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少儿政府 |
释义 | 2010年12月9日,各大媒体网站相继爆出新闻,在长沙市诺贝尔摇篮小学,一群8-10岁的孩子组成了一个“少儿政府”。和政府机关相似,“少儿政府”下设1名市长、2名副市长,还配有纪检委、法院、公安局、美德银行、卫生局、体育局、旅游局、交通局和广电局9个部门。这一举措引来众多非议。 政府组成少儿政府下设1名市长、2名副市长,还配有纪检委、法院、公安局、美德银行、卫生局、体育局、旅游局、交通局和广电局9个部门。其中市长负责主持全局工作,两名副市长各分管4个部门,在各部门还设有副职和干事。 六年级的郭亦曦是“少儿政府”的“一把手”市长,负责检查、审核各部门工作,她曾担任过旅游局局长,今年9月在新一届“少儿政府”的竞聘中,当选为市长。 五年级的曹歆媛曾是一名旅游局的干事,今年顺利晋升为局长。和她共事一年的市长郭亦曦在竞聘之时,鼓励她参加旅游局局长的竞聘,还表示“一定推荐她当旅游局局长”。 年龄最小的官员是李凯杰,刚上三年级,是交通局局长。 着装少儿政府的小官员们身着职业,他们上身统一着蓝色小西装,女生配米色短裙和领结,男生穿西裤、打领带,看上去比同龄孩子成熟,特别有领导范儿。 政绩这届“少儿政府”虽然才上任2个多月,但大家纷纷表示自己并不是“徒有虚名”。 市长郭亦曦每天都会检查大家的就餐和就寝,同学吃饭时讲话的现象有所改善。卫生局局长张盈盈每天都会和干事们在午餐时间轮流值班,制止不讲卫生的现象。旅游局局长曹歆媛则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选定了秋游的地点橘子洲头,这种民主的方式很受同学们欢迎。 美德银行行长胡烨波有些“实权”,如果同学有不文明行为,他会减掉其美德积分;反之则能加分。公安局局长曹琨昊在学校食堂制止了多起插队、打架斗殴的现象,交通局局长李凯杰则每天检查课间操上下楼的秩序。 只有法院院长陈振宇觉得自己的工作成绩不突出,他主要负责监督各部门的判决是否公正,对全校有争议的问题进行开庭审判。“但目前我还没有开过一次庭。” 同学们对“少儿政府”的工作都比较满意,一名六年级的同学说,他们的学习成绩都很好,还要花这么多时间来管理大家,“我挺佩服他们的”。 薪酬——班主任发“班币”在该校六年级11班,还有一项特别的管理办法:发行“法定货币”班币。由班主任罗永源给全班同学分配工作任务,依照工作难易程度定好工资标准,每周一结。班长王远凡的薪水最高:2500个班币/周,其次是副班长:2000个班币/周,组长:1800个班币/周,擦黑板、倒垃圾等各个工作的同学,也都能得班币。 除了“薪酬”,还设定有额外的奖励项目:比如课外活动获奖、考试成绩优异等,最高能获5000个班币,在正规报刊上发表文章能获每字20个班币的奖励。王远凡曾在本报发表过一篇500字的文章,因此获得1万个班币,成为班上“财富”最多的同学。 相应的,班干部没有尽责,同学们违反规定也会扣班币。1000个班币能兑换一分操行分,在评选三好学生、毕业升学时,操行分将作为重要的参评条件。 小当事人的想法当上"市长"后最怕“下岗” 记者:“市长”其实就相当于其他学校的“大队长”。你更喜欢哪个称号? 郭亦曦:市长。因为这个职位很有分量也很有面子。我们迟早要进入社会,早点实行社会化管理也挺好的。当上“市长”后我最担心下岗。 记者:作为“副市长”,你和“市长”会有矛盾吗? 王远凡:我们的分工不同,基本上没有矛盾。如果她是正确的,我会服从安排;如果她不对,我会指出来并且向老师报告。 社会评论莫让学生走入“权力崇拜”误区 谈起“少儿政府”,诺贝尔摇篮小学校长阳玉涓认为,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依赖性较大,自我意识较强。当上“小官员”后,学校秩序、日常生活、人际关系都与他密切挂钩,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能让学生更关注社会,提高学生管理水平和各种能力。 对此,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曹中平教授认为,在小学阶段,大多数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理解能力等,还达不到“政府”这一层面的管理要求。教育应当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校不应当采取过于“成人化”的方式来开展教育工作。“可以通过模拟社会环境的游戏,让学生体验是可行的。但如果用"少儿政府"完全取代班级管理、少先队工作,显然不可取。” 湖南著名心理专家、长沙秋实心理研究中心主任丹妮曾做过统计,70%以上的孩子都有当班干部或当官的欲望,老师应细心引导,不要让学生走入“权力崇拜”的误区。 凤凰网发文评论一群毛孩子,身着笔挺的西装,拥有市长、局长、法官等各色官号,“低龄+官位”的组合算不算是“素质教育”?我不这么认为。当事学校的“奇思妙想”,夹杂官本位话语,从形式上对班干部称呼进行改造,不客气地说,创新的背后其实是滑稽。 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也有玩乐,由此衍生出的管理任务,与浩繁的社会事务相比,只是海中一粟。班级管理与社会管理,有何可类比之处,除了虚妄的官号可以嫁接之外,所谓的权责其实与社会管理不可同日而语。这里的“市长”,跟“班长”有什么区别吗,官话色彩更浓的称呼,究竟会让孩子习得怎样的社会责任感? 8-10岁的孩子对管理的理解能有多深呢,这些官号并不是孩子们呼吁的结果,而是学校给设定好的,他们只不过是像过家家一样接纳了。从头到尾,孩子们自治的成分没有增加,倒是大人们把自己世界里面的“官话”,误当作开启智慧的金钥匙,强加于孩童的世界。 教育是什么,什么是教育,我并不确信现在的一些学校有明确清晰的判断。此前曾有一些学校以政治领域的民主投票来决定学生的去留,结果酿成悲剧,也有学校搞秘密检举,布置学生对一些学生盯梢,随时向老师反馈信息,这些做法都存在很大问题。它们混淆了学生在学校这个纯粹而简单的环境里所应有的身心状态,把一些混乱的价值认识和不适当的行为方式教给学生,已经背离教育的内涵与本质。 时下,网络消除了成人世界与孩子们的屏障,多少人曾经惊呼孩子的话语愈来愈成人化,殊不知这与他们被成人世界影响有很大关系。我们尽力让孩子远离色情、暴力、恐怖这些显性的有害信息,却忽视了对官本位话语等隐性有害信息,甚至认为这种话语与行为方式可以促进孩子们成长。“成人的归成人,孩子的归孩子”,所谓的“少儿政府”,剥夺了孩子本该有的可爱与童真,如果这真是一种社会责任感,我想也并不急于在小学就开始做起,我也很悲观地认为,一个有此历练的孩子,大概也不会在若干年后仍能视此为一笔难忘的人生财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