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十三里桥乡
释义

十三里桥乡隶属于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北与五星办事处为邻,西与南湾水库为界,南与谭家河、柳林乡山水相连,东与东双河镇接壤。乡政府所在地距信阳市中心6.5 公里,信应公路纵贯南北,境内交通便利。

历史沿革

 1958年属东双河公社,1964年建十三里桥公社,1983年改乡。1997年,面积120平方千米,人口3.3万,辖十三里桥、叶桥、何家湾、强湾、肖家庙、学堂岗、黄家湾、叶湾、左利、小庙、寺河、汤庙、晏庙、青石桥、莲花塘15个行政村。1998年由原信阳县划归浉河区管辖。

地形地貌

十三里桥乡属浅山丘陵区,南部和西南部为浅山区,乡域内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境内主要河流有十三里桥河和东双河支流。

人口状况

全乡共辖十三里桥村、汤庙村、晏庙村、青石桥村、莲花塘村、叶湾村、叶桥村、何湾村、强湾村、肖家庙村、黄湾村、学堂岗村、左利村、小庙村、寺河村15个行政村、207个村民组、1246个自然村庄,全乡总户数8.8千户,总人口3.2万人。

土地资源

乡域总面积为12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3.95平方公里,林果草地50.37平方公里,建设用地10.21平方公里,未利用土地7.35平方公里,水域面积2.9平方公里。

特色资源

植物资源种类较多,可利用价值大,如传统农业粮油品种、小杂果、林产品等,乡境内水稻、板栗、草莓、茶叶资源丰富,是乡域的主要产品资源。

近年来,十三里桥乡在浉河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致,带领全乡广大干群励精图治、拼搏奋进,保持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

行政区划

2006年,辖15个村委会:十三里桥村、汤庙村、晏庙村、青石桥村、莲花塘村、叶湾村、叶桥村、何湾村、强湾村、肖家庙村、黄湾村、学堂岗村、左利村、小庙村、寺河村。

产业发展

浉河区十三里桥乡系丘陵浅山区,是豫东南草莓、小杂果的重要产区。草莓种植生产初步形成了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新格局。草莓生产与加工已成为全乡的主要支柱产业。为进一步拓展产品营销市场、提高产品效益,我们还借鉴企业营销机制,着力培养自己的草莓经纪人,引导农民及时了解开发信息,调整农产品结构,从而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以求为草莓等农产品的外销铺路搭桥。祥雨公司及草莓种植、销售大户在郑州、武汉等城市设立了销售网点,并在互联网上设立销售网站,定期发布草莓产、供、销的信息,使全乡草莓销售多年没有出现积压现象,从而构架“农户+基地+龙头企业+经纪人+市场”的产业与市场对接机制,从而快速推进草莓产业大发展。 2004年全乡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186万元,其中林果、茶叶、渔业、蔬菜、畜牧五大支柱产业产值达到6982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5%;工业总产值6770万元,主要工业产品有建筑材料、粮食加工等,主要企业有诚明有限公司、草莓汁饮料厂等,第三产业总产值4100万元,有田源渡假村、八家畈生态休闲庄园、学堂岗花园山庄等是餐饮休闲度假的好地方。

特色养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环保的消费理念逐渐成为消费者的追求,随之而来的是生态、无公害水产品养殖迅猛发展,养殖综合效益得到快速提升。信阳市浉河区十三里桥乡黄湾村的渔农正是瞄准这个市场变化,利用自己的农田改造成生态甲鱼养殖池,通过技术人员指导和不断探索,逐渐掌握了生态甲鱼养殖技术,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零星几户渔农的辐射带动,短短四年间,十三里桥乡黄湾村生态甲鱼养殖从最初的几户发展到108户,并辐射到周边四五个行政村,形成远近闻名的“生态甲鱼养殖村”。十三里桥乡生态甲鱼养殖面积达3000多亩,年产优质生态甲鱼60万公斤,产值7000万元,户均增收6000元,产品远销到广东、上海和江浙等地。周边兄弟市县经常来参观学习,省、市领导多次莅临甲鱼村观摩指导,对十三里桥乡黄湾村生态甲鱼养殖给予了充分肯定。十三里桥乡已成立生态甲鱼养殖协会,并正在积极申报“黄金甲”生态甲鱼商标。

基础建设

乡域内公路长30公里,其中省级公路11公里,乡村公路19公里,主要公路有信应公路及十三里桥至青石桥公路,全乡所有行政村均通汽车。乡域内设有电灌站3处,小型水库4座,灌渠20公里。设有供电总开关1处。设有邮政分局1个,电信分局1个,程控交换机容量2000门,15个行政村通电话。 师河区十三里桥乡围绕新农村建设,立足乡域实际,创新机制,全面投入,夯实基础设施,助推新农村建设。全乡累计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

该乡加强文教卫生建设,建成“七有两化一温暖”标准化卫生院1个,争取学校D级危房改造项目,改造新建学校标准化礼堂餐厅2座及学生公寓楼1栋,新建教师宿舍楼1幢,校改新建面积达5000平方米。实施小城镇“一乡一街一园”建设,拆迁改造十三里桥镇区旧房达6000余平方米,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净化了镇区北新街;投入60万元完成桥北镇区自来水主管网与入户分支管网铺设工程。开发建设生态人居新农村建设示范点2处,建筑面积达2万平方米,配套设施齐全。强化乡域公路建设,争取完成村村通水泥路建设11条49公里,实现了全乡15个行政村村村通水泥路。开发新修了环湖旅游四级砂石路4条20公里,新架设了4座桥梁,累计投资1000余万元,构建了现代乡村道路网。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大。该乡大胆实施水利产权改革,吸引农村投资2.3万个;加固坑塘180余口,新修万方大塘75口,硬化灌渠4公里,新建提灌站2座、农灌堤坝4处,引资新建小型水库3座,累计投资20000多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67公顷,新增蓄水灌溉田533公顷,改造中低产田333公顷。

社会事业

文教卫生

全乡共设有中小学16所,其中中心学校1所,中心小学3所,小学12所,在校学生3800人,其中中学1700人,小学2100人,中小学教职员工309人;乡域内设有医院1处,设有病床20张床位,医院医务工作者25人。

计划生育

全乡设有计划生育指导所1处,村计生室15处,计生学校16所,其中乡级1所,村级15所,从事计划生育工作人员267人,其中乡指导所15人,村计生专干15人,育龄妇女小组长207人;2004年度按照保类升位的目标,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目标。

综合治理

十三里桥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健全,制度完善,职责明确,综治台帐规范,有固定的宣传专栏和永久性标语,建立了严密的治安防控网络,村级治安巡逻队伍健全,经常巡逻值班,十三里桥乡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维护社会稳定为重点,全力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民政工作

能够及时做好灾情的监测、统计和上报,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严格执行救灾款物发放管理规定;切实做好农村特困户社会救助工作,加强对特困救助资金的管理,确保专款专用;认真落实五保供养政策,确保五保对象生活按标准及时给予保障;认真落实各项拥军优抚安置政策,切实帮助优抚对象解决实际问题,优抚定补对象的定补款及时足额发放,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抓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工作,切实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为促进十三里桥乡民政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精神文明

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深入推进文明行业、文明村的创建活动,倡树文明新风。

地方特色

信阳市浉河区十三里桥乡青年中心以服务农村经济发展为目的,通过“寻依托、搭平台、抓重点、重服务、创品牌”,依托原乡种养殖业协会组建了中心。青年中心下设理事会、青年事务部、信息服务部、技能培训部、文体活动部、办公室,已登记注册会员52人,使广大青农聚集在青年中心,在短期内形成了“凹地”效应,把农村青年中心打造成为新时期农村青年思想的园地、活动的中心、培训的课堂、成才的起点。 一、结合实际,寻求组织最佳创建点。1、找准定位,制定章程。依托靠挂农村种养殖业协会,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市场化、社会化运作方式,把青年中心建成综合性服务青年的平台。这一定位使青年中心的各项工作能与农村经济发展有机结合。2、成立组织,实行机制。一是通过设立理事会壮大青年工作的力量。理事会作为青年中心的最高权力架构,负有决策权。理事会下设秘书处,负责日常工作。二是采取会员制吸引青年。辖区的青年,只要承认中心章程的都可以申请入会。通过提供养殖信息服务来打开青年中心的局面,树立青年中心的品牌形象,从而吸引更多的青年农民积极参与。三是加强阵地建设,为使中心能够为青年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分别开辟了培训、娱乐、信息、阅读、服务中心等几个服务区,使广大青年在青年中心学习、健身,了解农产品行情、信息及各种劳务信息。

二、突出服务,找准工作切入点。本着服务青年成才、服务青年增收、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宗旨,成功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活动,加强了青年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了农村青年的整体素质。1、增强青年致富能力。举办各种专业技能培训班,先后举办了草莓育秧、栽培、板栗病虫害防治、水稻田间管理、茶叶品种改良等农业科技知识培训班12次,参训人员达300余人。2、开展劳务中介服务。以青年中心为平台,积极与各地企业“联姻”,帮助农村青年寻求就业门路,提供就业信息,提供就业岗位。同时,为外出务工青年提供联络及维权服务,建立起完善的输出、保障、维权机制,有力促进了青年农民走出家门外出务工。全乡外出务工青年达1900余名,年收入达2000万元。3、完善市场服务体系。以青年中心为主要平台,定期发布集市场动态、市场预测、人力供求为一体的信息,指导、帮助青年正确适应环境,灵活经营。青年中心成功与进行草莓深加工的信阳田源饮品有限公司“联姻”,以此为契机,示范带动青年开展种养殖。建立网络,结合草莓、板栗、茶叶上市季节发布销售信息,实行订单经营,使全乡草莓、板栗、茶叶迅速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小杂果之乡”。 三、形成品牌,打造中心工作的闪光点。一是工作观念由管理转变为服务,充分体现了青年中心服务青年的定位思想;二是工作过程由虚变实,注重工作的实效;三是服务形式由单一转变为多样,充分保证了青年学习、创业的多种类需求。通过以上几方面的转变,青年中心已具备了自身定位,形成了以促使青农成长成才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独特的品牌形象。

通过青年中心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本着现代化信息网络的有效运用,拓展了青年工作对象,起到了广泛联系青年、教育青年,凝聚青年的作用,青年中心已成为服务青年的文化中心,教育中心和服务中心,成为共青团工作中熠熠生辉的闪光点。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3: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