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释义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创建于1957年,曾隶属于化工部、国家医药局、国家药监局,2000年10月转制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先后隶属于中央企业工委、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国药集团公司,2001年7月工商注册登记,注册资金3692万元,现为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的成员企业。

院况简介

目前,院集团在职职工2501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73人,博士点5个,硕士点7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系国家药学一级学科单位,先后为国内医药工业界培养博士、硕士500余人。自2000年2月起,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建“上海交大药学院”,学院在2004年全国药学院评估排序中已居 第6位。2008年末,全院(合并报表)资产总额12.47亿元,负债总额2.69亿元,所有者权益9.78亿元;2008年营业收入达到9.11亿元,实现利润1.47亿元(年度目标值1亿元)。

根据国务院国资委确定的发展规划,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作为应用型科研院所,处于行业集中度甚低的医药行业,应当在自身做强做赢的基础上,为行业技术创新提供广泛服务。因此,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的主业确定为:创新药物及工艺的研发、药品生产、销售。

2010年4月,经报国务院批准,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整体并入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至此,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由127户调整为126户。

2010年12月,由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上海)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等6家国内知名的科研与产业化机构整合而成的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

科研力量

研究院作为中央企业科研院所板块中唯一的医药科研院所,格局完备,成果众多,贡献突出,责任重大:

格局完备

现有科研部门5个(化学制药部,生物制药部,中药制药部,制药装备研究室,药理研究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药物与制药工艺重点实验室)(筹)1个。国家有关部委在研究院设立的国家级中心4个(国家上海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国家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国家药物制剂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药品包装材料检测中心)。

成果众多

院科研机构设置及科研方向涵盖了整个药学领域,1800余项科研成果推广到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转化为生产力。70年代以前国内医药行业吸纳的科研成果大多出自研究院。改革开放以来,研究院推出的溶血栓药物“高纯度尿激酶”、抗肿瘤抗生素“阿霉素”、一类新药“呋喃丙胺”“头孢硫脒”“胶原酶”、维生素B6恶唑还原合成新工艺、依托泊甙生产工艺、维生素C生产工艺等一系列创新性成果,有力推动了我国医药工业的升级换代,改变了对国外相关药物的进口依赖。申报专利总数568项,获授权专利117项,拥有新药证书265本。获国家科技发明奖1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6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00余项。尤其是2005年以来,研究院连续4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多项。目前,沪深股市医药板块中30余家上市公司,以研究院输出的成果作为主要产品。

贡献突出

与海正集团、浙江医药集团、华海药业集团、复旦大学等知名企业和高校联建实验室、构建产学研联盟多个,为医药行业技术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如:“蒽环类系列抗肿瘤抗生素”使浙江海正医药迅速壮大;抗高血压普利类新药使华海制药被国际制药界誉为“世界普利药物专家工厂”;抗肿瘤化学药物使恒瑞制药成为国内抗肿瘤化学药物领先企业;创新药物“头孢硫眯”在白云山制药独家生产,每年销售近3亿元;“王牌抗生素万古霉素”技术在浙江医药转化为生产力,打破长达25年的国外垄断,3年出口定单8亿元;全合成麻黄素在浙江康裕产业化之后,使我国西部自然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环孢菌素A生产新工艺在华东制药应用,迫使进口产品降价1/3以上,等等。不久前,国家“十一五新药创制”重大专项第一批批准的6个企业创新药物孵化基地中,有4家企业来自研究院的技术成果支撑。

责任重大

经过国家严格评审,研究院与国内其他9家科研院所、高校,从参与竞争的20余家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中脱颖而出,自2009年起,共建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16项重大专项之一的“新药创制重大专项”中最体现技术创新综合实力的“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大平台”,研究院是其中唯一的应用型科研院所。同时,研究院还获得“新制剂与新释药系统”“药物安全评价技术平台”两个单元技术平台的建设资助,显现了研究院技术创新的整体实力和丰富积淀。

主要产业

下属二级生产企业的整合于2009年初完成,整合之后的上市公司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既是研究院科研成果的中试放大基地,服务于研究院的技术创新事业;同时,作为业绩良好的公众公司,也对医药行业、尤其是创新活跃的中小型企业,具有示范带动作用。该公司2004年6月上市,2006年2月完成股改,公司目前总资产8.7亿元,在上海市2008年度120家医药企业利润排序中居第6位,并进入上海市工业企业500强、中国制药企业100强名单,“现代”商标被认定为上海市著名商标。

该公司产品主要聚焦心血管治疗药、抗感染药、内分泌系统治疗药等三类药物,“阿奇霉素”“依那普利”等主干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据较大份额,口服缓控释制剂药物在国内该领域居技术领先地位。公司两个专业平台“建立具有过程控制的新型药物制剂及工艺技术平台”和“上海现代制药药物集成创新技术平台”,在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十一五计划项目评审中入选,为公司创新示范能力和行业示范效应的进一步形成提供了机遇。

院长致辞

斗转星移五十余载,栉风沐雨;沧海桑田跨越世纪,春华秋实。当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进入21世纪10年代的时候,我们回眸来路,检阅收获;我们思源寻根,感动感恩;我们超越昨天,奋发奋进——回眸来路,一卷绚烂的图画铺展在面前。自从1957年建院以来,我们不懈探索,筚路蓝缕,把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初步建设成为国内医药行业富有特色和影响力的应用型科研院所和科技型医药企业。

思源寻根,一曲拼搏进取的大合唱回旋耳边。我们不会忘记,以雷兴翰、童村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爱国爱院,培植了“求真、创新、合作、争强”和“爱国、爱院、敬业、奉献”的好传统,奠定、承担起医工院在国内医药工业界的位置和使命;我们不会忘记,以许文思、周后元、侯惠民等院士为代表的科学家,承前启后,光前裕后,推出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培养了一批中青年科技精英;我们还不会忘记,历届院党政领导班子呕心沥血、不辱使命,把我院事业不断推向新境界;我们更不会忘记,工作在研发、产业、教育、管理、服务等等岗位上的全体员工,默默实践,发光发热……

超越昨天,一部企业发展史翻开了崭新篇章。按照国务院国资委的要求和我院“一三四发展战略”,我们将努力把我院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的高科技医药企业,对医药行业发挥技术辐射作用和创新示范作用,我们这一代医工院人责无旁贷。

顾后瞻前,感慨万千;弦歌不辍,任重道远。

让我们自豪着、感动着、创造着,去拥抱新的辉煌灿烂!

公司大事记

1957年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所成立,隶属于化工部。

1959年 七步合成法生产醋酸可的松获国家科学发明奖。

1961年  更名为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1964年  “新型抗日本血吸虫口服有效药物——呋喃丙胺”,获国家科学发明一等奖。

1965年 抗菌素研究室大批人员及设备迁至四川成都,筹建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1978年 “抗肿瘤药嘧啶苯芥”、“53号探亲避孕药”、“维C生产工艺重大技术革新”等39 个项目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1979年 隶属于国家医药管理总局。国务院批准我院药物化学、微生物药物学、药剂学、药理 学、生化药物学、制药工程学6个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开始招生。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实验药厂成立。

1980年 作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药物化学、微生物药物学被列为博士点。
雷兴翰、童村被国务院批准为博士生导师。
“固定化细胞制备氨基青霉烷酸(6-APA)新工艺”获国家科学发明三等奖。

1981年 “硫酸钡干燥泡悬剂新处方及新工艺”获国家科学发明三等奖。

1982年 “高纯度尿激酶的制造方法和人尿中尿激酶抽提吸附装置”,获国家科学发明二等奖。
“氯甲左箭毒的试制研究”获国家科学发明三等奖。

1983年 复方苯酚糊剂获国家科学发明三等奖。

1984年 “维生素B6恶唑法合成新工艺”、“磷酸哌喹(抗矽14)治疗矽肺”、“N,N—二乙基 硫辛酰胺(抗放药物—206)”获国家科学发明三等奖。

1986年 许文思、张椿年、杨福秋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

1987年 国家医药管理局药品包装材料检测中心在我院成立。
“测定血清胆固醇用酶联试剂的开发研究”、“巯甲丙脯酸”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8年  南翔实验药厂成立。现为上海医工院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南翔生产基地
“头孢菌素C菌种发酵提取及裂解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9年 抗疟新药——青蒿琥酯”获国家科学发明三等奖、“左旋氨基丁醇消旋工艺”获国家 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0年 实验药厂浦东分厂成立。现为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浦东生产基地。
“水溶性栓剂基质”--聚氧乙烯(40)硬酸脂”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1年 实验药厂宝山分厂成立,后更名宝山药厂。现在注销。

1992年 “抗肿瘤新药米托蒽醌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3年 “阿霉素生产工艺及劳动保护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朱宝泉、李惠庭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
实验药厂更名为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亚东药业公司。现为上海医工院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下属公司。

1994年 许文思、周后元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5年 国家计委批准在我院建立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降血糖药格列齐特的研制”、“盐酸地尔硫卓及其片剂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6年 侯惠民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丙烯酸树脂的试制和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7年 名誉院长雷兴翰、童村铜像揭幕。
博士后流动站正式启动。
“抗肿瘤药紫杉醇的研究和开发”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头孢菌素C菌种发酵工艺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8年 新增药剂学博士学位点。

1999年 国家经贸委在我院设立国家医药工业信息中心。
“抗肿瘤药依托泊甙合成新工艺”获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
抗腰椎间盘突出症一类新药“注射用胶原酶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0年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我院药学一级学科单位。
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同创办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
由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所属的事业单位转制为中央企业工作委员会下属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
作为主发起人成立“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001年 和科技部、上海市政府等合资的国家上海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通过科技部验收并开始运行。
医药数字图书馆“医药之门”开通,现为“中国医药数字图书馆”

2002年 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国家GMP认证。

2003年 隶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2004年 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2005年 上海医工院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2006年 “环孢菌素A生产新工艺关键技术及其应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新头孢菌素——头孢硫脒”项目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

2007年 2月,王文梅以“结晶头孢硫脒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获得200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3月1日,在上海艺海剧院隆重举行建院50周年庆典。全国人大党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为我院建院五十周年题词。
3月22日,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丹华来院视察工作。
3月23-25日院信息中心与英国Scientific Update公司联合主办第三届国际精细化工技术培训。
4月,陈代杰研究员等人完成的“万古霉素产业化关键技术”项目荣获2006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谢保源研究员等人完成的“丙泊酚注射液”项目荣获2006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4月3日,许文思院士铜像落成揭幕。
5月20日,全国“释药系统技术研讨会” 在制剂中心召开。药品包装材料科研检测中心陆续通过两项国家认证,4月通过国家计量认证委员会复评审,获“计量认证证书”;5月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初次评审,获“实验室认可证书”。
7月19日,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李伟视察我院。
9月,国资委发布“央企科技创新能力排名研究”报告,我院2006年年创新能力排名第13位。
11月,国资委公布央企2004-2006年任期经营业绩考核结果,我院为B级,是转制院所中业绩较好的企业之一。
11月,上海市知识产权局批准我院为上海市专利工作示范企业。
11月,我院选举产生第八届工会委员会和第八届工会经审委员会。
11月,制剂中心建设项目通过预备期验收。我院通过首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申请,筹备成立“创新药物与制药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
12月,王文梅研究员获2007年度中国药学发展奖天力士力创新药物奖。

2008年 1月, 我院“万古霉素产业化关键技术”获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月,“结晶头孢硫脒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获得第十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6月,国务院国资委任命周斌同志为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院长(兼)。
8月,国家科技部批准医工院筹建“创新药物与制药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
9月,医工院和医工院前任院长朱宝泉被上海市总工会等授予“"2006-2007年度上海市职工最满意企(事)业单位”和“职工信赖的经营(管理)者”称号。
11月,医工院“重大疾病创新药物与制药工艺的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平台建设“项目入围国家科技进步奖自主创新企业项目的评审。
12月,“普利类药物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获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9年 1月,在2008年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由医工院主持开发的“普利类药物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获“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月,在上海市2008年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普伐他汀纳新工艺”获“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
3月,在2009年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大会上,上海医工院、上海现代制药公司双双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
3月-8月,我院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明确了 “以技术创新体系、自主成果产业化体系、人力资源培育体系为支撑,以特色发展、技术领先、市场拓展、文化创新为着力点,成为国内领先的高科技医药企业集团”为发展战略,并形成长效机制,积极推进落实整改。
4月,冯军同志荣获“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称号。
7月,现代制药产业工会成立。
8月,2009年科技工作会议暨“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动员会召开,对作为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16项重大专项之一的“重大新药创制”十一五规划“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大平台”工作实施动员和全面启动。
9月,在上海市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暨第四届上海工程师论坛开幕式上,陈代杰获 “第十一届上海市科技精英”称号。
——现代哈森荣获商丘市政府“优秀企业奖”, 被认定为河南省2009年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
——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中心为主干的核心成果培育体系,和以科研部室公司化体制转型为关键的研发体系的改革和发展又有新的推进:院药物制剂部整合进入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医工院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世界临床药物》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发展战略

一个目标:成为国内领先的高科技医药企业集团。

三个支撑体系:技术创新体系、自主成果产业化体系、人力资源培育体系。

四个着力点:特色发展、技术领先、市场拓展、文化创新。

领导班子

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党委委员、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王浩。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党委书记:何雯。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胡国梁。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副院长:张福利。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胡海峰。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党委委员、工会主席:陆稳山。

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财务总监兼上海医药工业研究所财务总监:王小坚。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2: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