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生活中的传播
释义

这是一本精彩的传播学入门教材,是传播领域的大学生和从业人员理解传播理论、人类传播行为,提高媒介素养水平和人际交往能力的钥匙。

基本信息

作者:(美国)(Julia T.Wood)朱莉娅·伍德 译者:董璐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55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301136811

装帧:平装

开本:16

丛书名:世界传播学经典教材中文版

定价:58.00

内容简介

《生活中的传播(第4版)》第一部分介绍了传播学的基础概念、分支、社会价值,并且分析和解释了日常生活中的传播现象;第二部分对各类传播活动的规律和技巧进行了阐述和总结。作者将生活中的传播活动分为三类:以建立、维护和发展个人亲密关系为目的的传播活动;在工作中为了完成某项任务而与他人进行的传播活动;在公众场合的传播活动。

作者简介

朱莉娅·伍德(Julia T.Wood),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人类学特聘教授和传播学教授。她一直致力于传播学研究,撰写了大量有关人际交往中的传播以及性别、沟通和文化方面的文章。除了发表70余篇论文之外,她还写作或与他人合著了17本书。伍德教授在科研、著书和教学上倾注了大量的精力。

译者简介

董璐,博士,北京国际关系学院文化与传播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传播学理论、社会科学调查研究方法、媒介经营与管理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传媒内容生产制作、传媒项目运营管理、媒介经营管理咨询等方面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参与、负责多项与上述领域相关的课题和项目,并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15余万字;著有《传媒并购新论》、《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等。

编辑推荐

《生活中的传播(第4版)》是世界传播学经典教材中文版丛书之一。

目录

导言

关于作者的介绍

关于这本书的介绍

覆盖范围

学生范围

理论与实践

本书编排特色

引导性问题

从整体上关注文化多元化

学生的评论

传播的亮点

磨炼你的技艺

批判思维

道德伦理

进一步的思考与讨论

第一部分 传播学基础

第一章 传播的世界

为什么学习传播?

定义传播

传播的价值

对于个人的价值

在人际关系中的价值

在职场中的价值

在文化传播中的价值

传播的理论模式

线性模式

互动模式

过程模式

传播活动的范围

自我传播

人际传播

小团体传播

大众传播与新传播技术

公共传播

组织传播

跨文化传播

传播领域内的共同主题

象征性活动

意义

批判思维

道德规范与传播

传播领域的工作机会

科学研究

教育

传媒生产、批评和分析

培训与咨询

人际关系与管理

本章总结

核心概念

进一步的思考与讨论

第二章 感知与传播

人类的感知

选择

组织

阐释

影响感知的因素

生理因素

文化

社会角色

认知能力

提高沟通能力

感觉、传播和概括

增强传播能力的方针

本章总结

核心概念

进一步的思考与讨论

第三章 传播与个人身份

什么是自我?

自我从与他人的交流中产生

自我是多维度的

自我的形成是一个过程

自我内化以及按照社会观点行动

有关自我的社会观念是可建构而且可变的

增强自我意识

下决心改进自我

汲取知识以改造自我

设定符合实际的目标

承认自己处于一个动态的过程中

创造改变自我的有利环境

本章总结

核心概念

进一步的思考与讨论

第四章 传播与文化

理解文化

单一社会中可能有多种社会群体并存

文化是系统

传播与文化和社会组织的关系

传播表达并维持文化

文化由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因素构成

文化受历史和地理因素的影响

我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习文化

文化是动态的

促进不同文化和社会组织之间的交流

避免族群中心主义偏见

适应多文化的现实是一个过程

本章总结

核心概念

进一步的思考与讨论

第五章 传播的语言维度

符号和含义

符号是人为确定的

符号是意义模糊的

符号是抽象的

言语传播的原则

阐释创造意义

传播行为受规则的指导

标点影响意义

符号的功能

符号的定义功能

符号的评价功能

符号的组织感知功能

符号使假想成为可能

符号使自我反思成为可能

增强语言传播的效果

采用双重视角

掌控自己的感觉和想法

尊重他人所表达的观点和感觉

努力做到准确与清晰

本章总结

核心概念

进一步的思考与讨论

第六章 传播的非语言维度

第七章 有效地倾听

第二部分 人际、群体和大众传播

第八章 人际传播基础

第九章 个人关系中的传播活动

第十章 群体和小组的传播基础

第十一章 工作小组中的有效传播

第十二章 大众传播和媒介素养

第三部分 公共传播

第十三章 准备公共演讲

第十四章 为演讲做调研和寻找论据

第十五章 演讲的组织与实施

第十六章 告知性演讲

第十七章 说明性演讲

结语 观点的总汇

附录A 附有注释的演讲范例

附录B 访谈

词汇表

参考文献

……

序言

传播学是20世纪诞生于美国和欧洲的一门新兴学科,引进中国只有二三十年的时间。五年前国家教育部才将它列入正式学科目录。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带动了媒体产业的大改革、大发展,传播学就成了顺应时代潮流的热门学科。

然而由于这是一门年轻的“舶来”学科,按照一些学者的说法,尚处在从“译介”到“本土化”的初级阶段。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常感到对一些术语、概念、理论难以把握,往往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时在激烈争论之后才发觉问题出现在翻译上。例如将communication译为“传播”,有人就方便地将传播误解为“宣传+广播”。有人将新闻与传播混为一谈,用“新闻传播学”(news communication)来涵容传播学。有人说,新闻学研究新闻媒体,新闻媒体就是大众媒体,所以新闻学与传播学没有多大区别,因为新闻学研究的就是大众传播。于是出现了将传播学视为新闻学之分支的怪现状。究其原因,一些模糊或错误概念的产生,根子还在对原义的理解。例如英文communication在中文里没有对等词,译为“传播”是很勉强的。communication含有双向的意思,如:to sllare or exchange opinions(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English),而中文的“传播”有明显的从一方传往另一方的倾向。如果直接阅读英文词典或原著中对communication的界定和解释,就很容易把握原义,在讨论中也可以避免因译文歧义而白费口舌。

文摘

第一部分 传播学基础

第一章 传播的世界

引导性问题

1.当你已经身处传播无处不在的世界时,为什么还要学习传播?

2.传播是什么?

3.传播活动在什么样的范围内进行?

4.传播领域内有哪些共同的主题?

5.传播的内涵分布于哪些层次?

6.哪些职业向拥有坚实的传播学背景的人敞开大门?

迈克摇着头挂上了电话——现在与远在800英里之外的克里斯交谈看起来有点隔靴搔痒的味道。他们在高中时曾经是一对亲密无间的好朋友,但是毕业后选择了不同的大学使得他们分开了。尽管他们几乎每周都会通电话,并且经常互发电子邮件,但是彼此都感觉不是很尽兴。迈克希望自己知道怎样保持这份友谊曾有的浓度,哪怕他们现在无法像从前那样形影不离。他耸了耸肩,打开了电视,同时为赴与科瑞恩的约会而开始穿戴。电视里的焦点新闻是关于在一所高中所发生的枪击事件。迈克的脸色变得黯淡,他觉得这个世界开始变成一个丑陋的地方。他的思绪又回到科瑞恩身上,迈克希望今天晚上她不会再谈论有关他们的关系的话题。他实在看不出在一切正常发展的时候,喋喋不休地讨论和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有什么意义,但是科瑞恩却十分热衷于这样的话题。

迈克一边穿衣服,一边又想起了星期四他将在社会学课上作课堂演讲。他有一些好的主意,但是还没想好如何把它们变成一次精彩的演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2: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