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
释义 |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shí shì zhī yì,bì yǒu zhōng xìn) 解释:即使是十户人家的地方,也一定有忠诚信实的人。指处处都有贤人。 出处:语出《论语·公治长》:“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示例:夫~;三人并行,厥有我师。 ★《汉书·武帝纪》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作用: 阐明了孔子是一个十分坦率直爽的人,他认为自己的忠信并不是最突出的,因为在只有10户人家的小村子里,就有像他那样讲求忠信的人。但他坦言自己非常好学,表明他承认自己的德性和才能都是学来的,并不是“生而知之。”这就从一个角度了解了孔子的基本精神。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