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蔵要
释义

编者

[近代]欧阳渐 吕澄

简介

《藏要》,三辑,收佛书七十种,四百余卷,近代欧阳渐、吕澄编校。支那内学院于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出版第一辑,民国二十四年(一九三五)年出版第二辑。一九八五年,金陵刻经处将当时尚未完成的零本编为第三辑,与前二辑一起成套出版。另有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和上海书店的影印本。

支那内学院禀承杨文会编辑《大藏辑要》,进而对历代刻印的大藏经进行整理考订的遗训,本着「讲学以刻经」的办学方针,自一九二七年起,即组织人力,用新的研究方法在全部藏经中选择要典,校勘文字,编辑一套精要的佛经丛书《藏要》。尽量搜罗国外校印的梵文、巴利文、藏文佛典及康藏各种刻本的西藏大藏经,比较研求,对汉文翻译的藏经重加考证,以为佛学研究提供可靠的文献基础。原计划将菩萨藏、声闻藏中之经律论、西土此方著述,抉其要分为六辑;然后以此为基础彻底整理全藏,刻成比较可靠的定本。欧阳渐把编《藏要》和《晚年定论》视作有生之年发愿完成的二大工作。一九三四年十月在《覆陈伯严书》中,指出编辑《藏要》分考据和义理二个阶段进行:考据校勘嘱吕澄完成,此事千年以来已无作者,须择译善、版善,必求精审,以饷学者;义理抉择由欧阳渐承担,此事千年以来亦芜秽不治,「第一分部不确当,第二各溺所宗而诬概全局,第三敷浅泛滥充栋汗牛,乃无一纸切当示要之论」,故必须叙次文法、抉择经义。但因战乱等原因,实际上编成三辑(其中第三辑没有完成);在所收七十种书中,所作叙文仅二十余种。

《藏要》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部用科学严谨的方法编校的佛典选集,最初目的是为今后彻底整理全藏作准备。一九四○年,欧阳渐在《精刻大藏经缘起》中,提出整理藏经的三大要事:一、删芜;二、严部;三、考订。对于大量宋元明清以来从无整理的中土著述,提出「余付藏外,任世沉浮」的主张。由此亦可一窥未及完成的《藏要》后三辑的编辑理路。《藏要》在文字上重新标点、校勘,拣除伪似,并写有叙论,为后人研究提供了种种方便。此书印行后,国内外学者好评如潮,其中一部分曾被日本各佛教大学作为课本使用,有些为印度国际大学用作研究资料。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四卷十余册,凡《藏要》所收者,皆视为善本而优先选用之。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等机构,除翻印全书外,还将《叙文》结集成单行本出版。

编校方法

《藏要》的编校方法是:第一、采取刻校、译校、类校三周校勘方式,在校勘文字上一变从来重视高丽本的偏向,而在刻校方面取南宋后思溪版藏经为底本,勘以北宋福州及高丽新雕版,误文夺字,皆订正注明。第二、在译校方面,对译文内错落晦涩的地方,择要用原典或异译本来证文,并加标注。第三、在类校方面,取有关义解之异籍参证,分清段落,剖析章句,并阐明学说上的相关联系,如《宝德藏经》注出所摄《五分般若》之处(注《五分》印本某页某行)、《佛地经论》注出所据戒贤释论之文(注戒贤论同或缺)、《成实论》注出成实宗所立之章门(依《大乘义章》注某章某段)、《俱舍论》注出萨婆多难解之余义(依《顺正理论》注某卷)等。第四、对书中的重要义理,用提要体裁写成叙,以供学人了解,欧阳渐对二十余种重要经论作了叙文,对各书的传承和前后变化,皆能穷源竟委,扼其学说大意。

内容

第一辑收经十一种,律三种,论十一种,共二十八册,分装甲乙丙丁四函。卷首为《藏要》总叙,概述经典的要义及收录原则,认为本辑所收,为经律论三藏中「要中之要」。下按原书编号标出所选佛典的译本、卷数和在本辑中的册数:

一、《大般若经·第二分·舍利子般若》,唐·玄奘译,选卷四百一至四百五(第一册)。欧阳渐有《大般若经十六分总叙》及《大般若经第二分品目舍利子般若四品叙》;吕澄有校勘说明。《大般若经·第二分·方便般若》,选卷四百五十九至四百七十八(第二至四册)。欧阳渐有《方便般若二十品目叙》;吕澄有校勘说明。

二、《大般若经·第五分》,选卷五百五十六至五百六十五(第五、六册)。欧阳渐有《大般若经第五分品目叙》;吕澄有校勘说明。

三、《华严经·十地品》,唐·实叉难陀译,选卷三十四至三十九(第七册)。吕澄有校勘说明。

四、《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全四卷(第八册)。吕澄有校勘说明。

五、《大般涅盘经·迦叶品》,北凉·昙无谶译,选卷三十三至三十八(第九册)。吕澄有校勘说明。

六、《解深密经》,唐·玄奘译,全五卷。第十册。欧阳渐有《解深密经品目叙》;吕澄有校勘说明。

七、《大菩萨藏经·般若品》,唐·玄奘译,选卷十六至十九(十一册)。吕澄有校勘说明。

八、《胜鬘师子吼经》,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全一卷(十一册)。吕澄有校勘说明。

九、《大宝积经·无量寿会》,唐·菩提流志译,选卷十七、十八(十一册)。吕澄有校勘说明。

十、《妙法莲华经》,后秦·鸠摩罗什译,全七卷。十二、十三册。吕澄有校勘说明。

十一、《杂阿含经·缘起诵》,刘宋·求那跋陀罗译,选卷十一、十二;附《瑜伽师地论》卷九十三、四〈摄事分中契经事缘起食谛界择摄第三之一、二〉(十四册)。吕澄有校勘说明。

以上大乘经十种,小乘经一种。欧阳渐叙选编理由如次:「菩萨乘有正轨,有便道。乘乎正轨又有不易之则曰境行果,依此抉择而得四经:一曰《大般若经》,二曰《华严经》,行菩萨乘有不易之则,一曰因果、二曰差别:因果者,运用之妙,《般若》尽之;差别者,境界不同,《华严》尽之;故《般若》、《华严》者,菩萨正轨之行也。三曰《楞伽经》,古学一百八句,一切自心所现,今学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知法、知义于此广博,故《楞伽经》者,菩萨正轨之境也。四曰《大涅盘经》,我皆令入涅盘而灭度之,此佛出世大事因缘,对机则四邬柁南,毕竟则常乐我净,见性而已,又多乎哉?是故《大涅盘经》者,菩萨正轨之果也。《解深密经》,境行果三都约其要。《菩萨藏经》,但约行中因果差别。《胜鬘》明识,属隶《楞伽》。《无量寿经》,是方便道;《法华》则经中之楬橥者也。声闻举一,曰《杂阿含》,佛言诸佛世尊具大智力,总摄诸法,安处四种邬柁南中,辗转传来,是名《阿含》,传此四句是名《阿含》,《瑜伽》五分释《杂含》多,大小沟通,《阿含》亦大故也。」

十二、《菩萨戒本》及《菩萨戒羯磨文》,弥勒说,玄奘译(十五册)。吕澄有校勘说明。

十三、《十诵比丘戒本》,鸠摩罗什译;附录「十诵比丘众学法三本类勘表」。《十诵羯磨比丘要用》,刘宋·僧璩依律撰出(十五册)。吕澄有校勘说明。

十四、《善见律毗婆沙·序品》,萧齐僧伽跋陀罗译,选三卷(十五册)。吕澄有校勘说明。

以上大乘律一种,小乘律二种。欧阳渐叙选编理由如次:「律三者,《地持善戒》,译非全文,是故戒本羯磨,应抉《瑜伽》为大乘律。北方小戒,论其圆通,《僧祇》为最;究其严密,《十诵》为尤,《四分》、《五分》及迦叶维,严不及《十诵》,通不及《僧祇》,是故戒本羯磨,唯独取于《十诵》。南方小戒,此土传来,但见《善见律》,录序而已。」

十五、《中论》,青目释,鸠摩罗什译,全四卷(十六册)。欧阳渐有《叙》;吕澄有校勘说明。

十六、《辨中边论》,世亲造,玄奘译,全三卷(十七册)。欧阳渐有《叙》;吕澄有校勘说明。

十七、《大智度论·初品》,龙树造,鸠摩罗什译,选卷一至三十四(十八至二十二册)。欧阳渐有《叙》;吕澄有校勘说明。

十八、《瑜伽师地论·菩萨地》,弥勒说,玄奘译,选卷三十五至五十(二十三、二十四册)。欧阳渐有《叙》;吕澄有校勘说明。

十九、《集论》,无著造,玄奘译,全七卷(二十五册)。欧阳渐有《叙》;吕澄有校勘说明。

二十、《摄大乘论》,无著造,玄奘译,全三卷(十七册)。欧阳渐有《叙》;吕澄有校勘说明。

二十一、《二十唯识论》,世亲造,玄奘译,全一卷(二十五册)。欧阳渐有《叙》;吕澄有校勘说明。

二十二、《成唯识论》,玄奘译,全十卷(二十六、二十七册)。欧阳渐有《叙》;吕澄有校勘说明。

二十三、《因明正理门论》,大域龙造,玄奘译,全一卷(二十五册)。欧阳渐有《叙》;吕澄有校勘说明。

二十四、《品类足论·辩千问品》,世友造,玄奘译,选卷十至十七;附录三种毗昙法门对照表(二十八册)。欧阳渐有《叙》;吕澄有校勘说明。

二十五、《异部宗轮论》,世友造,玄奘译,全一卷(二十八册)。欧阳渐有《叙》;吕澄有校勘说明。

以上大小乘十一种论典,欧阳渐叙选编理由如次:「摩诃衍义,创始于龙树,充量于无著。合之则相圆,分之则义窒,岂空有之或异,实偏依之各详。《中论》谈遍计空,《辩中边论》谈依他有,中之义备也。《大智度论》,释经论中详一切法,而详于对小;《瑜伽师地论》,宗经论中详一切法,而详于自大。龙树毗昙为《智论》,无著毗昙为《集论》,是则乘之事备也。唯识为入道之体,《摄论》创始于其先,《二十唯识》、《成唯识论》昌于其后。因明为拣外之用,而《理门论》者,则又基本之作也。毗昙多种,六《足》为精,《集论》为大乘毗昙之终,《品类足论》为小乘毗昙之始,龙树、无著皆所宗矣。其余部执,则《异部宗轮论》亦足知概。」

第二辑收经八种,律六种,论十三种。卷前有欧阳渐所作本辑总叙,将本辑与第一辑所收经典一一对照比较;并新增吕澄所作《藏要第二辑校例》。

一、《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宋·法贤译,全三卷(一册)。

二、《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玄奘译,全一卷(一册)。

欧阳渐总叙曰:「般若道场,闻者记录或广或略,或以长行,或以偈颂。一辑于长行略广,五分中撮其大凡;二辑则举《宝德藏经》三十二品偈颂。读者若先颂后长行,此经犹前温陀南;若先长行后颂,此经则后温陀南也。《心经》谈空三昧,是舍利子般若类;《金刚》谈无相三昧,是须菩提般若类也。」

三、《大方广佛华严经·十回向品》,唐·实叉难陀译,选卷二十三至三十三(二、三册)。欧阳渐有《华严经品目叙》,并作本品叙。其卷首总叙曰:「一辑举《华严》根本为〈十地〉,二辑举《华严》临入为〈十向〉,小大、自他、理事,无不资力回向以为转移也。」

四、《大般涅盘经·师子吼菩萨品》,北凉·昙无谶译,选卷二十七至三十二(四册)。欧阳渐有《大涅盘经·师子吼品叙》及《大般涅盘经师子吼科判》。其卷首总叙曰:「一辑《涅盘》,举〈迦叶〉法用;二辑《涅盘》,举〈师吼〉法义,用以示善巧义以示切要也。」

五、《无尽意菩萨经》,刘宋·智严共宝云译,全四卷(五册)。欧阳渐有《叙》。其卷首总叙曰:「《般若》以殊特义,说行中因果义;《无尽意经》则以平等义,说行中因果义也。」

六、《维摩诘所说经》,后秦·鸠摩罗什译,全三卷(五册)。欧阳渐有《叙》及《维摩诘经科文》。其卷首总叙曰:「又《般若》、《华严》诸经,以殊特义说境行果义;而《维摩诘经》,亦以平等义说境行果义也。方便利他,真俗神通,行菩萨行,见十方佛。世俗以之为神奇,大道以之为通途也。」

七、《佛说长阿含经·第一分》,后秦·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选卷一至卷五(六册)。欧阳渐于卷首总叙曰:「《杂含》五诵,深于谈禅;《长含》四分,详于破执。一辑、二辑,都举其初而已。」

八、《法句经》,法救撰,吴·维只难等译,全二卷(六册)。本经与《长阿含经》二部,为小乘经典,欧阳渐于卷首总叙曰:「《法句经》者,要偈多存,古经犹聚。诚根据之有由,而小藏之精要欤!」

九、《四分戒本》(昙无德出),后秦·佛陀耶舍译,全一卷;附录四分巴利二本众学法对照表(七册)。

十、《弥沙塞五分戒本》,刘宋·佛陀什等译,全一卷(七册)。

十一、《解脱戒经》(出迦叶毗部),元魏·瞿昙般若流支译,全一卷(七册)。

十二、《根本说一切有部戒经》,唐·义净译,全一卷,附录净译藏译二本众学法对勘表(七册)。

十三、《摩诃僧祇律大比丘戒本》,东晋·佛陀跋陀罗译,全一卷(七册)。

十四、《根本萨婆多部律摄》,胜友集,唐·义净译,全十四卷(八、九册)。

本辑收律部六种,欧阳渐于卷首总叙曰:「一辑所举,《十诵》、《善见》而已。二辑则法藏之《四分》、化地之《五分》、饮光之《解脱》、有部之《戒经》、大众之《僧祇》,无不次第举其戒本,而使八家部执,详略异同,比例研求,堪资取舍,则戒学之大营也。复举有部《律摄》,以四句颂摄戒多事,复叙戒文随事分释。文则视广律为简,义则较广律为繁。研戒之初,莫此为便。又戒学之切要也。」

十五、《十二门论》,龙树造,后秦·鸠摩罗什译,全一卷(十册)。

十六、《百论》,婆薮造,后秦·鸠摩罗什译,全二卷(十册)。

十七、《广百论本》附〈教诫弟子品释〉,圣天造本,护法造释,玄奘译,全二卷(十册)。

十八、《大乘中观释论》,安慧造,宋·惟净等译,全十卷(十一册)。

十九、《究竟一乘宝性论》,元魏·勒那摩提译,全五卷(十二册)。

以上与龙树中观学有关之五部论典,欧阳渐于卷首总叙曰:「龙树《中论》,大小染净,三科十二支,二取二空,赅摄于四百四十六偈,阐扬空义,汪哕大哉。而无以示入德之门,于是抉择《中论》,约为十二以示之门。初三因缘观空,次三相观空,次二生灭变异观空,后四因果作者时生以观空是也。提婆推演《中论》,作瑜伽行四百颂,未能全来,所来者《百论》十品,罪福、神我、一、异、情、尘、因、果、常、空而已。又《广百论》八品,常、我、时、见、根、边、相、诫,为四百颂之后二百颂而已。然外内之论义,既已详尽,《中论》之法门,亦复增多。谈空之义,至矣极矣!虽然,教诫弟子毋恶取空,当留意也。诠释《中论》,此土唯三。青目既举于前,安慧当续于后,故继于《中观释论》也。《宝性论》者,依《陀罗尼自在王经》,以七金刚句摄一切佛法。《自在王经》与《大涅盘经》,均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菩提功德,利众生业,皆所以见性。三宝一归,但指不同,初无歧异。然所谓一切空者,见性涅盘是也。上来五论,皆龙树学也。」

二十、《瑜伽师地论·抉择分·五识身相应地·意地》,弥勒说,玄奘译,选卷五十一至五十七(十三册)。

二十一、《大乘庄严经论》,无著造,唐·波罗颇迦罗蜜多罗译,全十三卷(十四、五册)。

二十二、《观所缘论释》,护法造,唐·义净译,全一卷(十六册)。

二十三、《佛地经论》,亲光等造,玄奘译,七卷(十六册)。

二十四、《因明入正理论》,商羯罗主造,玄奘译,一卷(十六册)。

以上与无著、世亲系瑜伽行派有关之五部论典,欧阳渐于卷首总叙曰:「一辑举菩萨行,二辑举菩萨境。五识意地抉择,则唯识了义境也。《庄严》与〈菩萨地〉诸品,名同而义别,西域不娴不能弘法,盖菩萨行之推广谈,与菩萨地功用无或殊也。《观所缘》,则唯识相分自内而已。此宗谈果,莫详于《佛地论》。四智心品为用,清净法界为体,菩提、涅盘二转依义,体用须明也。一辑《门论》,谈因明原理。二辑《入论》,谈因明作法而已。上来五论,皆无著学也。」

二十五、《菩提行经》,龙树集,宋·天息灾译,全四卷(十二册)。卷首总叙曰:「抉集群经,赞发菩提心,修行六度,回向众生,非龙树所作,而谈空义大破瑜伽,倘亦龙树学欤?」

二十六、《成实论》,诃梨跋摩造,鸠摩罗什译,全二十卷(十七至十九册)。

二十七、《阿毗达磨俱舍论》附本颂,世亲造,玄奘译,全三十一卷(二十至二十四册)。

以上二部小乘论典,卷首总叙曰:「小趣大者,《成实》入《般若》之半途,《俱舍》造《瑜伽》之中路。欲探大乘由来,二论诚不可不读也。」

第三辑尚未编峻,故卷首无总叙及目录,所收经典的编号目次亦有错漏。计收经十一种,律二种,论十种:

一、《大般若经第十六分》,玄奘译,选卷五百九十二至六百卷(一册)。欧阳渐有《叙》,并附《大般若经第十六分大科》。

二、《华严行位七品读》,选录《华严经》〈净行品第十一〉、〈十住品第十五〉、〈梵行品第十六〉、〈十行品第二十一〉、〈十无尽藏品第二十二〉、〈十忍品第二十九〉、〈普贤行品第三十六〉等七品(二册)。前有吕澄简短说明。

《首楞严三昧经》,鸠摩罗什译,全三卷(二册)。

三、《大般涅盘经·正法分》,北凉·昙无谶译,选卷三至卷十(三册)。欧阳渐有《叙》。

四、《大宝积经·普明会》(失译),附录一:晋译《摩诃衍宝严经》「胜解胜利」段;附录二:《瑜伽师地论》卷第七十九及八七〈菩萨地抉择释〉(四册)。

五、《虚空藏问经·抉择分》,唐·不空译,选四卷,卷首序分不录(四册)。

六、《合部金光明经·正宗分》,据尼泊尔梵本、失译藏文本等合本,选四卷(五册)。欧阳渐有《叙》。

八、《大乘密严经》,不空译,全三卷(六册)。欧阳渐有《叙》,并附《大乘密严经科文》。

九、《中阿含经·双品》,东晋·瞿昙僧伽提婆译,选卷四十八、四十九(七册)。

《佛说义足经》,吴·支谦译,全二卷(七册)。

十二、《清净毗尼方广经》,鸠摩罗什译,全一卷(七册)。

十四、《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唐·义净译,全十卷(八册)。

十五、《十住毗婆娑论》,龙树造,鸠摩罗什译,全十五卷(九、十册)。

十七、《菩提资粮论》,龙树造,自在释,隋·达摩桫多译,全六卷;附:《菩提资粮论大科》(十一册)。

十八、《六门教授习定论》,无著本,世亲释,义净译,全一卷(十一册)。

十六、《显扬圣教论》,无著造,玄奘译,全二十卷;附:《显扬圣教论大科》(十二至十四册)。

《大乘掌珍论》,清辩造,玄奘译,全二卷;附:《大乘掌珍论科文》(十五册)。

《成唯识宝生论》(一名《二十唯识顺释论》),护法造,义净译,全五卷;附:《成唯识宝生论科目》(十五册)。

二十一、《舍利弗阿毗昙论·非问分道品》,后秦·昙摩耶舍共昙摩崛多译,选卷十三至十四(十六册)。

《三法度论》,世贤本,众军释,东晋·瞿昙僧伽提婆译,全三卷(十六册)。

《解脱道论》,优波底沙造,僧伽婆罗译,全九卷(十七册)。

——陈士强、王雷泉等主编:《中国学术名著提要·宗教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

经目梵本保存情况

第一辑

大般若经第二分 (梵本存,藏要未利用)

大般若经第五分 (梵本存,藏要未利用)

华严经十地品(梵本存,藏要已利用)

楞伽经 (梵本存,藏要已利用)

大般涅盘经(梵本仅存残片,但迦叶品不存)

解深密经(地波罗蜜多品被《瑜伽师地论摄抉择分》引用部分的梵本存,松田和信部分辑录,藏要未利用)

菩萨藏经 (西藏罗布林卡存梵本,但尚未校勘,罗炤目录揭载)

胜鬘经 (存《究竟一乘宝性论》引述《胜鬘经》二十五次的梵文,以及《集菩萨学论》所引一次的梵文,宇井伯寿辑录,藏要未利用)

无量夀经(梵本存,藏要已利用)

法华经(梵本存中亚本与尼泊尔本两个系统,藏要已利用尼泊尔系统)

杂阿含经(巴利语全,梵语及犍陀罗语存残片)

瑜伽菩萨戒本羯磨(梵本存,藏要未利用)

十诵戒本羯磨(梵本存,藏要已利用)

善见律毗婆沙序品(巴利本存,藏要已利用)

中论(梵本存,藏要已利用)

辩中边论(梵本存,藏要未利用)

大智度论

瑜伽师地论菩萨地(本地分的绝大部分以及摄抉择分的一部分存梵本,菩萨地梵本全,藏要未利用)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梵本存部分,藏要未利用)

摄大乘论

二十唯识论(梵本存,藏要已利用)

成唯识论(安慧释梵本存,藏要已利用)

因明正理门论

品类足论

异部宗轮论

第二辑

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梵本存,藏要未利用)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梵本存,藏要已利用)

大方广佛华严经十回向品(《集菩萨学论》引用部分梵本存,藏要未利用)

大般涅盘经师子吼菩萨品(梵本仅存残片,但师子吼菩萨品不存)

无尽意菩萨经(《集菩萨学论》引用部分梵本存,藏要未利用)

维摩诘所说经(梵本存,藏要未利用)

佛说长阿含经(梵本存部分,藏要未利用,巴利本存,藏要已利用)

法句经(巴利、梵、犍陀罗、俗语本存,藏要仅利用巴利本)

四分戒本

弥沙塞五分戒本

解脱戒经

根本说一切有部戒经(梵本存,藏要未利用)

摩诃僧祗律大比丘戒本(大众部之说出世部戒本梵本存,藏要未利用)

根本萨婆多部律摄(梵本存,藏要未利用)

十二门论

百论

广百论本附教诫弟子品释(梵本存部分,藏要未利用)

大乘中观释论

究竟一乘宝性论(梵本存部分,藏要未利用)

瑜伽师地论摄决择分中五识身相应地意地(西藏及俄国藏梵本,尚未校勘)

大乘庄严经论(梵本存,藏要已利用)

观所缘论释(从其他论典的引用中可找出数颂梵文,藏要未利用)

佛地经论

因明入正理论(梵本存,藏要已利用)

菩提行经(梵本存,藏要已利用)

成实论

阿毗达磨俱舍论(梵本存)

第三辑

大般若经 第十六分(梵本存,藏要已利用)

华严行位七品读

大涅盘经正法分

大宝积经普明菩萨会(梵本存,藏要未利用)

虚空藏问经抉择分

合部金光明经正宗分(梵本存,藏要未利用)

义足经(巴利本存,藏要已利用)

密严经

中阿含经双品(巴利本存,藏要已利用)

清净毗尼方广经

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梵本存,藏要未利用)

十住毗婆沙论

显扬圣教论

菩提资粮论

六门教授习定论(只有第三颂梵文引用于《唯识三十颂安慧释》之中)

大乘掌珍论(该论类似于《中观心论》的简略,后者大部分梵本存)

成唯识宝生论

舍利弗阿毗昙

三法度论

解脱道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6: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