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十枣汤
释义

十枣汤,中药方剂,出自《伤寒论》,主治:(1)悬饮。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干呕短气,头痛目眩,胸背掣痛不得息。(2)一身悉肿,尤以身半以下肿甚,腹胀喘满,二便不利,舌苔滑,脉沉弦。本方主要用于渗出性胸膜炎、肝硬化腹水、晚期血吸虫病腹及肾炎水肿等证属水饮内结,形气俱实者。

基本信息

总结:伏饮积痰

编号:007

组成:芫花1.5克 大戟1.5克 甘遂1.5克 大枣10枚

主治

1.治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

2.其人??汗出,头痛,心下痞硬,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此表解而里未和。

3.邪热内蓄,有伏饮者。

归经:此足太阳药也。

歌诀:十枣汤水效堪夸,甘遂大戟与芜花,悬饮潴留胸胁痛,大腹肿胀服之佳.

方义

(1)芫花﹑大戟性辛苦以逐水饮。甘遂苦寒,能直达水气所结之处,以攻决为用。

(2)三药过峻,故用大枣之甘以缓之,益土所以胜水,使邪从二便而出也。

变化方

(1)本方除大枣,加大黄﹑黑丑﹑轻粉,水丸,名三花神佑丸,治壮实人风痰郁热,支体麻痹,走注疼痛湿热肿满,气血壅滞,不得宣通,及积痰翻胃。服三丸后,转加痛闷,此痰涎壅塞,顿攻不开,再加二丸,快利则止。

(2)本方各五钱,加黄柏,大黄,粥丸,名小胃丹,治胸膈肠胃热痰湿痰。

炮制:芫花炒黑。

煎服法:先煮枣去滓,内前药末,强人服一钱,虚人五分,或枣肉为丸。病人不除者,再服,得快下后,糜粥自养。

来源:仲景

临床应用

悬饮

唐杲,字德明,善医。太仓武指挥妻,起立如常,卧则气绝欲死,杲言是为悬饮,饮在喉间,坐之则坠,故无害;卧则壅塞诸窍,不得出入而欲死也。投以十枣汤而平。”

胸膜腔积液

治疗渗出性胸膜炎51例,胸水在11天内改善达96%,20天内完全消失者达88.2%,积液平均消失时间为16.2天。结果表明,十枣汤治疗本病较单用西药可提高疗效40%,较单用抗痨疗法的效果好一倍左右。《中医药学报》(1984;1:53);王某,男,19岁,发烧以午后为重,盗汗咳嗽,吐少量白痰,右侧胸痛半月,体温39℃,脉搏123次/分,呼吸32次/分,血压100/70mmHg。右侧胸廓饱满,呼吸明显受限,心尖搏动于左锁骨中线第五胁间外0.5cm处,心界左移,右肺呼吸音消失,叩呈浊音,X线胸片所见:右肺前二肋以下呈致密阴影,肋膈角消失,上界呈反抛物线样,胸水常规,李凡他氏反应阳性,血沉第一小时50mm,第二小时75mm。经用十枣汤二次,48小时体温恢复正常,胸不痛,呼吸平稳。X胸片胸水全部吸收.有胸膜肥厚征象。血沉复查:第一小时为5mm。第二小时10mm,告愈出院,随访6个月良好。上方治疗结核性胸膜炎28例,男17例,女11例,最小者15岁,最大者45岁,胸水量,经X线检查,胸水在2-3前肋以下18例,3-4前肋以下6例,4-5前肋以下4例。治疗结果:24小时内吸收者13例;48小时内吸收者9例;72小时以上吸收者6例。

肾炎水肿

南宗景先生曰:舍妹患腹胀病,初起之时,面目两足皆微肿,继则腹大如鼓,漉漉有声,渴喜热饮,小溲不利,呼吸迫促,夜不成寐,愚本《内经》开鬼门,洁净府之旨,投以麻黄、附子、细辛合胃苓散加减,服后虽得微汗,而未见何效。西医诊为肾脏炎症,与以他药及朴消等下利,便泻数次,腹胀依然,盖以朴消仅能下积,不得下水也。翌日,忽头痛如劈,呕吐痰水则痛稍缓。愚曰,此乃水毒上攻之头痛,即西医所谓自家中毒。乃拟方用甘遂三分(此药须煨透,服后始未致作呕,否则吐泻并作),大戟、芫花炒,各一钱半。因体质素不壮盛,改用枣膏和丸,欲其缓下,并令侍役先煮红米粥以备不时之需。药后四五小时,腹中雷鸣,连泻粪水十余次,腹皮弛缓,头痛也除,惟神昏似厥,呼之不应,进已冷之红米粥一杯,即泻止神清;次日腹中微有水气,因复投十枣丸一钱半,下其余水,亦祛疾务尽之意。嗣以六君子汤补助脾元,调理旬日,即获痊愈。

肝硬化腹水

殷氏用逐水法为主治疗25例肝硬化腹水,从逐水效果看,十枣汤较好。

胃酸过多症

林氏用十枣汤治愈14例胃酸过多症,无一例复发。服法是将大戟、芫花、甘遂各7.5g研细末,大枣十个,先将大枣煎汤两碗,早晨空腹服一碗,一小时后,将药末投入另一碗中服下。服后可有胸中呕恶,腹内嘈杂感,二小时后开始泻下二至三次,泻后自觉疲倦,可用大枣煮粥食之,再用党参、茯苓、橘红、半夏、大枣煎服善后。

不良反应

临床常有恶心,胃肠不适感。本药经醋制毒性降低。

各家论述

《内台方议》

下利呕逆者,里受邪也。若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者,义不恶寒,此表邪己解,但里未和。若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者,非为结胸,乃伏饮所结于里也。若无表证,亦必烈快之剂泄之乃已,故用芫花为君,破饮逐水;甘遂、大戟为臣;佐之以大枣,以益脾而胜水为使。经曰:辛以散之者,芫花之辛,散其伏饮。苦以泄之者,以甘遂、大戟之苦,以泄其水,甘以缓之者,以大枣之甘,益脾而缓其中也。

《伤寒附翼》

仲景利水之剂种种不同,此其最峻者也。凡水气为患,或喘或咳,或利或吐,或吐或利而无汗,病一处而已。此则外走皮毛而汗出,内走咽喉而呕逆,下走肠胃而下利。水邪之泛溢者,既浩浩莫御矣,且头痛短气,心腹胁下皆痞硬满痈,是水邪尚留结于中;三焦升降之气,拒隔而难通也。表邪已罢,非汗散所宜;里邪充斥,又非渗泄之品所能治,非选利水之至锐者以直折之,中气不支,亡可立待矣。甘遂、芫花、大戟,皆辛苦气寒,而秉性最毒,并举而任之,气同味合,相须相济,决渎而大下,一举而水患可平矣。然邪之所凑,其气己虚,而毒药攻邪,脾胃必弱,使无健脾调胃之品主宰其间,邪气尽而元气亦随之尽,故选枣之大肥者为君,预培脾土之虚,且制水势之横,又和诸药之毒,既不使邪气之盛而不制,又不使元气之虚而不支,此仲景立法之尽善也。用者拘于甘能缓中之说,岂知五行承制之理乎?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6 15:2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