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上东浦
释义

上东浦----粤东名乡,隶属汕头市潮南区峡山居委,位于峡山镇中心区通往两英方向的中段部分,交通十分方便。全村2000多户,11900多人。

改革开放以前,上东浦主要是以生产“砖瓦”为产业,乡里曾创建砖瓦窑数十家,以“砖瓦之乡“著称于四邻。尽管如此,经济并不是很发达,乡里大都是平房,很少有楼房。随着改革开放以后,有着发展意识和竞争意识的乡民敏锐地意识到“砖瓦”产业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于是,他们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的从事商业经营、有的创办工厂企业,经济一跃千里,呈现一片兴旺景象。1996年,该村被原潮阳市评为“达标单位”;1997年,被汕头市、峡山街道评为“发展乡镇企业亿元管区”;近年来又被峡山街道评为“先进单位”等。

如今,上东浦的企业越来越多了。已上规模上档次的企业就有40多家,而小型工厂、家庭作坊也有几十家,主要生产织布、印染、绣花、服装等产品,产品远销世界各地。如今的上东浦,已经是以“织布、印染、锈花”而著称四邻了。

上东浦乡地处练江之滨,练江上游支流锣鼓溪流经乡里,以其地处练江之上,锣鼓溪之东,水源充足而得名。乡创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公元一四四二年。古往今来,乡民刻苦耐劳,曾创建砖瓦窑数十家,以“砖瓦之乡“著称于四邻。又创办私塾教化乡民,惠及子孙。在改革开放之后,乡民继承艰苦创业的传统,发挥聪明才智,经商改善乡里风围,令经济呈现一派美好景况。

五百年古寨,礼仪之乡,人文昌盛,劳作之余,乡民素喜吹拉弹唱,自娱自乐。喜庆时节,鼓乐喧天,歌舞升平,万众俱乐。大锣鼓队,英歌队,腰鼓队,礼仪队,彩旗队,队队精彩,颇为壮观。不愧为文化之乡,气象万千。

拥有特色建筑风格:

下山虎,四点金

上东浦书记:

庄银松当20几年 庄厚永 庄儒明 庄军石 庄明溪

拥有学校:

庄儒富先生带领华侨港商投资建设,庄振任先生等出资。庄辉杰1980~1985带达濠建筑队承建

潮南区一级学校:潮南区峡山街道 上东浦小学暨潮南区峡山上东浦初级中学

庄勤栋编辑

上东浦庄源流:

潮阳县地处练江、榕江下游,南部有大南山,北部有小北山,两山之间为练江平原,小北山东侧为榕江平原,西接普宁,南邻惠来,北界揭阳,东北靠汕头市区,东南临海。因在南海之北,故名“潮阳”。

潮阳县境于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盘踞。春秋战国时期属岭南百越。秦汉属南海郡揭阳县地。东晋隆安元年(397)始置潮阳县,属义安郡。隋代属潮州,后属义安郡。唐代属潮州,永徽元年(650)并入海阳县,唐先天元年(712)复置潮阳县,唐天宝元的(748)复称潮州,潮阳县仍属潮州管辖,唐元和十四年(819)潮州刺史韩愈将原县治临昆山(今)和平镇练北村北面山麓)迁移到新兴乡(今棉城)。宁宣和三年(1121)因增设揭阳县,与海阳县并称之为“三阳”。元代属潮州路。明、清属潮州府。解放后属汕头专区和汕头市。1993年4月撤县设市,为省辖县级市,由汕头市代管。2003将潮阳市划分为潮阳区和潮南。并入汕头市,叙述姓氏源流。我们仍将居住在这一区域的庄氏,按照传统的说法,统称潮阳庄氏。

潮阳濠波庄氏

庄公从于南宋末随同张世杰等护驾入潮,后随陆秀夫等转战新会厓山,直至宋亡。庄公从潜逃回潮,路经潮阳濠波(今峡山)见此地一马平川,土地肥沃,遂居于此。继娶刘氏,生三子:德,宁,鹰。因此,庄公从被濠波庄氏奉为开基始祖。

到了第六祖庄鹏振,号文悟,又名梅陇。娶吴氏。分创上东浦(今峡山镇),被上东浦庄氏奉为再基始祖。上东浦村是濠波世系最大世系最大聚居地,现有裔孙1.3万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20:4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