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上海俄文学校 |
释义 | 学校简介上海俄文学校创办于1949午12月,即上海外国语大学前身。 1956年,上海俄文学校更名为上海外国语学院。 1963年,学校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列为教育部直属高校。 1994年,学校升格为上海外国语大学,并成为国家教委和上海市共建的首批学校。 1996年,学校被列为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 60年书香翰墨、桃李芬芳,学校已在社会上取得良好的声誉,在国际上获得了一定的影响力。 历史沿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中共中央华东局和上海市委决定在上海创办一所培养俄语人才的高等学校。学校以华东人民革命大学第四部为基础,于1949午12月正式成立,校名为上海俄文学校,最初校舍为宝山路原暨南大学二院,1950年2月迁至东体育会路原暨南大学一院,即现校址。 1950年,学校增设英语班,更名为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外文专修学校。 1951年4 月,建立东方语文系,增设缅甸语、越南语和印尼语。 1952年3月,南京华东军区政治部附设外文专修学校学员150余人并入该校。 1952午8月,学校已初具规模,设俄、英、 缅、越南、印尼5个语种。 1952午下半年,全国始行统一招生,同时开始院系凋整。根据教育部指令,该校东方语言文学系师生并入北京大学,只设俄语专业。9月,学校改名为上海俄文专修学校;11月,又改名为上海俄文专科学校,学制为3年。10月,经过全国第一次统考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正式入学。 1956午6月,学校先后招收7期学生共3998人,已毕业2087人,在校学生1900余名(含研究生),教师241名,其中苏侨教师90人,中国教师151人。 1956年6月,国务院批准我校增设英、德、法语专业,学制定为4年,正式改名为上海外国语学院。1957年,山东大学等院校的学生转来我校学习。 1958年,根据教育部关于全国外语院系调整方案, 上海第一师范学院外语系英语专业并入我校。同年,我校开办夜校部,设英、德、法、俄4个语种,第l批学员2200人入学。与此同时,该校接受上海市委财贸部和上海市外贸局的委托,开设外贸外语系,设英、德、法、 日、阿拉伯、西班牙等6个语种。 1961年初,上海外贸学院成立,该校外贸外语系6个语种的师生全部转入该院。 1962年, 上海外贸学院停办,其外贸外语系师生并回我校,学校重新恢复外贸外语系建制。 1963年9月,国务院批准该校为全国重点高校,直属教育部领导。同年,由该校和上海市教育局共建的附属外国语学校招生开学。 1964年,增设出国留学预备人员培训部。同年8月,上海外贸学院复办,该校外贸外语系再一次转回陔院。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该校被迫停课。 1968年8月,军宣队、工宣队进驻学校。 1970年开办试点班招收学员32名(设英、德两个语种)。 1972年2月,根据上海市教育局决定,上海外贸学院并入我校。同年5月,学校恢复招生,学制3年,从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招收新生入学,至1976年前后共收5批学生2542人。 1972年10月,在该校设在安徽风阳县的“五七”干校开办外语培训班,设英、俄、德、法、日、阿拉伯、西班牙等7个语种,连续3年共收上海地区应届高中毕业生600余名。 1976年10月,“四人帮”垮台;1977年恢复统考招生,11月,进驻学校的工、军宣队全部撤离。1978年,学制恢复为4年,并开始招收学位研究生,学校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正规。同时,上海外贸学院复校,有关人员转回该院工作。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学校于1979年恢复出国培训部,成立出版社及各类研究机构、图书资料中心和外语考试中心。同年,我校和徐汇区区政府共同创办分校(今为上海大学国际商业学院)。 自80年代起,学校为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需要,在办学体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总的目标是把单科性的专业外语学院逐步改办成多科性应用文科类的外国语大学。 1994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正式改名为上海外国语大学。同年,该校被列为国家教委和上海市共同建设的首批学校之一。 1996年,学校通过国家教委“211工程”的部门预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