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十批判书 |
释义 | 版权信息书 名: 十批判书 作 者:郭沫若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 ISBN: 9787802224797 开本: 16 定价: 36.00 元 内容简介《十批判书》讲述了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以后,专制政体被推翻了,这是一项非常巨大的历史进步。在文化学术方面,儒学独尊的局面也相对地被打破了,因而学术思想呈现了相当活泼的景象。同时西方学术思想不断涌进,人们的思路也比较开阔,于是哲学、人文科学方面思想相对自由。当时国势危急,日本军国主义者对于中国虎视眈眈,一再挑衅,更引起了学者的爱国保国的忧患意识。有些学者不能参加政治活动,于是走上了学术救国、教育救国的道路,专心学术,因而做出了一些学术成果。当时许多学者继承了清代朴学的作风,考据比较精审,析事论理,才求准确。也有些学者对于宋明理学有较多的了解,对于深邃的义理有较深的体会。自清末以来,西学东渐,西方学术传入中国,受到重视,许多学者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西方的治学方法,致力于中西学术的会通与融合,因而达到了学术研究的较高水平。辛亥革命至一九四九年,史称民国时期,民国时期是充满了内忧外患的时期,但是当时的学术界确实出现了很多有一定价值的学术著作。民国时期的学术著作,有许多现在已买不到了,而实际上确有一定的参考消息价值。 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又名郭鼎堂,四川乐山人,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早年留学日本,先学医后从文。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1926年任广东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在起义部队南下途中参加中国共产党。1928年因受蒋介石通缉,旅居日本,从事中国古代史和古文字学的研究工作,所著《甲骨文研究》、《两周金文辞图录考释》、《金文丛考》、《卜辞通纂》等,都曾在学术界引起震动。生平著述收在《郭沫若文集》(17卷)和《郭沫若全集》里。 编辑推荐《十批判书》编辑推荐:东方出版社有鉴于此,计划编印了套能反映民国时代学术成果的系列文丛,搜集这段时期文史哲名著,汇为"典籍文库",以简体字排印。这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目录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 孔墨的批判 儒家八派的批判 稷下黄老学派的批判 庄子的批判 荀子的批判 名辩思潮的批判 前期法家的批判 韩非子的批判 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 后记 ——我怎样写《青铜时代》和《十批判书》 后记之后 蜥蜴的残梦 ——《十批判书》改版书后 …… 毛泽东对其的批判以及日后郭先生的转变·1973年7月4日,毛泽东同王洪文、张春桥谈话。他说:“郭老在《十批判书》里头自称人本主义,即人民本位主义,孔夫子也是人本主义,跟他一样。郭老不仅是尊孔,而且是反法。尊孔反法,国民党也是一样啊!林彪也是一样啊!我赞成郭老的历史分期,奴隶制以春秋战国之间为界。但是不能大骂秦始皇。”毛泽东公开反对孔夫子的人本主义,即人民本位主义,赞成秦始皇的君本主义,即君主本位主义。 ·1966年 文革爆发,郭沫若发表谈话:“在一般的朋友、同志们看来,我是一个文化人,甚至于好些人都说我是一个作家,还是一个诗人,又是一个什么历史学家。几十年来,一直拿着笔杆子在写东西,也翻译了些东西。按字数来讲,恐怕有几百万字了。但是,拿今天的标准来讲,我以前所写的东西,严格地说,应该全部把它烧掉,没有一点价值。”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