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沈腰潘鬓
释义

发音: shěn yāo pān bìn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沈腰

《梁书·沉约传》载: 沈约 与 徐勉 素善,遂以书陈情于 勉 ,言己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以此推算,岂能支久?”后因以“沉腰”作为腰围瘦减的代称。

潘鬓:西晋潘岳《秋兴赋》序中有“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赋中有“斑鬓髟以承弁兮,素发飒以垂领”。后因以“潘鬓”为中年鬓发初白的代词。

沈腰潘鬓”现在作为一个成语,网上一查一堆。也没必要再解释了。我想说点新的。

按正常的解释,如楼上,都是解释成::(我)一旦已经成为了臣虏,(精神和肉体的)销磨使我(腰围像沈约一样)一天天瘦了,两鬓也(像潘岳一样)斑白了。按这样的解释,“沈腰潘鬓”成为了“销磨”的结果。事实上在成语解释里也是这个意思。但我们仔细分析一下。

李煜根据史书上的描述,原本就是个“神骨秀异,骈齿,一目为重瞳”的“清癯道士”(《湘山野録》、《诗话总龟》)。那么从形体上来讲,原本就符合沈约的那种形态美。再说,从历史推论,李煜成为阶下囚已是四十岁后了。亡国前早己奉宋正朔,改称国主,过着受掣于宋的日子。政治上的长期抑郁,恐怕李煜早在四十岁之前就已是满头“二毛”,还需在成了阶下囚后才“销磨”成“潘鬓”吗?

因此,问题来了,,“沈腰”一词既是形体美的代名词,是一种时尚。它就不可能是李煜成为阶下囚后受到“销磨”的结果。那样的话,岂不是“销磨”得越来越美了?从这方面看,这不符合逻辑。

因此,我觉得, “沈腰潘鬓”应该是受“销磨”的对象,而不是“销磨”的结果。一旦成为阶下囚,美好的姿容和风流倜傥的神韵全都受到了销磨。“沈腰潘鬓”在这里是借用了潘岳的“妙有姿容,好神情”和世人赞美沈约的“一时以风流见称,而肌腰清癯,时语沈郎腰瘦”这层意思上的“沈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7:3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