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乾化四年 |
释义 | 历史纪年乾化四年,公元914年 史料记载蜀退南诏 前蜀永平四年、后梁乾化四年(914)十一月,南诏大长和骠信郑仁旻寇蜀黎州(今四川汉源北)。二十四日,蜀败之于潘仓嶂(今四川汉源县东北),斩长和清平宫赵嵯政。继之又于山口城(汉源南)再败长和军。十二月,蜀先破长和武侯岭十三寨(今汉源大渡河南),又于大渡河大败长和军,俘斩数万级。蜀军准备渡河追击,为前蜀主王建召回成都。翌年正月,蜀斩潜通南诏以为向导的绸金堡三主、黎、雅蛮刘昌嗣、郝玄鉴、杨师泰三人,从此南诏不再犯蜀界。 晋灭燕 晋王李存勖自后梁乾化元年(911)底遣大将周德威帅军攻燕兵临幽州(今北京)城下,至乾化三年十月,燕国除幽州城外,全境皆为晋所有。燕帝刘守光求救于北方契丹,遭拒绝,又屡次请降于晋师,但晋人疑其有诈,一直未允其降。十一月,晋王李存勖亲临幽州,邀守光出城相见,许其不死。守光将出降,嬖将李小喜止之。二十四日,晋各路兵马四面攻城,城破,擒守光父仁恭,守光携妻子逃遁,中途被农民发现,擒送晋军。翌年(914)正月,晋王李存勖载守光父子回晋阳,先斩守光,守光至死号泣哀祈不已。继械仁恭至代州,刺其心血以祭父克用墓,然后斩之。刘氏自唐乾宁二年(895)仁恭据幽州,历父、子两代二十年而亡。 梁败吴师,复徐州 乾化四年(914)八月,梁末帝以福王朱友璋为武宁节度使(今徐州)。原郢王朱友珪所命节度使王殷不受代,以所治叛附于吴。九月,梁命大将牛存节、刘寻发兵讨王殷。十月,吴遣朱瑾帅师救徐州,与梁军战于宿州(今江苏宿州),吴师败归。翌年二月,牛存节军拔徐州,王殷举族自焚。 荆、蜀争夔州 前蜀夔、万、忠、涪四州之地(今四川奉节至涪陵)原属荆南。后梁乾化四年(914)初,荆南节度使、渤海王高季昌欲取之。先以水军攻夔州(今四川奉节),时蜀以镇江节度使(领夔、忠、万三州)嘉王宗寿镇忠州,命夔州刺史王成先迎战,蜀将张武以拦江铁链阻荆南水军前进,又乘风向转变,以荆南所放火船回烧,荆南兵烧死、淹死无数,大败而归。蜀斩获五千级。 吴、楚相争 后梁乾化四年(914)四月,吴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刘崇景叛附于楚,楚王马殷派遣许贞帅万人增援。吴遣柴再用等帅军讨之。当月,楚岳州(今湖南岳阳)刺史许德勋部将王环以水军乘风至吴黄州(今湖北黄冈),执吴黄州刺史大掠而还。五月,吴军与刘崇景、许贞战于万胜冈,楚军大败,刘、许弃城而逃,吴复袁州。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