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商业银行审计 |
释义 | 基本信息作者:汪叶斌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ISBN:7810447807 出版日期:2002 年1月 开本:32 页码:520 内容简介本著作将“系统审计”的重要观点贯穿始终,面对新经济和数字化的挑战,传统审计应与时俱进----向“系统审计”这种在系统科学及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审计模式进化。本书在审计理论上创造性地提出了“系统审计”的理论和方法,并成功地运用系统审计的思想和方法指导全书的写作。本书是中注协指定的培训教材,为国内从事商业银行审计的审计师提供实务支持。 作者简介汪叶斌,黟县人,浙大毕业,主要学术思想有一般平衡论的平衡哲学,包括:天道自衡论,四维一体理论、剩余智慧理论、存在模式理论、三我一体理论、平衡法则理论、平衡循环理论、自我平衡理论、事物对称理论、自然位置理论、万物玄同理论、平衡层次理论,以及平衡方法论等。 目录第一章 绪言 第一节 写作动因 第二节 基本架构 第三节 系统审计 第四节 系统思想 第二章 商业银行系统 第一节 商业银行具有系统性质 第二节 商业银行系统由决策、执行、监督 三个子系统组成 第三节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系统 第四节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系统 第五节 商业银行系统的环境 第三章 审计系统 第一节 审计系统概述 第二节 审计目标 第三节 审计工具 第四节 分析性复核 第五节 审计证据 第六节 审计风险 . 第七节 审计重要件 第八节 审计抽样 第九节 审计系统各要素间的联系 第四章 计算机信息系统下的商业银行审计 第一节 让算机信息系统下的商业银行审计 第二节 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内部控制 第三节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第五章 对商业银行系统实施审计时的 特殊考虑 第一节 商业银行审计概述 第二节 接受委托时的特殊考虑 第三节 编制审计计划时的特殊考虑 第四节 实施审计程序时的特殊考虑 第五节 与银行内部审计及监管机构关系的考虑 第六章 商业银行资产审计 第一节 商业银行资产业务概述 第二节 信贷资产审让 第三节 投资资产审计 第四节 现金资产审计 第五节 固定资产审计 第六节 无形资产审计 第七章 商业银行负债审计 第一节 商业银行负债审计的目标和范围 第二节 存款审计 第三节 其他负债审计 第八章 银行同业往来审计 第一节 目标与范围 第二节 操作规程和内部控制 第三节 实质性测试 第四节 银行同业往来确认程序 第九章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审计 第一节 国内结算 第二节 信用卡 第三节 国际贸易结算业务 第四节 结售汇业务 第五节 金融衍生业务 第六节 表外业务的审计程序 第十章 商业银行资本审计 第一节 审计目标和范围 第二节 资本金控制测试 第三节 银行资本实质性测试 第四节 巴塞尔协议 第五节 验资 第十一章 商业银行收入和费用审计 第一节 审计目标和范围 第二节 内部控制测试 第三节 实质性测试 第四节 商业银行盈利预测审核 第十二章 商业银行财务会计报告审阅 第一节 审阅程序 第二节 财务会计报表审阅可能要执行的 详细程序 第三节 财务会计报表审阅报告 第十三章 商业银行经营分析与评价 第一节 经营策略分析 第二节 会让分析 第三节 财务分析 第四节 前景分析 第五节 资信分析 第十四章 银行有效监管评价 第一节 由审计系统来评价监管有效性 是必要可行的 第二节 有效银行监管的前提条件 第三节 评价过程中应考虑的因素 第四节 关于有效银行监管评价标准 主要支持系统 主要参考书目 前言国内从事商业银行审计专业的外部审计师、内部审计师和 中央银行监管的官员约有20万人,所面对的国内现有银行机构 20万个,银行从业人员200余万人,有待审计的商业银行资产 达20万亿元。加入WTO后,我国很快会形成每年200亿元的 金融审计产业。所有这些都不能没有相应理论的支持。这是作 者的估计和判断。然而,浏览网上各大图书馆和书店,虽找到 上千种有关审计的书,而金融审计专业方面的书却寥寥无几, 名为“商业银行审计”的书几乎为零。如此庞大的专业队伍,如 此巨大的产业和市场,却是如此之弱小的支持理论,一种使命 感油然而生。尽管自知自己没有足够的能量来完成这一使命, 但愿通过自己的努力及此书的出版,能为金融和审计界的同仁 更好地解决商业银行审计理论问题提供一个平台。 支持本书的理论主要有三个系统:一是系统方法论,主要 包括—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和突 变论的思想和方法。系统方法论是一门横跨多学科、纵横人类 几千年文明成果的一种思想方法,用系统思想和方法来支持审 计理论,使人豁然开朗。二是审计准则系统,主要包括中国注 册会计师协会先后颁发的三批《独立审计准则》、国际会计师联 合会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颁发的《国际审计准则》等。这是审 计系统的游戏规则,是衡量审计行为的标准和尺度。三是巴塞 尔系统,包括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颁发的《银行内部控制框 架》、《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协议》、《贷 款会计、信贷风险披露及有关业务的稳健操作原则》、《有效银 行监管核心原则》及《核心原则评价方法》等文件。巴塞尔银 行监管委员会是国际间商业银行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它所制定 的游戏规则是全世界银行业的行为规范和衡量标准。 除上述三个系统外,支持本书的还有相关的法规,譬如: 《商业银行法》、《会计法》、《公司法》、《票据法》、《票据管理实 施办法》、《支付结算办法》、《支付结算会计核算手续》等;我 国商业银行现行的内部控制、规章制度、会计制度、业务操作 规程等;本书还汲取了国内外近年有关成果,譬如,近年在《金 融稽核监督研究》(中国金融稽核监督研究会)等刊物上发表的 有关论文。在此谨致谢意。 在本书写作的关键时刻,得到了刘明辉教授的指导,东北 财经大学出版社的编辑李智慧、张宏巍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 勤的劳动,借此深致谢忱。 “书到用时方恨少”,在写作中,深感本人功力不够,所掌 握的信息和知识量、所具有的思维水平和表达能力,给本书预 定目标的实现造成了一定的限制,字里行间,难免存在不当和 疏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00年6月 系统审计“系统审计”是汪叶斌在《商业银行审计》中提出的一个概念。作者认为,不论是审计的对象,还是审计系统本身都与自然界的生命系统有着类似的现象,那就是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需要和环境相适应,并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化。笔者在研究审计系统与环境的关系问题时,感到审计系统需要或正在发生进化,因为它所存在的环境已经或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审计系统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 审计系统是在一定的经济社会环境下产生,又在特定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和发展。它是环境的产物,必须和环境相适应,也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和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一样,审计系统的生存、生长受制于环境,但审计系统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改变环境。回顾审计系统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十九世纪中叶,在资本主义得到充分发展、取得工业革命成功的英国出现了现代意义的审计(称英国式审计或详细审计),当时的审计对象是会计账簿,审计的目的是查错防弊,所使用的审计工具是详细检查,审计信息的使用人是股东。 第二阶段是本世纪初,在资本主义发达的美国出现了以资产负债表为对象的资产负债表审计,它的目的是判断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审计信息使用人从股东扩大到全债权人(主要是银行)。 第三阶段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资本市场证券化,在美国出现了对损益表为中心的财务会计报表审计,它的目的是提出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审计信息使用人是所有的企业利害关系人,对上市公司而言就是社会公众。到了四十年代以后,由于跨国公司的出现,国际间资本流动频繁,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国际化的会计公司。 从上述审计系统从一个阶段向高一阶段的进化过程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两点结论: 一个是审计系统每一次进化都是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和任何系统一样,只有适应环境的系统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十九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得到充分发展,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就出现了英国式的详细审计。到了二十世纪中叶,随着企业大型化、证券化,经济活动剧增,审计师不可能对每笔交易都进行检查,审计系统就由详细审计进化到抽样审计。环境中有了跨国公司,它就进化为国际性的会计事务所。正是审计系统适应了它所生存的环境,才使得本身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进化后的审计系统又反作用于环境,对社会经济起了积极推动作用,成为人类经济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子系统。 第二是审计系统的每一次进化都有赖于相应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支持。从英国式的详细审计进化到资产负债表审计,是因为有内部牵制理论和统计抽样技术的支持;同样,从资产负债表审计进化到财务会计报表审计,是因为有内部控制理论和审计风险测试评价技术的支持。这是审计系统一次具有非常意义的“进化”,正是由于审计系统普遍采用了统计抽样技术和内部控制测试技术,从而使审计系统的功能大大增强,在大大提高了审计效率的同时,又有效地控制了审计风险。审计事业适应了大工业化时代的经济环境,并为经济系统做出贡献,而得以生存而且迅速地发展。此次进化,审计系统成功地应用了数学,这是审计系统成熟的标志。 同理,在人类步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审计系统面临着新环境的挑战:新经济和数字时代的到来,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网络化,银行全能化和资产证券化,这些将对审计系统产生重大影响。审计系统必须适应这种经济环境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 面对新经济环境的挑战,审计系统必须要有适应这种环境的进化,而要进化就必须有相应的理论和技术方法的支持。这个理论就是系统科学及相应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笔者把由系统科学和计算机技术支持下的、进化了的审计称之为系统审计。与之相对应的是传统的详细审计和内控审计。图1表达了审计系统的进化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系统审计”与“审计系统”是二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系统审计是指在系统科学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审计理论方法,表明的是一种审计理念,“系统”在这里作形容词解,它是相对于其它审计方法而言的。审计系统则是泛指审计体系,“系统”此处作名词解,包括详细审计、财务会计报表审计、系统审计都是审计系统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产物。系统审计的提出,仅仅是作者在审计理论上作的一点思考,并借此奉献给审计界的朋友。 为什么系统科学可以使审计系统进化而适应环境 一是因为在新经济和数字时代,审计师和审计系统所面临的对象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惟有用系统的思想和方法才能客观地认识这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系统科学本身就是一门综合了多学科的理论)。所谓系统思想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我们所要研究的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思路和方法。系统论从唯物辩证法原理出发,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提出了有关系统的基本思想,反映了各类系统的共同特征。作者感到,用系统思想作为研究审计工作的方法论,使人豁然开朗。 二是审计系统本身就是一个信息系统,它必须借助日益发展的信息技术才能完成搜集、处理、储存环境中惊人的信息量。详细审计、资产负债表审计和财务会计报表审计阶段的信息完全是依靠人工来处理,虽然五、六十年代以后,特别是近年来出现了运用计算机来处理审计信息,但主流还是通过人工来处理审计信息。而系统审计阶段的信息输入、处理、输出将主要依靠计算机技术,但计算机并不是审计信息系统,计算机仅仅是审计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审计信息系统采用计算机技术不仅是为了提高效率,更重要的还是为了适应环境、为了生存。 三是审计系统在整个人类经济系统中是一个控制子系统,它必须运用控制理论和方法才能行使其控制功能。 系统审计和传统审计比较两者的思维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传统审计的思维方式是:部分→整体。传统审计总是先分析对象的各个部分,然后再综合为整体。这种思维方法的局限性在于把分析与综合、部分与整体、原因与结果机械地割裂开来,认为部分是原因,整体是结果,部分决定整体。传统审计方法着眼于一个个要素,进而得出整体的性能,其逻辑结论往往是组成整体的要素好,整体的性能也就好。不论是一百五十年前的详细审计,还是目前的财务会计报表审计,审计师的思想方法都是从部分去推测整体,而系统审计的思想方法则是从整体到部分。详细审计是从每一笔交易→到账户→再到报表。财务会计报表审计是从通过对内部控制和控制风险的研究→抽取部分交易为样本→账户→最终证实报表信息的真实和公允性。详细审计和报表审计在研究审计对象经济活动时,只把各组成部分孤立地、简单地加起来,这并不能说明审计对象经济活动的整体性质和功能。因为各要素的简单相加,并不能构成一个系统。 系统审计思维方法则不同于传统审计,它的思维方式是:整体→部分。系统审计从整体出发,先进行系统综合,形成可能的系统方案,再进行系统分析。分析系统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模型,然后进行系统选择,实现最优化,重新综合成整体。系统审计方法的程序是:综合---分析---综合。它不仅着眼于个别要素的优劣,而且利用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观察和判断系统整体的性能。要素和系统不是一种简单的线性因果关系,系统的整体性能不单是取决于组成系统的要素,而且还有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系统审计方法正是在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中进行分析和综合,才能正确地认识审计对象的整体性能。系统审计把审计对象的经济活动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这一整体的性质和规律,只存在于组成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各个组成部分孤立的特征或者活动的总和,并不能反映整体的特征和活动。系统审计强调系统的整体性,要求审计师不能象以前那样,先把审计对象分成几个部分,然后再汇集起来。而是把审计对象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对待,先看整体,再看部分;先看全局,再看局部;先看宏观,再看微观;先看全过程,再看某一个阶段。从整体与环境、整体与部分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中,去揭示系统的特征和运动规律。对局部的研究必须放在整体中,从它和整体的各个部分的联系、制约中去加以研究。当然,审计师研究审计对象经济活动这个整体,并不是笼统地不深入具体细节去考察分析,一个正确地认识来自于从整体到部分,部分到整体的反复过程。 系统审计在研究问题时,把任何对象都看成是系统,然后着眼于系统和环境之间、系统和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要素的层次结构,这样就便于用数学方法从定性和定量的结合上研究、描述现实系统。系统审计比传统审计方法更能将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等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因而为运用数理逻辑方法和计算机开辟的广阔的道路。 当然,系统审计必须继承传统审计中的很多合理成份,系统审计是以传统审计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的,是传统审计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和美国式的抽样审计保留了英国式的详细审计中的精华部分一样,系统审计当然要保留财务会计报表审计中的一切精华内容。比如,统计抽样、内部控制测试和风险评估等理论和技术,在财务会计报表审计时代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未来以系统科学支持下的系统审计中仍具有重大意义。 系统审计进一步扩大数学的应用范围,不但对过去的经济活动要运用数学方法来研究,而且还要用数学的方法来研究未来;不但要继续用好概率论来支持审计抽样,而且还运用模糊数学、线性规划、最优化等更多更新的数学方法来支持审计系统。系统审计不但保留财务会计报表审计中一切精华的理论和手段,而且还吸纳系统科学及系统科学支持下的信息技术、计算机及通讯工具等先进工具,从而大大提高了自身适应环境和回报社会的能力。在系统科学的支持下,审计系统的功能起了质的变化。审计的功能从查账扩展到管理咨询;从信息反馈扩展到前馈预测;从事后反映扩展到风险预警。 系统思维要求审计师在实务中应站在相当的高度,从多个角度、多个方向上去观察审计对象。有时对一事物的认识感到模糊不清时,换一个角度也许立即就清楚了。苏东坡说“横看成岭侧成峰”就是这个理。不仅如此,审计师在认识被审计系统时,还应站在一个较高的层面上去观察和分析。对许多复杂、庞大的事物,站得高处一看就清楚了。 故事中的“神仙”为什么比人聪明,人间未来多少年的事情都算得出来,一是因为他们高在天上,把整体人间尽收眼底,看得一清二楚。人类用气象卫星来预报天气比较准确也是这个道理。二是似乎他们的信息技术和通讯工具比人类现在还要先进得多,需要什么信息,手指一卡或用某件“宝贝”就可以得到。“神仙”用得也许就是系统的思想方法,从整体上观察和分析人间的去向,得到的信息比我们充分,所以,能做恰当的判断。而人却“只缘身在此山中”,获得的信息少,反而不知道自己的事情。 所以,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不但要从整体上去认识事物,还要从不同的角度和一定的高度去认识、分析事物。从不同角度和站在一定的高度看问题是系统思想方法的一种具体应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