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舍人 |
释义 | 基本信息词目:舍人 拼音:shè rén 释义: ①古代豪门贵族家里的门客:蔺相如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②古代官职名称。秦汉到明代之间宫中都设有舍人,如秦汉置太子舍人,魏晋有中书舍人。 ③宋元后用以称呼权贵子弟,犹称公子;舍人从何处来。 词义探源(1)指官名。 始见《周礼·地官》。 《汉书·高帝纪》颜师古注:“舍人,亲近左右之通称也。” (2)明代军卫应袭子弟也称“舍人”,见《万历野获编·禁卫》。 详细解释1. 官名。 《周礼·地官·舍人》:“舍人掌平宫中之政,分其财守,以灋掌其出入者也。”本宫内人之意,后世以为亲近左右之官。秦汉有太子舍人,为太子属官; 魏晋以后有中书通事舍人,掌传宣诏命;隋唐又置起居舍人,掌修记言之史,置通事舍人,掌朝见引纳; 明清内阁中书科设中书舍人,掌书写诰敕。此外,宋有阁门宣赞舍人,元有直省舍人、侍仪舍人,明有带刀散骑舍人,则皆为近侍武职。 2. 战国及汉初王公贵人私门之官。 《战国策·楚策四》:“李园求事春申君为舍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汉书·王莽传上》:“其令公奉、舍人、赏赐皆倍故。” 颜师古 注:“舍人,私府吏员也。”《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七回:“(范雎)欲求事魏王,因家贫,不能自通。乃先投于中大夫须贾门下,用为舍人。” 3. 宋元以来俗称显贵子弟为舍人。 元 无名氏 《碧桃花》楔子:“小生不是歹人,是隔壁县丞衙里的舍人 张道南 。”《古今小说·沉小霞相会出师表》:“小人姓贾名石,是宣府卫一个舍人。” 清 洪升 《长生殿·禊游》:“老旦扮卖花娘子,小生扮舍人。” 人名舍人,古代贵州的文化先驱者,汉武帝时代犍为郡敝邑(今贵州遵义)人,西汉时学问家。曾任犍为郡文学卒史,著有《尔雅注》三卷。《尔雅》是春秋到西汉初期,儒家为了解释经书编辑而成的一部训诘书籍,将中国古代经传中难懂的同义词和各种名物,分别归类,逐一解释。它是我国古代解释次和名物的第一部重要词书。尽管如此,一般人阅读起来仍感艰深难懂,不易理解。因此犍为文学卒史舍人特为该书作注,"注古所未训之经,其通贯百家,学究无人"。此书南朝肖粱时期失传。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