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孙冶方
释义

孙冶方孙冶方,中国大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原名"薛萼果",又名孙勉之、宋亮,笔名孙冶方。曾任中国国家统计局副局长。为纪念他对我国经济的突出贡献设立“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 简介

中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原名薛萼果,又名孙勉之、宋亮等,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九月三十日生,无锡县玉祁礼社人。1923年在无锡俟实学堂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转为中共党员,任无锡党支部第一任书记。1925年从事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同年受党组织派遣,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毕业后,在该校和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任政治经济学讲课翻译。1930年回国后,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和左翼文化运动,积极参加组织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并编辑《中国农村》杂志,以孙冶方笔名发表了许多具有马克思主义观点的中国农村经济论文,在理论战线上对托派及王明的“左”倾错误进行了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江苏省委文化工作委员会书记,后来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经济部门的领导工作。1941年在华中党校工作期间,提倡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加强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1949年随军到上海。任上海市军管会工业处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曾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等职。

1982年9月,他抱病出席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同年12月16日,为表彰与学习孙冶方,中共社会科学院机关党委通过决定,授予他模范共产党员的称号。1983年2月22日,孙冶方在北京逝世,终年75岁,骨灰撒入故乡太湖。他治学态度严谨,勇于坚持真理。他的优良学风,为学术界所称颂。

§ 研究领域与经济理论

孙冶方宣传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在30年代,孙冶方深入农村、工厂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中国社会和革命的性质,驳斥了“托派”和王明(1904~1974)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谬论,捍卫了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路线。40年代,孙冶方针对中国共产党党内存在过并还在一部分党员中继续存在着的经验主义倾向,强调了理论的重要性,提出了要重视和加强对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积极从事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

孙冶方认为,多年来流行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把社会主义经济看成是自给自足的不存在流通过程的自然经济,把价值和价值规律看成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异物,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用规律排列和政策汇编代替了对活生生的经济过程的分析。他主张:社会主义经济应从产品两重性(使用价值和价值)分析起;价值是生产费用(劳动花费)对效用的关系;价值这个概念应贯穿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各个篇章;用最少的劳动消耗取得最大经济效果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红线;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依次分析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社会生产总过程,等等。这个理论体系是对多年来流行的体系的严重挑战,在国内外经济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倡导经济体制改革

早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孙冶方在周密调查研究和详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中肯地分析了中国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弊端,在中国经济学界中较早地对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他认为,正确处理国家集中领导和企业独立经营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问题;计划应放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按资金价值量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作为划分企业小权和国家大权的标准;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正确地运用经济杠杆,提高利润指标在经济管理中的地位;资金利润率是评价经济效果的标准;以生产价格为基础制订计划价格;改革“复制古董、冻结技术进步”的设备管理制度,折旧基金原则上归企业掌握和使用;生产资料也要进入流通,纳入商业轨道,等等。为了推进改革,孙冶方坚持不懈地对在国内外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有着广泛影响的唯意志论、自然经济论、无流通论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对经济政策的建议

主要有:提高农产品价格,逐步缩小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实现到20世纪末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必须重视老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率,确定折旧率时必须考虑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加强统计工作,实现统计独立,等等。

§ 学术风格和观点

孙冶方提出社会主义企业的"分权模式":扩大再生产权力归国家,简单再生产权力归企业

主张抽象法,认为社会主义经济中价值与价格一致,抽象掉了社会必要劳动量的统计过程,有脱离实际统计数据的倾向

反对长官经济、命令经济,主张技术更精密、计算更精确的计划经济

只承认产品经济,而不承认商品经济

强调价值规律,但仅仅是把价值规律建立在产品经济,而非商品经济的基础之上

不赞成通过自由市场,通过竞争来决定价格

认为价格不是由供求关系决定,是由生产价格决定的,而生产价格是可以通过计算而被掌握的

不承认企业是商品生产者,不承认人们的经济利益差别,从根本上排斥市场机制

坚持"利润是考核企业经营好坏的综合指标",坐牢也不放弃该观点

§ 主要著作和文章

1930年代

《农村经济的对象》

《论农村调查中农户分类方法》

《私有、村有、国有?》

《如何维护民族工业》

《论财政资本——帝国主义》

1950年代

《把计划和统计放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

《从“总产值”谈起》

1960年代

《关于等价交换原则和价格政策》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社会主义再生产问题》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中的利润指标》

孙冶方1970年代至逝世

《价值规律的内因论和外因论》

《社会主义经济的若干理论问题》

《社会主义经济的若干理论问题(续集)》

《社会主义的若干理论问题》

《重视理论,提倡民主,尊重科学》

《关于改革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几点意见》

《孙冶方选集》

《中国社会性质的若干理论问题》

《社会主义经济论大纲》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二十年翻番不仅有政治保证而且有技术保证,兼论“基数大、速度低”不是规律》

§ 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获得者-林毅夫奖项名称: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创办时间:1985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奖项介绍

孙冶方经济科学奖是为纪念我国卓越的经济学家孙冶方同志对经济科学的重大贡献,表彰和奖励对经济科学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推动中国经济科学的繁荣和发展而设立的。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于1985年开始设立和评选,每两年评选、颁发一次,是迄今为止中国经济学界的最高奖。

为纪念孙冶方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科学的重大贡献,经济学家薛暮桥、于光远、许涤新……发起于1983年6月19日成立了"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励基金委员会",1985年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开始设立并评选。

§ 相关链接

http://news.xinhuanet.com/report/2005-05/17/content_2965609.htm

http://www.wst.net.cn/wuxifq/renwu/mingren/jdmingren/3173_1.htm

http://baike.baidu.com/view/33221.htm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2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