范进万家”、“新农村星级户”、“好媳妇”、“致富能手”、“五好家庭”评选等活动,组建了石井乡新农村文化艺术团,加大对文化大院,新农村书屋的建设力度,从不同方面,用多种方式,不断提高村民素质,有力地促进了文明乡风的健康发展。 坚持以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为切入点,不断改善人民的生存和生活条件,共修建村村通道路23公里,硬化通组通户道路36公里,建设农村卫生室24所,建设便民超市24所,建设户用沼气3500座,建设村室8所,文化大院23个,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生活,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 坚持管理民主,通过实行星级化管理,开展绩效考核和平时考核,实施村账村管,成立民主理财小组及新农村建设理事会,从而实现了乡村稳定和谐发展。 ◎ 基础建设全乡完成通组入户道路49公里;建设文化大院19个,改、扩建标准化卫生室23个;便民超市完成26个;完成沼气建设2600座;有线电视全面完成;现代远程教育完成20个村;面积达100平方米的乡级便民服务中心正式运营。 按照“四改四化五有六好”的标准对潭上村、龙潭沟村和郭洼村进行建设,从完善排水设施、主干道绿化及整修残墙断壁入手,进行综合整治。筹资12万余元,栽植各种树木12000余株,整修残墙断壁1500余米,安装路灯60盏,建沼气池370座,新农村书屋、文化大院及便民超市等基础设施项目已投入使用。并建立了村容村貌、路容路貌卫生长效保洁机制,每村成立了3人的环卫队,做到卫生天天保洁,垃圾及时清运处理。2008年对潭上村在功能上进一步完善,使之成为带动周边村发展的一个榜样。 ◎ 科教文卫全乡共有初中1所、小学11所,中心幼儿园一所,132个教学班级,学生3781名,教师236人。为实现教育强乡战略,石井乡加大对学校基础设施力度建设,先后对石井、印头、庄头、红岩似、元古洞、潭上、太平庄、介庄、山头等小学实施危房改造及扩建工程,改善了办学条件。全面实施了教育“两免一补”项目和对贫困学生生活补助,妥善调整了中小学布局,大力开展学校创建活动,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石井乡卫生院共分两个分院,容纳35个床位,专业人员42人,村级卫生所共有29个,乡村医生70人。医疗卫生条件基本满足人们的就医需求。该乡每年在全乡29个行政村开展争创“好支书”、“好村委主任”、“好民调主任”、“好计生专干”、“五好家庭”、“优秀共产党员”“好媳妇”、“致富能手”等活动,带领和辐射全乡群众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并成立新农村文艺宣传队,利用文化大院阵地组织各种健康向上的群体性文艺活动,在“儿童节”、“妇女节”、“重阳节”、“元霄节”等节日里组织大型民间娱乐活动,增强了广大干群的精神文明意识,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 ◎ 重点治村市级重点整治村分别是:石井、胡庄、前口、山头、黛眉、峪里、介庄等7个村。 (1)开展了“三清七集中”活动,村村建立了卫生保洁长效机制,修建配置了保洁设施。 (2)投资10万元,对石井、介庄、山头、龙潭沟、郭凹村进行村庄绿化,村庄绿化共栽植各种树木18000余株。 (3)投资30万元,建文化大院3个,卫生室2个,便民超市2个,现已投入使用。 (4)胡庄中心村建设已经开始施工。 2 河北省鹿泉市石井乡◎ 乡况概述石井乡位于鹿泉市西北部,全乡面积45.52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5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537户,总人口11850人,劳动力6971人,耕地面积20175亩,其中水浇地3853亩,旱地16322亩,人均耕地1.7亩。2005年,全乡财政收入完成1276万元(其中国税732万元、地税541万元、财政所收入3万元),同比增长16.8%;受益性项目投入完成5860万元;受益性项目招商引资完成2750万元,同比增长139%;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2.8亿元,同比增长93%;社会总产值完成6.9亿元,同比增长24.3%;城镇固定资产投入完成2.5亿元,同比增长140%。 ◎ 所获荣誉石井乡党委、政府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党的建设总揽农村工作全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工贸小区为载体,不断加大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在促进农业增效的基础上,按照“依托采石业,夯实玛钢业,发展旅游业,带动新项目,努力构建新的经济发展格局”工作思路,,不断加快“打造经济强乡,树立石井形象”和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进步伐。石井乡先后被国家、省、市命名为“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石家庄市卫生标兵单位”、“石家庄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鹿泉市文明乡镇”,多次被评为“鹿泉市政绩突出单位”。 ◎ 区划归属一、清.光绪四年(1878年)《获鹿县志》记载: 现石井乡属“在城社管辖城内、东关、南关、西关、顺城关,并领村十七……薛家庄、石井、山后张庄、山后封家庄、黄岩、栈道……”。 二、民国时期 石井乡属“第一区即在城区”。第一区35村编为35乡。其中管辖薛家庄、石井、山后张庄、山后封家庄、黄岩、栈道等。 三、抗日战争时期 初期,县城、铁路沿线敌强我弱,我方无区划设置。 1940年初,日军对冶河以东地区各县实行了分割控制。8月,中共晋察冀四地委为了开辟获鹿、平山、井陉、正定四县接壤地带的抗日工作,决定将地处滹沱河以南,正太铁路以北,冶河以东,平汉铁路以西三角地带的获鹿县路北、平山县城东十六区、井陉县河东三区全部和四区之一部、正定县的大河一带合并建立新政区,并将这一新政区命名为建屏县,随即撤销获鹿(路北)县。1940年8月13日,中共建屏县委和建屏县政府在牛山村成立,机关驻地先后在牛山、上三汲、北七汲、庄沟、小陈庄、西回舍、封城等村,对外称派报社,至1945年11月,先后七个区设置。 石井乡属第五区,系获鹿县民国时期的在城区、于底区部分村庄及周边一些村庄,所辖村庄由1942年的6个村,1945年初增加到39个村。其中辖黄岩、封家庄、张家庄、东庄、小封庄、岸下、石井、北薛庄等村。 栈道属第一区,第一区管辖获鹿县城西部及井陉县邻近村庄。 四、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11月,中共冀晋区第四地方委员会、冀晋区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在牛山村建立中共获鹿(路北)县委和获鹿(路北)县政府。机关先后驻牛山、马山、宜安、南鲍庄、北鲍庄、西鲍庄、李村等地,县委对外称政治部。 1945年11月——1946年3月,属第七区,辖栈道、谷家峪、东胡申铺、西胡申铺、白鹿泉、西杨庄、段庄、西薛庄、枣林、郄庄、花园、曹坊、东土门、西土门等和县城诸村。1946年3月并入第一区。(获鹿城西部乃至井陉县临近村庄) 1947年6月,上级决定正太铁路以北五里地以内划归获鹿(路南)县,和井陉(路南)县,随即区划改变。其余资料不详。 五、解放以后 1948年1月12日,获鹿县路南、路北合并,获鹿县划为10个区(市)。 县城西部的庄子头区和后来的土门区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8年1月——4月石井乡部分村庄属一区,驻庄子头,辖获鹿县城西部及井陉县邻近村庄,其中有北薛庄、石井等42村。 第二阶段: 1948年4月——9月为七区,井陉的村庄划回去以后,其他村庄划为七区,驻地迁至土门。辖北薛庄、石井等28村。 第三阶段:1948年9月——1949年9月为一区,驻土门。辖北薛庄、石井等28村。 石井乡大部分村庄属二区,驻东焦,其中辖栈道、岸下、张庄、东庄、封庄、黄岩、天井沟。 六、建国以后 1949年10月,石井乡大部村庄属驻土门的第一区,其中辖石井、栈道、岸下、北薛庄等27个行政村。部分村庄属驻牛山的第二区,其中辖天井沟、黄岩、张庄、封庄、东庄等行政村。 1950年1月20日,获鹿县划为8个区,第一区,驻土门,其中辖石井、栈道、岸下、北薛庄、黄岩、张庄、封庄、东庄等36个行政村。天井沟属驻李村的第四区。 1950年5月,获鹿县划为6个区,一区(城关区)、二区(土门区)合并为一区。辖石井、栈道、岸下、北薛庄、黄岩、张庄、封庄、东庄等55个行政村。天井沟属驻李村的第四区。 1953年5月——1956年7月全县下设6区(镇)和57个乡5个乡级镇。 1953年根据中央关于政权组织“四实三虚”的原则,即中央、省、县、乡为一级政权组织,大行政区、专区、区都是督促检查机关的原则,区政府又改为区公所,为县政府的派出机构。 第一区设12个乡 其中有: 石井乡,辖石井、北薛庄。 栈道乡,辖栈道、岸下。 黄岩乡,辖黄岩、天井沟。 山后封庄乡,辖山后封庄、高家窑、张庄、东庄。 1956年7月,全县区划24个(后划为22个)乡镇。 石井乡,辖石井、北薛庄、岸下、栈道,张庄、封庄、东庄、黄岩,天井沟(1957年4月划入),共9村。 张庄乡,辖张庄、封庄、东庄、黄岩、天井沟5村,1957年4月并入石井乡。 七、人民公社化时期 1958年8月,全县成立5个人民公社,城关镇为获鹿县第一人民公社,9月改为红旗人民公社,1959年3月23日,改为城关人民公社,管辖原城关镇和原第一区(土门区)所辖村庄,驻城关。下设城关、石井、张庄、栈道、土门、胡申、梁庄、杜家庄、申后9个管理区,辖44个村。 1961年5月公社规模划小,石井、张庄、栈道三管理区划为石井公社,辖石井、北薛庄、岸下、栈道、张庄、东庄、封庄、黄岩、天井沟、杨庄、曹庄11生产大队(村)。 八、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7年1月,造反派夺权,成立三结合领导小组。 1968年2月,公社、大队先后分别成立革命委员会,实行一元化领导。 1970年10月,复建公社党委和大队党支部。 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1978年5月5日,曹庄、杨庄改属城关公社管辖。 1981年12月,撤销公社革命委员会,建立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4年4月,公社改为乡,建立人民政府;大队改为村,建立村民委员会。 石井乡原在石井村办公,——年迁现址。 3 河北省尚义县石井乡石井乡位于尚义县东北部,属高寒丘陵区,气候干旱,土壤贫瘠,地下水严重匮乏,是典型的农牧业乡。全乡辖13个行政村、42个自然村、共4608户、农业人口14068人。全乡总面积19.23万亩,其中,耕地8.4万亩,草地2.5万亩,林地9.03万亩。 该乡针对水资源缺乏,但畜牧业基础较好、草场资源丰富且农民有养畜习惯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地确立了“抓饲草开发、做舍饲文章、兴畜牧产业、富全乡百姓”的发展战略,把畜牧业做为全乡的主导产业来培育壮大,通过大力调整结构,不断强化草业基础,狠抓改良关键,积极提供防疫服务保障,大力推行舍饲禁牧,使全乡畜牧业取得较快的发展,并逐步向舍饲化、高效型方向发展。 4 河北省满城县石井乡石井乡位于满城县城西,距县城7.5千米。为半山区。保(定)涞(源)公路过境。乡政府驻石井村。面积51平方千米,人口1.73万人(2002年)。辖10个行政村。 ◎ 历史沿革1961年建石井公社,1984年改乡。1997年,面积58平方千米,人口2.3万,辖石井、东于河、西于河、协义、永安庄、苑庄、东土门、西土门、尉公、章村10个行政村。 石井乡 ◎ 资源优势该乡交通便捷:张石高速、保涞路贯穿全乡,拥有无与伦比的便捷优势;文化底蕴丰厚:拥有抗日县政府遗址、抗日英雄肖得顺纪念碑、捐资助教楷模赵秀兰、柿子沟等历史自然遗迹;矿产资源丰富:有非煤矿山14家、粉灰厂30家、灰窑56家,是县西最大的建材加工基地;特色产业突出:有磨盘柿7980亩,草莓、地芸豆等高效农业9865亩,是县西绿色食品基地和磨盘柿之乡。工业产业发达:有规模企业20家,其中大型纸品加工厂15家、肠衣厂5家,年产值137700万元,是县西最大的制品加工基地。2006年全乡财政收入528万元,乡镇固定资产投入8319万元,出口创汇完成272万美元。 ◎ 农业发展为了更好地促进农业发展,改善现有农业落后状况,该乡积极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按照“引导、支持、保护、服务”的方针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 创立“田仙红”、“栈道红”两个品牌。北薛庄500亩石榴和占到1500亩苹果,分别获得省优品牌称号。同时以“田仙红”和“栈道红”为依托大力发展林果业,2002年应用无公害管理技术,完成果树套袋400亩。引进石榴新品种,完成品种更新200亩。“栈道红”苹果进行老树改造200亩。2002年全乡农业总产值1010万元,比去年增长6.2%,粮食总产量1572吨,干鲜果品1994吨,比去年增长11.6%。农民纯收入3745元。 2002年响应鹿泉市委、市政府号召退耕还林。同时制定以后农业发展的思路:一是该乡要将引岗渠以上几千亩旱地全部退耕。2002年退耕1500亩。二是建成以封庄为基地的千亩核桃园,2002年已完成700亩。 5 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石井乡石井乡位于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西部,东接黄泥塘办事处、杉山镇,南邻百亩乡,西北与涟源市渡头塘乡、斗笠山针接壤.南北长12公里,东西宽8公里.总面积34.2平方公里,总人口2.1万.下辖谭家、祖师、白云石、大跃、三圭、斗光、石井、回龙、松江、环江、石江、江溪、水口、蛟龙、山泉、泽溪等16个行政村和三圭工业小区,共有206个村民小组,21个基层党支部. 该乡地理位置优越,境内宁涟公路、娄涟高等级公路从东到西穿过,娄斗铁路、娄插铁路横贯全境,交通十分便利.因毗邻涟钢,地处城郊,个体私营经济蓬勃发展,建材企业遍地开花,素有"建材之家"的美誉.全乡现有大型轮窑砖厂25家,年产值上千万元的大型洗煤厂9家,是湘中地区最大的洗煤基地,另有回龙煤矿、强兴物资储备站、共创有色金属提炼公司、炼焦厂、化工厂、耐火材料厂、铸造厂、合金钢厂、鞭炮厂、红卫电站等30多家上规模企业产销两旺,十分红火.娄底驾校和两个煤矿正在筹之中.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各种经济作物、果木并茂,有环江杨梅基地、三圭药材基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