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肠系膜动脉瘤 |
释义 | 基本概述肠系膜动脉瘤(mesenteric aneurysm)根据发生部位可分为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分支动脉及肠系膜下动脉瘤,占内脏动脉瘤的5.5%,男女发生比率相等,剖检发现率为1/1200。肠系膜动脉破裂发生率为13%。 发病原因肠系膜动脉瘤的主要原因为感染,占57%,年龄多在50岁以下,主要为真菌感染、细菌性心内膜炎;其次为动脉硬化,中膜退行变,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此外,门静脉高压症、高血压、先天性动脉发育不良和外伤等亦为该病发生的原因,但临床少见。 疾病检查⒈CT扫描和MRA检查:能显示肠系膜间血肿,间接提示肠系膜上动脉的出血。SCTA及MRA近年来较广泛应用,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⒉主动脉造影:是确定肠系膜动脉瘤的可靠方法。除可了解其形态、部位、大小、范围等,还可了解动脉瘤的血供及与内脏的关系,并对已有破裂出血的患者明确其出血原因。 临床诊断⒈肠管缺血症状 腹部不适,乃至明显腹痛、腹泻、食欲不振、便血、体重下降等,便血常由于肠梗死引起。瘤体较大时,常可见腹部搏动性肿块,偶闻及杂音。 ⒉腹腔内出血症状 由于动脉瘤破裂、出血,可出现急腹症症状,称之为“腹腔内中风”。出血量大,可发生休克症状。 术前临床诊断仍然比较困难。瘤体破裂前大多没有症状,少数可有上腹部不适,常常在腹腔内出血出现急症时才考虑到内脏动脉瘤存在可能。破裂时可出现非特异性腹痛,CT和MRA也能显示肠系膜间血肿,间接提示肠系膜动脉瘤的出血。主动脉造影是确诊肠系膜动脉瘤最可靠的方法。 治疗方法由于肠系膜动脉瘤易并发出血或栓塞远段动脉引起肠供血障碍,因此,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动脉瘤因其解剖及生理特点,治疗颇为棘手,动脉瘤切除血管再重建为最佳手术方式,但其难度甚高。动脉瘤内缝合修补,动脉瘤旷置远近端血管旁路术均有成功报道。肠管耐受缺血时间试验可作为动脉瘤手术方式选择提供依据,应酌情进行。仅有1/3的肠系膜上动脉瘤病例采用动脉瘤近远端血管结扎。而毋需作肠切除。对于肠系膜上动脉分支动脉瘤,可作动脉瘤远近端动脉结扎术,或将动脉瘤及该动脉血供肠段一并切除;肠系膜下动脉瘤可单纯切除动脉瘤,一般不影响乙状结肠血供。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