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汕头电视台 |
释义 | 汕头电视台是粤东地区最大的电视台,规模及技术设备居全国地市级电视台前列。汕头广播电视中心位于汕头市区西侧,占地面积38.6亩,总建筑面积32000平方米,总投资逾2.3亿元,由广播电视发射塔、中心综合大楼、综合剧场和其它配套设施构成,集广播电视采编、制作、播控、传输和综艺演出、办公管理于一体,是汕头市精神文明建设标志性工程之一。 概述汕头电视台是粤东地区最大的电视台,规模及技术设备居全国地市级电视台前列。汕头电视台 第一套节目(33频道)发射功率十千瓦,节目覆盖汕头全市及潮州市、揭阳市大部分地区和福建省东南部的部分地区,面积约一万平方公里,人口二千三百万人。覆盖率97%,其中城镇占78%,乡村占39%。地区电视机拥有数800多万台,节目信号完整送入汕头市和潮州市、揭阳市大部分城镇的有线电视网。 汕头电视台黄金时段绝对收视率稳定在36%左右,已成为粤东地区传播信息,沟通产销最主要的媒介。 汕头广播电视中心位于汕头市区西侧,占地面积38.6亩,总建筑面积32000平方米,总投资逾2.3亿元,由广播电视发射塔、中心综合大楼、综合剧场和其它配套设施构成,集广播电视采编、制作、播控、传输和综艺演出、办公管理于一体,是汕头市精神文明建设标志性工程之一。 下辖电视台汕头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汕头-1) 汕头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汕头-2) 汕头电视台影视文艺频道(汕头-3) 汕头电视台资讯频道(宣传广告的频道,内部频道) 发展历程汕头广播电视中心工程于1988年9月奠基。 汕头广播电视中心第一期工程--地面标高212米的广播电视发射塔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于1990年9月竣工启用,总投资约2600万元。汕头广播电视发射塔为粤东第一高塔,全国第十三高塔,发射塔由塔座、塔楼、高空球体、发射天线桅杆构成,塔体为热喷涂钢结构,可发射4套电视节目和4套调频广播节目,且具有可供开发登高观光游览的功能,被列为汕头新八景之“荧塔流云”。 汕头广播电视中心第二期工程—广播电视综合大楼于1996年建成投入使用,工程总投资约1.45亿元。综合大楼由两个半圆形建筑构成,并与广播电视发射塔塔座连为一体,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主楼高9层,拥有1个460平方米演播厅、4个120平方米电视节目制作室、8套广播直播室、4套广播节目制作室、1个120平方米广播录音棚,以及广播电视编辑、制作、播出、传输、技术配套设施用房和办公场所。 汕头广播电视中心第二期工程续建工程—广播电视综合剧场及其配套设施于1999年元旦建成启用,工程总投资约6000万元。综合剧场及其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7400平方米,拥有1个700平方米的多功能舞台,558个座位,配备了全数字式的摄像设备、吊臂式摄像机、数字式切换台、硬盘录像机和各类先进灯光设备,能满足高水平广播电视演播和大型综艺演出的需要。 目前,汕头广播电视发射塔发射汕头电视台3套自办节目,发射汕头电台1个中波(汕头电台新闻台)、3个调频(汕头电台新闻台、生活台、交通音乐台)共4套广播节目,同时通过微波正向传输广东电视台节目和广东电台节目。汕头市电视会议系统也以此为中心,通过微波联结金平区、龙湖区、濠江区、潮阳区、潮南区及南澳县。 汕头广播电视中心的建成和发展,使汕头人民广播电台、汕头电视台、汕头市有线广播电视台的节目制作、播出、传输技术和能力上了新的台阶,为适应未来广播电视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使汕头广播电视总体发展水平位居广东省地级市前列,在全国地级市局(台)中也处于较为先进的发展水平。 部门介绍总编室主要负责全台的行政工作及节目的安排、电视剧的引进等。 新闻部是电视台新闻宣传的核心部门,拥有专业、先进的电视新闻采访、制作设备,拥有全台人数最多的记者队伍。目前新闻部设有《汕头新闻》、《今日视线》二个新闻节目。《汕头新闻》主要报道有关汕头的时政、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新闻。《今日视线》以了解世情,关注民生为节目宗旨! 充分发挥电视特点,关注社会热点,评析新闻事件,对重大新闻事件、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社会现象及典型人物进行了详实的报道和有深度的分析。还根据十五大报告关于“积极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精神,积极而稳妥对社会不良现象以及个别基层干部违法乱纪的行为进行了报道,扶善抑邪。 节目开办以后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被誉为“汕头新闻界改革的一大亮点” 对外部对外部是汕头电视台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所制作的《潮汕风》节目大部分通过中央电视台、广东电视台的卫星发射向世界传播有关汕头的社会变迁、人文历史、风光名胜、名人盛事。 文艺部汕头电视台是粤东地区覆盖最广、电视综艺节目制作实力最强的电视台。属下的文艺部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共组织、策划、制作综艺晚会近六百台,其中现场直播的晚会近两百台。这累累硕果在地级电视台中也属少见。文艺部的编导们自豪地说:我们是名副其实的“身经百战”。的确,他们是佼佼者。 弘扬潮汕优秀文艺,推动潮汕文化发展,是汕头电视台文艺部全体编导一直的追求。多年来,文艺部配合市委中心工作,多次出色完成汕头市重大活动转播。他们开创性的策划、组织了连续四届的潮语歌曲创作大赛、潮汕方言小品大赛、潮剧小品大赛和汕头舞蹈大赛,为潮汕艺术形式锦上添花,有效地推动了汕头当地的艺术创作。其中《’98汕头舞蹈大赛》、1999年新年文艺晚会《世纪的彩虹》均获得广东省广播电视文艺奖“综艺节目”二等奖;《韩江花月夜》、《红头船》等多件音乐电视作品在全国城市电视台电视文艺节目展播评比中获奖。由吴汉坤、张伟光等编导创意、采编、监制的歌曲《潮汕人》、《工夫茶》、《不息的乡音》等分别获得中国广播新歌金奖和银奖。 《七彩荧屏》是文艺部的常规综艺栏目,1990年开办。近十年来,随着汕头电视台的不断壮大,《七彩荧屏》走过一条从“拿来主义”到自办自制的过程。1997年6月至1998年7月,文艺部共制作播出52斯《七彩荧屏 幸运欢乐夜》节目。到现场参加晚会的观众达9500人次,场场爆满。《幸运欢乐夜》以相对稳定的模式保持着轻松、娱乐的风格和文化档次。1999年《七彩荧屏 幸运欢乐夜》改版为互动娱乐节目《开心大赢家》,发挥了电视的娱乐本性,拉近了节目与观众的距离,收视率不断上升,成为新的收视热点。 汕头广播电视中心综合剧场和12讯道数字转播车的投入使用,标志着汕头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更上新的台阶。同时为文艺节目制作提供良好场所和技术保障,对文艺部提出更高的要求,文艺部将在新的时期加强精品意识,为广大观众制作出更加优秀的文艺节目。 发射台发射台是电视台的直属技术部门之一,承担着33ch和4ch的节目发送工作。33ch发射功率为10kw,采用目前世界上先进的意大利依泰克公司的IOT发射机,该机性能指标工作稳定、可靠。4ch发射功率为1kw。现发射塔为自立塔,净高212米,节目发送覆盖粤东绝大部分地区。 现有人员11人,具有专业技术职称8人,其中工程师2人,助理工程师4人,技术员2人。他们承担着日常播出及设备的检修维护工作,确保安全优质播出。 部门管理现已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电视发射机的各项性能指标及停播率始终保持在甲级以上,自行研制设计的《IOT电视发射机无线自动倒换电路》获省广电厅97年度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四等奖。 制作部制作部是电视台成立较早的一个主要技术部门。负责全台节目制作设备的购进、管理及维护;各种大型文艺及其它节目的录制、直播及制作,同时,担负着综合剧场、全台大小型演播厅、10讯道数字转播车及4讯道小型转播车的管理、使用、维护工作,以及对外开展技术交流、组织技术讲座等任务。 汕头电视台制作部现有视频、音频、电脑特技、舞台美术设计、灯光、机械等工程技术人员14名,是一支善打硬仗,能够应付各种突发情况的技术队伍。 播出部播出部自成立以来,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从早期自行安装的简单切换台发展到现在具有一流水平的播控设备。播出部负责两套节目的播出工作,采用具有世界水平的美国MASTER-21主控切换台,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自动控制,主要节目采用主流播出格式BETACAM-SP,广告节目全部利用硬盘录像机播出,并与广告部连网,自动生成播出节目单。此广告自动播出系统是播出部与广告部通力协作的结果,与传统播出方式比较有很大进步,杜绝了录像机绞带、堵磁头的现象,在播出前1分钟还可以改变广告节目单,极大的方便了广告客户,为台广告创收和整体形象作出贡献。 电视制作中心电视制作中心建立于一九九五年,拥有一支创作经验丰富的创作制作队伍和较高水平的电视制作设备。 中心成立以来,先后拍摄制作了十集电视专题片《话说汕头》、四集专题片《汕头见证》、大型系列专题片《潮人》,并与广东省公安厅、珠海电视台联合摄制电视连续剧《南国大案》。专题片《话说汕头》在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受到较高的评价。 今日视线是汕头市最有影响力的民生栏目,也是最具有标志性的新闻栏目之一,开始播放于2005年9月19日,是国内新闻栏目中比较年轻的一类民生栏目,收视率在全国同等新闻栏目中名列前茅。主持人许友文,陈维斯是潮汕地区比较著名的播音员。与其它新闻栏目不同的是,这是一档采用地方方言报道的具有地方性的民生栏目,并以平民化的视角,深入平民内部,用简洁易懂的地方方言,实事求是的把许多人们关注的焦点一一的披露出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