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社会主义本质 |
释义 | 基本认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并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否定批判与肯定诠释 1、否定批判:总结历史经验,不断对“什么不是社会主义”进行思考,先后归纳了十个不是社会主义,即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僵化封闭不是社会主义、照搬外国经验也不能发展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制也没有社会主义、不重视物质文明搞不好社会主义、不重视精神文明也搞不好社会主义。 2、肯定诠释:邓小平一改以往习惯从基本标志方面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揭示路径,采用了新的功能揭示路径。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A、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B、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关系,解放发展生产力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互为条件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达到共同富裕。后者是最终目标与实现方式。 3、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形成过程 80年:“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第一次使用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 。 84年: “……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87年:“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任务是要发展生产力” 。 91年:“我们搞改革开放,……没有丢马克思,……问题是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 92年初南方谈话:“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对实践的重大指导意义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对实践的重大指导意义表现在: (1)它继承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重大理论成果之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2)这一概括为我们坚持公有制又完善和发展公有制指明了方向。 (3)突破把计划经济等一些原本不属于社会主义固有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 (4)这一概括,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澄清了不合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模糊观念,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视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