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深圳经济特区
释义

深圳经济特区,1980年5月正式成立。深圳特区位于广东省的南部沿海,东起大鹏湾边的梅沙,西至深圳湾畔的蛇口工业区,总面积327.5平方公里。它毗邻香港,交通便利,气候温和,风景优美,在利用外资发展经济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根据中央的指示,深圳特区将建成以发展工业为重点的工、商、农、牧、住宅、旅游等多种行业的综合性特区。

特区简介

深圳一名始自明永乐八年(1410年),因所处环境、河沟(南方人习称圳或涌)纵横,故名。清康熙七年(1668年)在新安县边境修筑了深圳、盐田、大梅沙、小梅沙等2l座墩台为边陲哨所,以后逐渐成墟。民国二十年(1931年)设深圳镇。1979年3月撤宝安县设立深圳市,市政府驻深圳镇。1979年8月撤深圳镇,深圳一名由深圳市名沿用下来。

深圳市地处广东省南部沿海,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深圳经济特区是深圳市的一部分。东起大鹏湾背仔角,西连珠江口之安乐村,南与香港新界接壤,是中国主要进出口岸之一。深圳市1200万人,170万为户籍人口。

1979年8月26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次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决定批准,在深圳市境内划出327.5平方公里(补更调查数据为395.992平方公里)地域设置经济特区。

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地域包括今罗湖、福田、南山三个区。

2010年5月3 1日,中央已经批准了深圳扩大特区版图的申请。深圳特区范围延伸至全市,特区总面积将由现在的395平方公里扩容为1948平方公里,接近香港面积的两倍(香港总面积达1103平方公里)。并于2010年7月1日起执行! 深圳经济特区扩容后,为深圳发展和港深合作开辟了广阔前景。也为5年后深圳特区经济赶超新加坡和成为国际大都市、区域金融、经济中心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国第一经济特区——深圳也将全新进入跨时代的建设步伐!

特区发展

深圳经济特区位于深圳市南部,东起大鹏湾,西至珠江口,北靠梧桐山、羊台山脉,南邻香港,以深圳河为界。东西长49公里,南北宽7公里,总面积327.5平方公里,实际可开发面积110平方公里。设有全长86公里的特区管理线。特区范围包括罗湖区、福田区、南山区和盐田区。特区前身为原宝安县的县城,人口仅有两万多,是一个经济落后的边陲小县。197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仅有6000万元。1979年,交通部香港招商局率先在蛇口开发了一平方公里的荒坡建立工业区,兴办了23家工厂,开通了国际微波和直通香港的货运码头。其后又吸引外资兴办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建成了初具规模的现代化的工业小城。1980年8月,广东省经济特区管理委员会利用3000万元的银行贷款与部分地方财政,参照“蛇口模式”在罗湖区0.8平方公里的区域兴建金融、商业、旅游住宅设施提供给外商,利用从中赚到的利润继续进行工业园区的基础建设。这种利用银行贷款“滚雪球”式的发展为珠海、汕头的起步建设提供了经验。根据《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深圳市制定了一系列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包括企业经营自主权、税收、土地使用、外汇管理、产品销售、出入境管理等。通过来料加工、补偿贸易、合资经营、合作经营、独资经营和租赁的形式,吸引了大量外资,加速了经济特区的迅猛发展。自1979年创办深圳经济特区,至2002年止,实际利用外资315.18亿美元。其中,1979~1989年10年间,深圳与世界3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客商签订协议6890多项,实际利用外资27亿美元。至1999年20年间,共有60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深投资,累计投资项目2.36万项,合同外资298.3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00.45亿美元。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4479.15亿元。

199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深圳经济特区立法权。2000年开始施行的立法法,继续保留了深圳经济特区立法权,同时还授予经济特区所在市以较大市立法权。随着深圳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区内、外地方性法规的不一致,造成“一市两法”现状,给整个城市发展带来诸多障碍。

《深圳综合配套 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下简称《方案》)2009年5月6日获国务院批准通过后,深圳市高层正加紧研究该《方案》的3年分步落实规划。其中2009年的改革重头戏包括向中央申报将特区范围扩大至全市,即将原属关外的宝安区、龙岗区和光明新区纳入特区之内。如果获得批准,深圳特区的总面积将由现在的395平方公里扩容为1948平方公里。

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

深圳市地处广东省南部沿海,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陆域位置东经113°46′至114°37′,北纬

22°27′至22°52′。 深圳经济特区是深圳市的一部分。东起大鹏湾背仔角,西连珠 江口之安乐村,南与香港新界接壤,北靠梧桐山、羊台山脉,东西长49公里,南北宽平均7公里,是中国主要进出口岸之一。

气候状况

深圳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气温为23.7℃,最高气温为36.6℃,最低气温为1.4℃,无霜期为355天。年日照时数1975.0个小时,太阳年辐射量5225兆焦耳/平方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2.3%。每年5至9月为雨季,年平均降雨量为1608.1毫米。夏秋两季偶有台风。

土地物产

经重新勘测,深圳市总面积为1952.84平方公里,略少于原来统计的2020平方公里。其中, 深圳经济特区面积为395.81平方公里。

截至2003年末,深圳可建设用地931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46.1%。土地开发面积逾488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超350平方公里(特区内超150平方公里)。盛产荔枝等名果,矿产资源主要为花岗岩、大理石等建筑材料,金属矿产可开采量较小,油、气等能源靠外界输入。

地形地貌

深圳全境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土地形态大部分为低山、平缓台地和阶地丘陵。西部为滨海平原,平原占陆地面积的22.1%。最高山峰为梧桐山,海拔943.7米。

山脉海洋

深圳海岸线长229.96公里,多为优良港口岸线, 6处港湾建有深水港。海域广阔,水产资源丰富,拥有40多种名贵水产。梧桐山、七娘山、羊台山、大南山等山脉绵延,东部有大小梅沙、

大鹏半岛郊野森林等黄金海岸线风光,西部有红树林、内伶仃岛自然保护区及海上田园等景区。

河流淡水

深圳大小河流160余条,分属东江、海湾和珠江口水系,但集雨面积和流量不大。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深圳河、茅洲河、龙岗河、观澜河和坪山河等5条。天然淡水资源总量19.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500立方米,约为全国和广东省的1/3和1/4。

各区介绍

福田区

福田区位于深圳经济特区中部,是市人民政府所在地。该区于1990年1月4日建制,区人民政府于同年10月7日成立。区政府驻沙头街道。全区总面积78.8平方公里,行政区域东起红岭路与罗湖区相连,西至侨城东路与南山区相接,南临深圳河、深圳湾与香港新界相望,北与宝安区接壤。下辖园岭、南园、华富、莲花、福田、沙头、香蜜湖和梅林8个街道、92个社区。2005年年末常住人口116.6万人,其中户籍人口46万人。

罗湖区

罗湖区位于深圳经济特区中部,是深圳市开发较早的商业中心区。著名商业街东门便位于此区.该区于1990年1月4日建制,区人民政府于同年9月21日成立。区政府驻黄贝街道。全区总面积78.36平方公里,行政区域东接盐田区,西至红岭路与福田区相连,南临深圳河与香港毗邻,北与龙岗区、宝安区接壤。下辖黄贝、东门、南湖、桂园、笋岗、清水河、翠竹、东湖、东晓和莲塘10个街道、115个社区。2005年年末常住人口86.04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3.27万人。

南山区

南山区位于深圳经济特区西部。该区于1990年1月4日建制,区人民政府于同年9月24日成立。区政府驻南头街道。全区总面积182平方公里(包括内伶仃岛和大铲岛),行政区域东至

侨城东路与福田区相连,西扼珠江口与珠海市相邻,南至深圳湾和内伶仃岛与香港隔海相望,北背羊台山与宝安区接壤。下辖南头、南山、招商、蛇口、粤海、沙河、西丽和桃源8个街道、98个社区。2005年年末常住人口90.06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0.28万人。

盐田区

盐田区位于深圳经济特区东部。该区于1997年10月建制,区人民政府于1998年3月30日成立。区政府驻海山街道。全区总面积72.36平方公里,行政区域东起大鹏湾背仔角与龙岗区相连,西接罗湖区,南连香港新界,北靠龙岗区。下辖沙头角、梅沙、盐田和海山4个街道、18个社区。2005年年末常住人口21.5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19万人。

宝安区

宝安区位于深圳市西北部。该区于1992年11月11日建制,区人民政府驻新安街道(宝安县城)。全区总面积733平方公里,行政区域东接龙岗区,西临伶仃洋与中山市相望,南连南山区、福田区和罗湖区,北靠东莞市。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在该区辖区内。下辖新安、西乡、福永、沙井、松岗、石岩、观澜、龙华、大浪和民治10个街道、173个社区。2005年年末常住人口330.0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5.49万人。

龙岗区

龙岗区位于深圳市东部。该区于1992年11月11日建制,区人民政府驻龙城街道。全区总面积844.07平方公里,行政区域东南临大亚湾与惠州市相邻,西接宝安区,南连罗湖区、盐田区,隔大鹏湾与香港相望,东北靠惠州市、东莞市。大亚湾核电站在该区辖区内。下辖布吉、坂田、沙湾、平湖、横岗、龙岗、龙城、坪地、坑梓、坪山、葵涌、大鹏和南澳11个街道及坪山新区坪山、坑梓街道,共152个社区(含坪山、坑梓街道23个社区)。全区海域面积440平方公里。2005年年末常住人口184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2万人。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就将在龙岗举行。

光明新区

2007年5月31日,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宣布:成立光明新区,管辖公明、光明两个街道。

新区面积156.1平方公里,其中公明街道面积100.3平方公里,光明街道面积55.8平方公里。人口约80万,其中户籍人口约4.2万。光明街道是深圳市归侨侨眷最为集中的地区。归侨侨眷7008人,占户籍人口的37%,其中大部分是1978年至1979年从越南回国的归侨,小部分是上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从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缅甸回国的归侨。

坪山新区

2009年6月30日,坪山新区正式挂牌,这是深圳新设立的第二个功能区。

特区内外一体化

2010年5月31日在深圳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大会发言时,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代市长王荣给大家爆一个“猛料”:“特区内外一体化方案已经获批,国家的批文已经在印刷厂了。”随后

,场下掌声一片。这意味着,在特区建立30周年之际,市民盼望已久的“特区外扩”终于可能成为现实。

虽然王荣书记昨日没有透露特区内外一体化方案的具体内容,但人们普遍推测是,特区内外“合二为一”,二线关的问题不可回避,而且深圳“一市两法”的问题也必须完全破解。而在此利好政策下,关外将迎来怎样的一场巨变,也是大家所关注的。

关内外一体化获批

在昨日上午的大会上,深圳市政协委员、致公党深圳市委会副主委韦朴就加快推进特区关内外一体化发言。他表示,30年前,为确保香港平稳过渡,为全国改革开放当好试验田,深圳通过设关被划分为两部分,分别按不同法律和条例进行管理,但目前这种划分的负面效应逐渐凸显,并亟待解决。

“国家的批文已经在印刷厂。”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代市长王荣在回应该项内容时的发言让现场与会人员惊喜不已。他表示,这是纪念30周年重大政策出台的内容之一。王荣同时表示,特区外面积是特区内的四五倍,开发水平、密度、潜力很大,该政策出台无疑为深圳新一轮发展拓展了空间。

“但是,真正做到特区内外一体化,不是一个文件可以说了算,可以说要若干年的精力、财力、物力各方面建设。”王荣说。

关内外发展失衡扫描

在致公党深圳市委员会的提案上有这样一组数据:去年,深圳全市生产总值达8201.23亿元,关内与关外生产总值比为“1.2:1”,这意味着关外每平方公里产值仅相当于关内的21.2%,也就是五分之一左右。

“关内是欧洲,关外是非洲。”“宁要关内一张床,不要关外一套房。”这些话形象地道出了深圳关内和关外的显著差别。政协委员们表示,长期以来,在深圳人心目中,形成了关内是城区,关外是郊区的概念。在基础设施、市政配套以及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与特区内差距明显。

发展枷锁

十八年前,一条东西全长90.2公里的边防管理线把深圳“一分为二”。这条相对于海关的分割线,便被称为“二线关”。

然而,随着边防证检查撤销,特区内外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二线关”已经成为深圳城市发展的障碍。近几年来,有关二线关议题几乎成为深圳每年两会的例行话题。要求撤关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政协委员们认为,由于“二线关”的存在,人为造成一个城市两种制度,这在全世界都是罕见的。此外,人为分割的城市二元结构,导致特区内过度开发,特区外开发不足。

一城两法

关内外二元分割的另外一个突出表现在于“一市两法”问题上。在本次特区内外一体化方案中,将重点对“一市两法”问题进行破解。199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已授予深圳“特区立法

权”,但特区立法只能在特区内施行,而不能适用于经济特区之外的宝安、龙岗两区。长期以来,“一市两法”造成特区内外执法标准不一,给深圳的行政管理、司法以及公民权益保障带来诸多困扰。

大特区呼之欲出

据了解,2009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尽管该方案中未明确提出“深圳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但中央明确指出相关需要突破的重大事项可专项申报。去年9月出台的《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三年(2009~2011)实施方案》明确了今后三年深圳综合配套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任务,重头戏包括向中央申报特区范围扩大至全市。

2009年10月,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落实《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新闻发布会上,深圳市常务副市长许勤透露,深圳特区版图扩大的方案已由省政府提交给国务院。若深圳申报中央的特区扩容获批,面积将扩大5倍。

而在上周结束的深圳市第五次党代会上,在新一届的市委常委中,周林祥、蒋尊玉分别是来自关外——宝安区、龙岗区的区委书记。相关专家表示,这昭示着特区外将成为深圳下一轮发展的重点地区,特区内外一体化的进程必将加快,下一个特区可能就在关外.

发展关外将“反哺”特区

深圳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魏达志昨日表示,特区内外一体化有利于深圳经济、民生、社会等各方面统筹兼顾的发展,而具体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深圳的经济特区立法权可以覆盖宝安、龙岗两个区,使其享受特区内的法规,加速关外两个区的发展;其次,将两个区纳入特区发展规划中,对整个深圳的经济发展具有投资拉动和消费拉动的作用,将‘反哺’特区。”此外,魏教授表示,“特区内外一体化有利于整个深圳共同进步,迈入后工业化时代。”

深圳经济特区扩容

范围

2010年5月3 1日,中央已经批准了深圳扩大特区版图的申请。深圳特区范围延伸至全市,特区总面积将由现在的395平方公里扩容为1948平方公里,接近香港面积的两倍(香港总面积达1103平方公里)。并于2010年7月1日起执行! 深圳经济特区扩容后,为深圳发展和港深合作开辟了广阔前景。也为5年后深圳特区经济赶超新加坡和成为国际大都市、区域金融、经济中心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国第一经济特区——深圳也将全新进入跨时代的建设步伐!

影响

因应特区扩容的临近,深圳市正在为特区内外一体化发展加紧布排。至于扩容的具体方案,目前尚不得知。二线铁丝网是否拆除问题目前也没有具体说法。在2010年5月31日召开的深圳市人大会上,代市长王荣将在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及,加大特区外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力度,提高市政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做好城市化过渡期后的体制转轨工作,大幅度缩小特区内外发展差距,提高城市整体发展水平。 不久前深圳市已经先行公布统一特区内外最低工资标准,这是关外将被纳入特区管理的一个信号。 实行关内外同质化,可以把深圳整个城市提升一个平台。不但缩小关内外发展不平衡差距,还将从根本上解决“一市两法”问题,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为深圳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扫清障碍。

“一市两法”将成历史

深圳人习惯用“关内”和“关外”来区分是否为深圳经济特区。“关内”是深圳经济特区,包括罗湖区、福田区、南山区、盐田区,“关外”则包括宝安区、龙岗区、光明新区。扩容后,原属关外三个区纳入特区之内。

犹如香港和中国内地“一国两制”的关系,在深圳存在一个城市两种制度,一个城市两种法律的问题。

“一市两法”的尴尬给深圳的行政管理、司法以及公民权益保障等带来诸多难题。比如,企业在特区内外享受的税收政策不同;同为深圳市民,特区内外工伤、养老保险的待遇却迥然不同;特区内外交通管理存在差异,同样是开车闯红灯,罚款标准却不一样;甚至同一个案子,也因法律适用不一样,在特区内外的法院判决结果迥异。

深圳拥有特区立法权,但宝安区和龙岗均覆盖不了,深圳试图依靠特区立法权进行的某些创新性的城市管理,受制于特区区域的局限而难有大的作为。不但影响了行政管理的统一性,也加大了管理成本。 特区面积扩大,“一市两法”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深圳出现了土地和资源难以维系的局面。关内土地告急,导致房价节节高升。人口剧增带来的交通、土地等的压力,让狭小的关内不堪重负。在巨大的土地资源压力下,向关外扩展,寻求新的城市发展空间成为深圳的必然选择。也是转型期的深圳必须要走的一步。

深圳市委书记王荣表示,经济转型是深圳未来发展的主线。吸引更多高科技企业来代替劳动密集型企业是深圳正在进行的一项工作。深圳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大多聚集在关外,扩容后的大特区将有利于实现产业置换。

特区版图扩大至全市范围后,深圳特区的中轴线将会向西移至前海及宝安中心城片区,龙岗、宝安两区及光明新区的生活、交通、教育等配套将会进入一个新的层面。

建设国际大都市

深圳提出了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目标,由于“二线关”的存在,城市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受到影响,令深圳的中心城市功能大打折扣。

深圳建设自一开始就没有把特区内外纳入同一发展序列。就深圳城市功能和整体水平来讲,离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准还有相当差距,主要是占全市六分之五面积的特区外城市化、现代化的水平仍不高,无论是在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在社会管理水平、经济质量等方面,都严重滞后。

特区扩容,按都会型城市统一规划,贯通路网,协调功能布局和产业结构,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保持城市管理和行政适用法规的一致性。为建设国际大都市铺平道路。

30周年大庆

庆祝大会举行 胡锦涛发表讲话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6日上午在深圳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在热烈的掌声中,胡锦涛发表了重要讲话。他首先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经济特区广大建设者、向所有为经济特区建设作出贡献的同志们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向关心和支持经济特区建设的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各国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进行的一个伟大创举。在邓小平同志亲自关怀下,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兴办经济特区,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发挥它们对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带动作用。

胡锦涛说,3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和全国大力支持下,深圳经济特区坚持锐意改革,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勇于突破传统经济体制束缚,率先进行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在我国实现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积极推进自主创新,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改善人民生活,创造了“深圳速度”,探索和积累了实现快速发展、走向富裕的成功经验;坚持对外开放,有效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成功运用国外境外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为我国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进行了开拓性探索;坚持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全国支持经济特区发展,经济特区回馈全国,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对全国发展起到重要辐射和带动作用;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加强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多领域交流合作,为推动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并保持繁荣稳定和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深圳迅速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大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创造了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发展史上的奇迹。深圳经济特区广大干部群众以蓬勃的进取精神和创新实践,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胡锦涛指出,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发展成就,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成果,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历史性变革和取得伟大成就的生动缩影,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有力印证。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雄辩地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是完全正确的,中央作出兴办经济特区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

胡锦涛强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经济特区不仅应该继续办下去,而且应该办得更好。中央将一如既往支持经济特区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发挥作用。经济特区要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按照国家发展新要求、顺应人民新期待,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胡锦涛在讲话中对经济特区提出5点要求:

第一,继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探索新路。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要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要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率先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动力源泉。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突破。要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提高开放质量,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第三,继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良好文化条件。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交好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份答卷。

第四,继续促进社会和谐,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要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在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住房等方面的基本需求。要全面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要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和谐企业、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第五,继续推进党的建设,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保证。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着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胡锦涛强调,经济特区要进一步增强服务全国的大局意识,积极支持和参与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实施,加大对口支援和帮扶工作力度。要加强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交流合作,为保持香港和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胡锦涛最后说,只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开拓进取,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经济特区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我们国家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全国各族人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人民日报社论:

祝贺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三十周年

再闯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热烈祝贺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三十周年

30年前,在中国改革开放大幕初启之时,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建立,开辟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试验场,开始了一段激情燃烧的创业岁月。30年来,深圳等经济特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不辱使命、敢为人先,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中谱写了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壮丽篇章,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史上的奇迹,为全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实践,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自诞生之日起,经济特区就肩负着为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先行探路的特殊使命。30年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无论自身发展遇到多大困难,经济特区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战胜了一个又一个严峻挑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为全国其它地区的改革发展提供了鲜活范本,向世人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实践,充分证明了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30年来,从单项改革突破到综合配套推进,从经济领域改革到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改革,率先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从勇敢开启对外开放的“窗口”,率先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到大胆“走出去”利用全球市场和全球资源,改革开放一次次为经济特区的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经济特区30年的历史性巨变,靠的是改革开放;中国现代化航船的破浪前行,仍然离不开改革开放。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实践,充分证明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科学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途径。30年来,经济特区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深圳GDP年均增速达25.8%,从昔日的边陲小县崛起为现代化大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最大说服力所在,也成为中国发展道路和成就的精彩缩影。30年来,从引进外资企业,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再到走自主创新之路;从追求速度的跨越式发展到追求经济、社会与生态综合效益的科学发展,一次次发展理念的革新和发展方式的变革,都推动着经济特区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展现着科学发展的光明前景。

30年是一个历史单元,也是一个历史起点。对于中国而言,改革开放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对经济特区来说,先行先试仍然是必须肩负的使命。今天的经济特区面临着重起步、新定位、再出发。如何推动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如何解决地区之间、经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各种矛盾,如何应对能源紧缺和环境压力问题……先行一步的经济特区,有责任也有能力先行破题,率先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新鲜经验。

邓小平同志说过,“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如今,对于深圳等经济特区而言,责任与使命仍在,信心与勇气依旧。以“敢为天下先”的胆魄,以“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经济特区必定能加快实现新转型、新发展、新跨越,闯出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引领潮流,再创辉煌。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好

一论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讲话

三十而立,深圳等经济特区处在新的关口。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经济特区如何担当新使命?面对国家发展新要求,经济特区如何再谱新篇章?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经济特区不仅应该继续办下去,而且应该办得更好。”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性贡献,并从五个方面提出要求,强调经济特区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这是对经济特区的巨大鼓舞,也为经济特区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进行的一次伟大创举。30年来,深圳等经济特区坚持锐意改革,在我国实现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探索和积累了实现快速发展、走向富裕的成功经验;坚持对外开放,为我国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进行了开拓性探索;坚持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对全国发展起到重要辐射和带动作用;坚持“一国两制”方针,为推动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并保持繁荣稳定和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

从“杀出一条血路”的拓荒精神,到“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从“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特区理念,到冲破体制藩篱、打破“铁饭碗”的创新勇气……闯“禁区”,闯“盲区”,闯“难区”,深圳等经济特区30年的探索与开拓,丰富了我们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雄辩地证明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有力地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不仅向世人展示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勃勃生机,更为亿万中国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打开了广阔天地。诚如外国政要所言,“中国不能没有深圳,她是中国改革的试验田,深圳的试验取得成功,就说明邓小平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走得通。”

30年后的今天,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正在向第三步目标阔步前进。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国的改革开放依然需要不断深化,经济特区依然需要担当“排头兵”重任。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五个要求,经济特区要继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探索新路;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动力源泉;继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良好文化条件;继续促进社会和谐,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继续推进党的建设,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保证。这是中央对经济特区的新期待。

“一切早已开始,一切也远未结束。”正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上,深圳展区的主题是“中国梦想试验场”。过去,世界以30年的时间,见证了勇于变革、勇于创新的经济特区将梦想变为现实的发展奇迹;今天,肩负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经济特区必定能闯出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新鲜经验,为亿万中国人民的幸福成就更大光荣。

庆祝活动

多个庆祝活动拉开帷幕

特区30岁生日,是全市人民的喜事、大事,特区将以怎样的方式庆祝生日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

早在半个月前,在深南大道上,你会发现一串串红灯笼已经高高挂起,寓意着深圳“火红”的昨天和明天;驾车行驶在滨海大道上,你会看到一面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今天,市委市政府组织的一项项“重头”庆祝活动将要正式拉开帷幕。

作为庆祝活动的“重头戏”,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也将于特区生日之后召开,届时,中央及部分省区市领导、外宾及港澳人士、深圳各界代表将出席大会,共同见证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而且,在30周年庆祝大会当晚,还将在市民中心广场举办焰火晚会,时长约30分钟,内容包括焰火燃放和激光表演,通过烟花和激光的结合,营造浓厚的欢乐气氛。

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重大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展将于今天在关山月美术馆举办,此外,《深圳改革开放史》展览也将在深圳博物馆新馆向公众开放。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家以改革开放史为主题的永久性基本陈列,主要反映1978年以来深圳改革开放历程以及所取得的经验和成就。庆祝大会并不是在特区生日当天举行,而是拟定于下月初举行。深圳经济特区把30周年大庆变成全市大干

2010年8月25日,为献礼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深圳五大领域六十大项目正式开工,包括自主创新、产业发展、民生事业、城市建设、更新改造等领域。

万科承建的深圳龙华保障性住房项目、爱联新老西城中村改造项目、樟树布旧村改造项目也于8月25日动工;比亚迪分布式电源研发及应用项目计划总投资230亿元,今年投资额为50亿元;信立泰创新药物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7.8亿元,今年拟投资1亿元;中兴通讯研发培训基地计划总投资额6.8亿元,今年完成投资1.138亿元;和而泰智能控制生产基地计划总投资3.8亿元,今年拟投资5000万元;创维半导体设计中心建设项目总投资额9.1亿元,今年完成投资5000万元。30周年庆祝大会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2010年9月6日召开,将对深圳特区30年来的成就、经验进行总结,并对深圳未来的发展跨越进行展望。新华社评论说,回望过去,深圳等经济特区最鲜明的特点是敢闯敢试,发展成就和成功经验,证明中国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人民日报的社论指出,中国现代化航船的破浪前行,仍然离不开改革开放。

1.庆祝大会终于敲定

由于此次庆祝大会的规格高、受人关注,所以吸引了各大媒体的报名采访。早在半月前,深圳市委宣传部已经向各大媒体发出了采访报名的通知。而根据安排,采访庆祝大会的记者需要提前一天入住酒店,统一乘车前往会场。来自国内外的各大媒体记者纷纷报到,并拿到了一张采访须知。记者看到,须知上对采访的要求十分严格,不仅要求参会者接受安检,而且对记者携带的物品、着装均有要求,由此可窥见该庆祝大会的重要性。

2.焰火晚会持续30分钟

为庆祝活动的一个“亮点”,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焰火晚会将于今晚在市民中心举行,根据市城管局发出的公告,焰火晚会的具体时间为9月6日晚20:30~21:00,30分钟的璀璨和绚丽寓意着30年来深圳发展历程中的辉煌。

3.庆典活动持续

深圳将举办首届合唱节,主题是唱响歌颂祖国、讴歌改革开放的主旋律,诠释深圳人敢为天下先的深圳精神和时代风采。合唱节还将推出“深圳30年30首优秀合唱歌曲集”。10月北京将举办“深圳文化周”包括三项主体活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展览、钢琴协奏及交响合唱音乐会、纪念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海报邀请展,“文化周”将在国家级文化殿堂充分展示深圳文艺精品创作以及“钢琴之城”、“设计之都”建设的成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5 3: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