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深沪烽火台 |
释义 | 深沪烽火台位于晋江市深沪烟墩山。烟墩山海拔78.2米,是深沪最高点。因山有烽火台,俗称烟墩,故以名。 明代,倭寇猖獗。洪武二十年(1387),明廷在深沪设立巡检司。嗣后,江夏侯周德兴在烟墩山修筑烽火台,北对永宁卫,南望福全所,西为深沪湾,东临大海,四周一览无余,是理想的军事要地。 烽火台分上下2个台墩,条石三合土混筑,长16米,宽8米,高8.4米,上筑3支圆柱形大烟窗。当时墩台上有人轮流看守瞭望,若发生警讯,“夜则举火,昼则举烽”,数十里外的卫所巡检司即可望及增援。 明·抗倭名将俞大猷曾重修。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也重修一次。抗日战争期间,3支大烟窗被日寇军舰炮轰毁掉1支。廿世纪末旅菲侨胞捐资重修,解放军总参谋长杨成武将军为题“烽火台”三字。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