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邵仲节 |
释义 | 政协成都市第八届委员、民进成都市第五届委员、西南民族学院客座教授。从事美术教育和艺术创作六十余年。擅长写意花鸟画,尤以牡丹著称,有“邵牡丹”之美誉。誉为中国牡丹画第一人。 中文名:邵仲节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山西夏县 出生日期:1926年 职业:画家 毕业院校:山西省运城师范学校 代表作品:《写意牡丹技法》、《邵仲节国画集》 画家邵仲节人物简历邵仲节,1926年出生于山西夏县,1945年毕业于山西省运城师范学校, 1949年入川后1987年一直担任成都市第二中学校高级美术教师,其间曾积极参加省市美术展览和社会美术活动,如:组办美术学习班,国画班,并组建了成都锦水书画院,担任该院院长。在美术教学方面,曾先后担任过美术教育进修学院美术系、成都师范学院美术系,四川师范学院学生国画班国画主讲教师及西南民族学院客座教授。著名国画家。国家高级美术师、教授。自幼习画,受到任伯年、吴昌硕、王雪涛等一代名家影响,师承前人,刻意创新,他善于吸收和应用西画技法,保持和发扬中国画的传统特色,融合民间艺术精髓于其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和风格他擅长写意花鸟画,尤以牡丹著称,有“邵牡丹”之美誉。他笔下的梅、竹、紫藤等亦各具风姿。邵先生从事艺术生涯五十年,桃李成林、成绩斐然。邵先生著有《写意牡丹技法》、《邵仲节国画集》和邵仲节国画挂历。 社团职衔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联牡丹艺术委员会副会长,四川省美协顾问,四川省美术家协会花鸟画会顾问、四川省巴蜀诗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成都市政协委员兼书画院副院长,成都市美协老年分会会长,成都市政协书画院院长,民进成都诗书画社社长,锦江区政协书画院院长、锦水书画院荣誉院长。 展览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及个展十余次。部分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南海及有关国家机构收藏。山西夏县司马公祠内设有“邵仲节艺术馆”。 1988年至1997年先后在北京中国军事博物馆,中国画研究院,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四川省美术馆和太原、深圳、珠海等地举办个人美术展览。积极参加省市和全国各类美术组织活动,吸收和应用西画技法,保持和发扬中国画的传统特色,融合民间艺术精髓于其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和风格他擅长写意花鸟画。他笔下的梅、竹、紫藤等亦各具风姿。 出版出版有《写意牡丹技法》、《邵仲节国画集》、《邵仲节牡丹专集》、《邵仲节写意牡丹作品选》、《邵仲节牡丹作品精选》和邵仲节国画挂历多期。 艺道佳话2007年8月8日至8月29日邵仲节先生受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央警卫局邀请再次专程去北京为中南海作画。在京期间,82岁的邵老先生,冒着酷暑不怕疲劳,饱含激情的连续作画,创作了多幅大幅作品。其中有一丈二尺的《和谐盛世国色娇》,八尺的《总领群芳》和《花开时节动京城》等一批精品画作,受到了中央办公厅及中央警卫局领导的高度赞赏。8月14日原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亲切接见了邵仲节先生并合影留念。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中央警卫局局长由喜贵上将代表江泽民同志设宴款待了邵仲节先生,并安排邵老到北戴河休息及参观中南海和玉泉山。 2007年9月江泽民同志接见邵仲节馆员。 中共中央办公厅负责同志感谢邵老不畏年事已高,第二次为中南海作画,留下了多幅作品并颁发了中南海收藏证书。邵仲节先生的夫人张如月和儿子邵大光参加了此次活动,邵大光的作品亦被中南海收藏。父子二人的作品均被中南海收藏,留下了一段佳话。 名人评赞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文史研究馆员著名书法家梁伯言:“不惜胭脂画牡丹,花如锦绣叶如山,时人只识颜色好,谁当繁荣建设看”。 文化部艺术品鉴定评估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欧阳希君:邵老笔下牡丹姹紫胭红,姿恣万千,以致人称“邵牡丹”,誉为中国牡丹第一人。每当邵仲节的一幅画出现在人们眼前时,不看落款便能判断出是邵氏牡丹,只有邵牡丹才有这份气势,才有这份景象。先生画国花牡丹,有酣畅淋漓、荡气回肠的民族自豪感,这就是仲节先生笔下“国花”的真魂所在。故现今藏界追捧者众,画奇价高 。 曾任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杨力舟:古今善画牡丹者众,然而推陈出新并非易事。仲节先生之所以能在笔墨当随时代上苦苦追求,首先源于他对牡丹的独特的审美把握。诗人白居易有“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的诗句,刘禹锡诗云:“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仲节先生正是将牡丹的雍容华贵与雅俗共赏有机融合在一起。他的牡丹画刚柔相济,具有一种包容天地万物的雍容大度。他笔下的牡丹,在表现牡丹花头和枝叶上,变幽静为动势,还牡丹以风骨和飘逸。 徐悲鸿夫人、现徐悲鸿艺术馆馆长廖静文:邵仲节的画“妙笔凝趣,法通古今”。 传奇人生看到邵老时有三个想不到。其一,先生年已83岁高龄却背不驼腰不弯,鹤发童颜,精神矍铄;其二,先生擅绘牡丹,名动中华,却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其三,先生历经人生风雨,却依然热情洋溢,对祖国、对人民、对生活充满热爱。 一个人,凡是做出了些成绩的,比如像邵老,有着数以万计痴迷他的牡丹画的“粉丝”者,必然有着非同一般的人生阅历,有着非同一般的坚强意志。由此,他才能将人间最美最辉煌的春色尽收笔底,让易逝的韶华在他的笔下纸上定格为永恒。 少年壮志不言愁1926年4月,邵仲节出生于山西省夏县张郭店村一个农民家庭,耕读传家的邵家在兵荒马乱的年景与祖国共凉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3岁时,邵仲节失去了母亲。那是一位心灵手巧的农村妇女,剪纸和刺绣在村子里颇有名气。失去母亲的邵仲节在很小的时候便成了一名放牛娃。牛背上缺吃少穿的生活,让邵仲节对幸福的生活充满了向往,他渴望自己长大后干成一番事业,也住像老舅家(老舅家是书香门第,曾出过一名进士)一样的四合院,也能受人尊重。 10岁那年,邵仲节参加了宋庆龄主办的中条山难民儿童教养院。天资聪颖的小仲节从此走进了学校的大门,拿起了他心爱的笔,并一直念到中学,考入运城师范学校。运城师范学校当时是运城的最高学府,对学生进行音体美全面教育,目的是为全区的学童培养启蒙老师。其时,南仁甫等河东书画名家给了邵仲节最好的启蒙,让他在画画的道路上迈出了稳健的步伐,在花鸟画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邵仲节在运城师范里因为出色的画技崭露头角。1946年,因为超人的画艺他承担了政府一个任务——在运城中心区的钟楼上绘制一幅巨大的国民党领袖像。其时,正逢第一次国共合作,青年学生邵仲节别无选择地拿起了画笔,漂亮地完成了政府安排给学校的任务,从此,他一鸣惊人,走上了艺术之路。 立志要做一名画家的邵仲节从来没有想着与政治发生什么关系,然而,此后,他因为画画的才能被国军调往西安,成了一名国民党上尉军官。身高一米八零的学生邵仲节穿上了帅气的军官服,却一点也没有想到,因为这一段历史,他付出了数十年的艰辛。 1947年运城解放,1949年新中国成立,邵仲节脱去了军装,卸甲归田,成了陕西汉中一名普通农民。然而历史注定会让邵仲节写上一笔。此后不久,党和政府发现了邵仲节高超的绘画才能,准备将他调往部队做一名宣传干部。邵仲节又责无旁贷地跟着我军南下四川,因为种种原因,他没有去往部队,而是成了成都二中的一名美术教师。毕业于师范学校,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服务,邵仲节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宁和满足,他决心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在成都二中数十年中,邵仲节桃李成林,培养出了张幼矩等多名颇有成就的画家。他本人被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中学(原成都二中)聘为终身荣誉教授。 画画救了我的命风暴来得没有任何理由,几乎在一夜之间,高大、热情充满创造力的美术教师邵仲节被打成了历史反革命,成了牛鬼蛇神。课堂上他一边辛苦地教学,一边要听着学生的谩骂。在操场上走路时,忽然就会有学生冲上来踹他一脚。批斗会上,昔日的同事忽然间变成了仇敌,声嘶力竭地对邵仲节极尽侮辱。当不少被批斗者难以忍受侮辱选择自杀时,邵仲节选择了坦然面对。他想过去可能因为不可抗拒的原因站错了队伍,但是自己只是一介画师,没有危害过人民,绝对罪不至死。他相信政府相信党会还他以公正,他不能自杀,他要好好活下去。 批斗会上,革命小将们让他低头,他便低头,让他检讨,他便检讨。他以最谦虚诚恳的态度接受批斗,从灵魂深处进行自我反省和改造。他被“请”进了学校堆放清扫工具的最破烂的房子,他开始了日复一日的清洁工生活。然而他没有放下手中的画笔。他已经远离家乡,他还想着有朝一日要回家乡,他不能一蹶不振,将来愧对家乡父老,他要实现心中画家的梦。 白天,他在批斗会上听着那充满攻击意味的所谓检举揭发,心里却在一心一意构思着自己的画。他想,政治风云不可阻挡,批斗者也是奉命行事,为了完成一种政治任务,权当是在演一场戏吧!我就演那被斗者,别人演的是批斗者。大家都只是在演好自己的角色而已。 有了这种超然,晚上,邵仲节拿起自己心爱的画笔,在纸上挥毫泼墨,将白天构思好的画面尽情挥洒。他用画笔书写人生,书写心情,书写志向。 更令邵仲节欣喜的是,许多时候,因为要画万里山河一片红的宣传画,要写大标语,要画伟人像,邵仲节常常因为被拉去画画,而免去了一场场的批斗会。他的同事常羡慕地对他说,希望他画画的时候也能为同事争取一个哪怕是提颜料桶的工作,以远离一场场的批斗。 因为这份光荣的工作,邵仲节对于手中的画笔充满了感激。他站在地上或者梯子上画画的时候,常常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天长日久,他患上了严重的痔疮。然而邵仲节仍然感激着画画。夜深人静的时候,他静静地在学校最破的房子里画着。他想,画画救了我的命,画画就是我的命。 一个人,当他把事业当成自己生命全部的时候,他就一定能登上事业的顶峰。邵仲节就这样登上来了。如今,当国家领导、人民群众将太多的掌声和鲜花送给他的时候,他再一次从心底里说:“画画让我重生。” 痴迷画画入佳境邵仲节热爱祖国的教育事业,热爱祖国的绘画艺术。他常说,自己首先是一名教师,老师是他的第一职业。教育学生可以教学相长,可以教给学生艺术,也可以从学生身上获得灵感。 他对绘画已然到了痴迷的地步。成都大街上阿婆家养了一只肥大的母鸡,他从旁经过,看到了觅食的母鸡那份悠闲,那份骄傲,便怦然心动。主攻花鸟画的他便在一边静静地看,回去后便一遍遍画。画到不满意时便再去看阿婆的鸡。一次又一次,阿婆犯了疑:莫非这个高大的汉子鬼鬼祟祟是要偷自己的鸡? 在公共汽车上,他还喜欢观察,他喜欢从生活中发现美,获得灵感。有一次,他目不转睛地盯着一个面容姣好的女孩在看,在构思,差点被当成流氓,挨一顿好打。 不疯魔不成活。就是在这忘我的痴迷中,邵仲节的画艺渐入佳境。 在花鸟画中,他最喜欢牡丹,喜欢它的艳丽,喜欢它经历风霜雪雨,将最美的春光捧给人间的胸怀。 笔墨当与时代行他历经坎坷。因为被打成历史反革命,他与妻子分了手,孩子们改了姓,与他划清界线。当风停雨住,妻儿又回到了身边的时候,他心中充满了感恩。他感恩自己的祖国,感恩党,感恩人民。他把几十年的人生体悟和生活积累,把在洛阳、在菏泽写生时看到的牡丹全部化作姹紫嫣红,凝于笔端,为祖国画,为人民画。他要把牡丹的富贵、牡丹的娇艳画出来,他要把最美的春色带给人间。 他说,当今时代,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社会和谐,民族振兴、经济繁荣,只有牡丹的雍容富贵能表达出祖国的万千气象。因而他画出的牡丹大红大紫、五彩斑斓。 虽然经历坎坷,但邵仲节对生活充满信心。他没有纯文人那种消极避世的思想,他不愿意描绘色彩暗淡的残叶败花,他就喜欢艳丽的牡丹。他画的牡丹昂扬向上,生机勃勃,让人看后精神振奋,激情澎湃。 邵仲节充满盛世景象的牡丹深深打动了众多的画迷。他们亲切地称邵仲节为邵牡丹,每当邵仲节的一幅画出现在人们眼前时,大家不看落款便能判断出是邵氏牡丹,只有邵牡丹才有这份气势,才有这份景象。 邵仲节先生信奉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文艺要百花齐放,要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他常说,笔墨当与时代行,要与时俱进,要用画笔绘出时代的风采,写出现代人精神世界的神韵。 邵仲节不认同以一种怪异为美,不认同让人看不懂为新,他主张师传统而不泥古,要与时俱进,引领主流人群的审美价值与情趣。 那年,他的牡丹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的时候,参展的人们摩肩接踵,盛况空前。故宫画院一位副院长看过邵老的画展后,紧紧握住他的手激动地说“感谢你,你为咱传统派的花鸟画家争了气,长了精神!” 每天都是小学生学无止境,艺无止境。如今已是83岁高龄的邵老依然是那么谦虚好学。他常对学生和孩子们说,清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和先生是清代大儒,然而他谦虚好学,在晚年时仍然笔耕不辍,每天像小学生一样上字课,写仿,临摹,不断学习,力求进步。他愿意像翁同和先生一样,对自己也像小学生般要求,每天都从零开始,每天要上画课,每天都要有进步。如今,每天早上五点半,邵老和老伴准时起床,六时外出锻炼,回来后吃过早饭,便开始了一天的画课,看画书,习画作。 邵老说,自己现在83岁,是画画感觉最好的时候。从艺六十多年,人书俱老是最佳境界,他要从现在开始新的画画征程,要拿出更大的热情回报祖国,回报社会,回报家乡。 此前,邵仲节先生曾经为家故乡的司马温公祠献出六十余幅牡丹画,建立了邵仲节艺术馆。还献出数十幅牡丹画为家乡修建了夏县张郭店仲节小学。汶川大地震时,82岁高龄的邵老一次献出12幅精品牡丹画,在四川的老艺术家中,他捐出的画作是最多的。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感谢祖国,感谢时代,感谢历史,感谢坎坷的命运。是这一切造就了今天的我,我愿意尽我所能将更多的美带给人间,带给生我养我的家乡人民。”邵老说。 这位年已83岁高龄的老艺术家,脸上洋溢着孩子般的纯真与热诚,一如他画出的画色天香的红牡丹一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