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上士
释义
1 上士军衔

上士,是多数国家军士军衔中的最高衔称。中国军衔制中,清代晚期,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北洋政府时期、国民政府时期都曾设立中士军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制体系中的上士军衔,历经设立、取消、重新设立几个阶段。

上士军衔历史沿革

上士,多数国家军士军衔中的最高衔称。该词由德文“野战”和“差役”两词组合而成,“差役”一词又是由动词“不停地运动”演变而来,表示那些为主人跑腿儿的人。早在欧洲的雇佣军中,差役是连队最高长官上尉和士兵的中间人,负责上下联系。差役分为普通差役和野战差役两种,普通差役每月从士兵中推选,野战差役则由军官指定。由于野战差役都是被军官器重的优秀士兵,所以除了上下联络以外,逐步地负责连队的文字工作、教官工作,参与对士兵的管理,成为连队的重要人物。以后野战差役(上士)被作为士兵军衔中最高级别的称号来使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设有此衔,除设军士长、大士、特务上士军衔的国家外,上士是军士衔级中的最高级别。有的国家还将上士分为若干等级,如秘鲁分为两级,意大利、阿根廷分为三级,波兰分为四级。

中国军衔制中,清代晚期,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北洋政府时期、国民政府时期都曾设立上士军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制体系中的上士军衔,历经设立、取消、重新设立几个阶段。

清代晚期的上士军衔

1905年12月经清政府批准,陆军军官开始按新官制评定等级,从而形成了我国最早的军衔等级。1909年11月,军咨处奏请朝廷设立军士衔三级,即上士、中士、下士。

中华民国时期的上士军衔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沿用晚清军衔制,并做了一些调整,其中军士原分为两级:一等目兵、二等目兵。不久之后,又对军衔等级和称谓做了修改,军士改为三级:上士、中士、下士。

北洋政府时期

1912年8月,北洋政府在南京临时政府军衔制基础上重新制定了军衔制,军士设置为:上士、中士、下士。

国民政府时期

1931年4月,国民党政府颁布《陆军军官佐及士兵等级表》,沿用沿用北洋政府时期的军衔制,军士设置为:上士、中士、下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上士军衔

发展历程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实行义务兵役制、军官薪金制的同时实行了军衔制,称做“五五” 军衔制,在士兵军衔中设立了军士、兵两等,在军士一等设立了上士、中士、下士三级军衔,上士是军士的第一级(最高)军衔。

1988年7月1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在士兵军衔中设立了士官(志愿兵)、军士、兵三等,军士设立了上士、中士、下士三级军衔,上士是军士的最高军衔。规定,服现役第四年的班长、第五年的副班长,都可晋升为上士军衔。

1998年12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取消军士和士官军衔,新的士官军衔改为一级至六级士官。

2009年7月13日,中央军委颁发《深化士官制度改革方案》,全军和武警部队年底前将全面施行新的士官制度。士官军衔从原先一级至六级士官的6个衔级调整为7个衔级。分为初级士官、中级士官、高级士官三个等级,称谓由低至高为,初级士官:下士、中士;中级士官:上士、四级军士长;高级士官:三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一级军士长。

军衔标识

1.“88式”上士军衔肩章

陆军上士的主要标识为,墨绿色绒面肩章外端,缀有金黄色的一条粗杠和三条细杠。

海军上士的主要标识为,黑色绒面肩章外端,缀有金黄色的一条粗杠和三条细杠。

空军上士的主要标识为,天蓝色绒面肩章外端,缀有金黄色的一条粗杠和三条细杠。

2.“09式”上士军衔肩章

根据《深化士官制度改革方案》规定:“各衔级士官按照授予军衔级别佩带相应的军衔标志。其中,下士、中士、上士、四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对应佩带原一级士官至六级士官的军衔标识。”故,“09式”上士肩章同“07式”三级士官肩章。

陆军上士的主要标识为,松枝绿色肩章底版上,缀有金色半环绕麦穗的交叉步枪和一条粗折杠加一条细折杠。

海军上士的主要标识为,深藏青色肩章底版上,缀有金色半环绕麦穗的交叉步枪和一条粗折杠加一条细折杠。

空军上士的主要标识为,深蓝灰色肩章底版上,缀有金色半环绕麦穗的交叉步枪和一条粗折杠加一条细折杠。

武警上士的主要标识为,红色肩章底版上,缀有金色半环绕麦穗的交叉步枪和一条粗折杠加一条细折杠。

参考资料

1.徐平。旧中国的军衔制度[J].炎黄春秋,2002,(09)..

2.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1955年).

3.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1988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1998年).

5.深化士官制度改革方案(全军深化士官制度改革工作会议).

6.图片文字由碧海风编写.

扩展阅读:

1

深化士官制度改革方案 http://baike.baidu.com/view/2632268.htm

开放分类:
军事官职中医菩萨军衔

2.中国古代医师称谓

2 中国古代医师称谓

中国周代医师的一种称谓。“上士”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天官冢宰》。周代将医师划分为上、中、下士三个等级。上士的级别最高。医师上士一般掌管医药政令,负责王臣官吏的医疗,并对中士、下士、府、史、徒等进行管理。“稽其事,制其食”。

3 中国古代贵族官阶

中国古代贵族官阶之一。其地位次于下大夫,高于中士。《周礼.天官.序官》:“宰夫,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孙诒让正义:“凡诸官上士,《王制》谓之元士,又谓之适士,中﹑下士又谓之官师。”《孟子·万章下》:“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秦以后亦有袭用古制,以上士﹑中士﹑下士为官秩者。

4 汉语词语

1.佛经中对菩萨的称呼。

2.指道德高尚的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2: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