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生命体计算机 |
释义 | 在生物化学教授史蒂芬·斯利加带领下,伊利诺斯州大学的科学家小组正在利用遗传工程学制造像电晶体或其他电子装置一样能整体运作的蛋白质分子。研究者们相信,不出十年,通过构造网络,这些蛋白质分子的集合能比得上人脑。 相比于传统的半导体,未来的生物晶片(或称“活体计算机”)有以下优势:一是它们体积更小;二是它们产生更少的热量;三是它们能顾及到信息的平行处理,这使它们比当今的半导体元件反应更加迅速。 另一个关键的优势是,生物晶片是通过遗传工程创造出来的,因此它们可以具有特殊感觉,去完成特殊任务。斯利加说:“半导体有一个问题,即当他们非常快的传递电信号的时候,它们无法感知周围的环境。有了基因工程,我们可以创造可识别特殊分子的蛋白质分子。” 比如在一个电动装置或工业设施中,被基因工程处理过的生物晶片传感器能通过感受类似气味的特定信号来识别问题,并能做出回应,在必要时关闭此装置。 感应科技已经存在,但能够通过嗅觉和味觉感知特定分子的更加完备可用的生物感应器在五年之内才能投入使用。“尽管处于初级阶段,但能够发展生物晶片的这项科技是存在的,”斯利加说,“需要的仅仅是时间和想象力。” TOM科技2005年8月22日讯 现在,有科学家正在进行一项史无前例的工作——将不同的DNA部件像拼装积木一样混合、拼装起来,尝试制成各种生物计算机、药物以及替代能源。从事这项事业的科学家被称为“合成生物学家”。他们大胆地宣称他们能够在将来的某个时候研制出前所未见的生命体或者基因分子。而这一迅速扩大的领域也给延续了一个世纪之久的物种分类学家带去了困惑,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这种新技术有可能被滥用的担忧。 尽管30年前,科学家就已经将两个物种的基因物质结合在了一起过,但这种技术都相对单纯了些。 那时,科学家可以在某种有机体中加入别的基因,制造出像胰岛素一类的药物。而这种通过反复试验生成能够制药的细胞的残酷技术与其说是的科学,不如说是一种技艺。 现在,新一代生物学家希望将制造计算机、建造桥梁和大厦相同的工程战略带入生物技术,从而使靠偶然几率成功的基因工程变得有序起来。 目前,这些基因工程已经进入了萌芽状态,它们开始筹集大量资金并邀请生物学方面专家加入,其中很多人都参加了本周在旧金山举行的“生命工程座谈会”。 该领域的带头人之一、哈佛医学中心研究员乔治·丘奇说:“合成生物学是基因工程的再思考。它对什么是自然的,什么是人工合成的概念提出了新的挑战。” 合成生物学家已经将从生物技术公司购买的一些独立基因合成为一种滤过性病原体以及另一种更小的病毒。 以色列科学家让DNA具有数学功能,从而制造出世界上最小的电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