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狮面狨 |
释义 | 狮面狨体态小巧玲珑,全身都披散着金色的丝绒状软长毛,闪闪发光,引人注目,头部狮状冠毛拂向后背,嘴巴向前突出,耳朵藏于毛下,仪表堂堂,威武非凡,活像一头小狮子,十分美丽动人。 仅分布于南美洲的巴西境内,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被列入附录I。 狮面狨-形态特征它的体长为25—40厘米,尾长20—33厘米,体重600—700克,是狨类中体形最大的。手足比其他各种狨类动物的都长,在第二、第三和第四指之间,还有皮膜相联,形成蹼状,除了大拇指以外,其他各指(趾)均具有尖尖的利爪。牙齿共有32枚,下颚上长有长长的“獠牙”,门齿与犬齿的长度几乎相等。 狮面狨-分布狮面狨仅分布于南美洲的巴西境内,共分化为3个亚种,分别称为狮头狮面狨、金头狮面狨和金臀狮面狨。 它们在毛色上有所不同: 狮头狮面狨的全身均为金黄色,主要分布于里约热内卢地区; 金头狮面狨的头部为金黄色,体毛为黑色并带有金色,分布于巴西利亚地区; 金臀狮面狨的体毛则为黑色,仅有臀部为金黄色,分布于圣保罗地区。 由于这些形态上和地理分布方面的差异,它们原来也曾被认为是3个独立的种。 狮面狨-习性狮面狨为昼行性的树栖动物,活泼好动,视觉、听觉和嗅觉都很灵敏,野外生境以热带原始森林为主,通常活跃于离地面3—10米高的大树中层和冠层,以浓密的藤蔓和其他寄生植物等为掩护,在交织的枝杈间栖息。 狮面狨 它是杂食性动物,觅食各种昆虫、蜘蛛、蛾、蝇、蛴螬、蠕虫,以及各种植物的嫩芽、花朵和果实等,尤其喜欢吃无花果。有时到地面上掘取蚯蚓和小型蜥蜴类,也有时在树上觅食鸟卵,甚至捕食刚出生的小鸟。此外,在它居住的森林内,许多树干或树枝上都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洞,这是因为它很喜欢吸吮树木的汁液,经常用其尖锐的爪子在树干或树枝上挖洞,或者用有力的门齿啃咬,然后再将流出的树木汁液津津有味地吸入口中。 它的体态灵巧,行动极为敏捷,刹那之间便可以从一棵树上飞跃到距离很远的另一棵树上,或者沿着树干、树枝迅速奔跑,有些高难动作不仅是其他猴类难以完成的,甚至连松鼠也望尘莫及。 狮面狨一般营小规模的家庭式群居生活,每群2—8只,以3—4只最为常见,其中大多是一对成体和它们的幼仔,常常聚在一起互相梳理美丽的金色长毛。每天夜晚都在树洞中睡觉,因为洞口很狭小,所以一般的食肉兽无法进入,可以有效地躲避敌害。树洞内还铺垫有从自己身上扯下的金色软毛,既美观又舒适,因此一个树洞可供其栖息很多年。 狮面狨的繁殖期集中于9月份至翌年3月份,即从早春到晚夏的一段时间,是当地最为湿热的季节。雌兽的怀孕期为125—134天,每胎产1一3仔,但以产2仔为最常见。幼仔多由雄兽来照看,生长到3个月后就可以独立活动了。 狮面狨-种群状况早在16世纪,当首批欧洲殖民者在巴西大西洋海岸登陆时,曾惊讶于这片广阔无垠的热带雨林,竟然难以找到一块林海中的“陆地”,而今大片的森林被人类砍伐了,只剩下各自分隔的“绿色岛屿”。 狮面狨 一直在这片原始密林中生存的金头狮面狨,现在仅有200只左右残存在巴西西南部山谷的块状雨林中,而其他2个亚种的数量更是少得可怜,很多原产地已经10余年发现没有它们的踪迹了。可以说,这个物种正在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其原因除了栖息地的丧失外,可能还要归于它长得实在是太漂亮了,以至于许多人都梦想着得到它,偷猎和走私的活动也一直甚为猖獗。 自从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以后不久,狮面狨和它的同类便被陆续带入欧洲,因为它们具有小巧玲珑的体态和丝绒一般柔软光亮的软毛,以及具有滑稽可笑的面容,炯炯有神的眼睛,超过体长的大尾巴等等,很快就轰动了整个欧洲,所受到的宠爱的程度,比起今天人们对于奇异、珍贵的长卷毛狗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在十七、十八世纪的法国,每当一些名门贵族的小姐、太太们在公众场所露面时,无不怀抱一只来自南美洲的狨类动物,以提高自己的身价。难怪当时有些作家在描述当时社会的风景人情时,写出了:“这些小猴子实在是要比打扮得最时髦的女人还要高贵得多呢!” 的语言来对这一现象进行尖刻的讽刺。二十世纪以后,人们对各种狨科动物的需求更是有增无减,据统计,在1960一1965年间,每年从巴西运往各种交易市场的金毛 就达200一300只。 狮面狨-所属目介绍灵长目, 哺乳纲的一目,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大脑发达;眼眶朝向前方,眶间距窄;手和脚的趾(指)分开,大拇指灵活,多数能与其他趾(指)对握。包括原猴亚目和猿猴亚目。原猴亚目颜面似狐;无颊囊和臀胼胝;前肢短于后肢,拇指与大趾发达,能与其他指(趾)相对;尾不能卷曲或缺如。猿猴亚目颜面似人;大都具颊囊和臀胼胝;前肢大都长于后肢,大趾有的退化;尾长、有的能卷曲,有的无尾。按区域分布或鼻孔构造,猿猴亚目又分为阔鼻猴(新大陆猴)类和狭鼻猴(旧大陆猴)类。该目包括11科约51属180种,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和美洲温暖地带。大多栖息林区。灵长类中体型最大的是大猩猩,体重可达275千克,最小的是倭狨,体重只有70克。 狮面狨 形态特征:灵长目的多数种类鼻子短,其嗅觉次于视觉、触觉和听觉,金丝猴属和豚尾叶猴属的鼻骨退化,形成上仰的鼻孔。长鼻猴属的鼻子大又长。多数种类的指和趾端均具扁甲,跖行性。长臂猿科和猩猩科的前肢比后肢长得多。猿类和人无尾,在有尾的种类中,其尾长差异很大,卷尾猴科大部分种类的尾巴具抓握功能。一些旧大陆猴(如狒狒)的脸部、臀部或胸部皮肤具鲜艳色彩,在繁殖期尤其显著。臀部有粗硬皮肤组成的硬块,称为臀胼胝。多数种类在胸部或腋下有1对乳头,雄性的阴茎呈悬垂形,多数具阴茎骨,雌体具双角子宫或单子宫。大多为杂食性,选择食物和取食方法各异。 繁殖:每年繁殖1~2次,每胎1仔,少数可多到3仔。幼体生长比较缓慢。性成熟的雌性有月经,雄性能在任何时间交配(低等猴类除外)。 起源:在灵长目中最早出现的是一些发现于欧洲和北美的近猴类化石。它们具爪而不具指甲。牙齿为三楔式低冠齿,比较一般化,但门齿增大,似平放的凿子。近猴类多发现于古新世地层。自始新世开始狐猴类出现,早期的都归入已绝灭的兔猴科,它们的分布范围广,亚洲、北美、欧洲均曾发现。现在狐猴只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岛和科摩罗群岛,尚未发现可靠的化石。獭猴(又译瘦猴)现代只生存于东南亚和南亚、非洲撒哈拉以南的热带地区,化石发现于东非的中新世地层。眼镜猴类化石发现稍多。从始新世起发现于欧、亚、北美等地。近猴、狐猴、眼镜猴类常通称为原猴类或低等灵长类。高等灵长类包括分布于南美的阔鼻猴类和分布于旧大陆的狭鼻猴类,狭鼻猴类又包括猴类、猿类和人类。 有些高等化石灵长类的系统位置较难肯定,如:巨猿、山猿和双猴等。 狮面狨-保护措施面对现实,大多数南美洲国家都已禁止或限量出口并且建立起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以便有效地保护这些珍稀物种。例如从1969年开始,巴西就停止了狮面狨的出口,并且明显增加了对于灵长目动物的保护范围。尽管如此,这些美丽的小型灵长类动物的前途仍然令人担忧。 狮面狨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被列入附录I。 狮面狨-相关词条银狨 杰氏狨 亚马孙狨 黑白狨 鞍背狨 斑狨 长须狨 哥伦比亚狨 白唇狨 髭狨 金蓬狨 库氏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