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十二兽 |
释义 | 拼音:shí èr shòu 解释: (1).指由人扮饰的十二种兽像。古代用以驱疫避邪。 《后汉书·礼仪志中》:“因作方相与十二兽儛。嚾呼,周徧前后省三过,持炬火,送疫出端门。” (2).即十二虫。 唐 刘存 《事始》:“ 黄帝 立子丑十二辰以名月,又以十二名兽属之。”参见“ 十二相属”。 佛学术语,名数,此中与我国相传之十二支相违者,唯虎与狮子而已。然止观等引大集经将师子改虎(十二支配十二兽,见汉王充之论衡,似基于列子三十六兽说故我国十二支说非依佛教也),此一一方各有二罗刹女及五百眷属随其方面各自供养其方之三神,而其窟皆是古昔菩萨之住处也。又一一各修各慈。昼夜常巡阎浮提内,人皆敬愿。已曾于过去佛处发愿,一兽一日一夜遍历阎浮提,余十一兽,安住修慈。由七月一日,鼠为其首,二牛,三寅乃至十三,旋再从鼠起,是故此土多禽兽,能行教化。然此有权实二种,其权者在宝山中,常修众生缘之恶,其实者能恼乱行人,故于邪想之坐禅,或现少男少女乃至种种禽兽之形,或使人娱乐,或使人恐怖,是禅定魔三种中之时媚鬼也。此时行者持其时识其兽,呼其名而呵之,必逃去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