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丹动 |
释义 | 人物简介(Georges-Jacques Danton)(1759~1794)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政治家。今多译为丹东,生于香槟奥布河畔阿尔西,律师之子。1773年起在特鲁瓦接受宗教教育。1784年在兰斯获法学学位,后去巴黎作律师。1789年7月法国发生大革命,他应徵加入科德利埃区(Cordeliers)的资产阶级卫队,同年10月当选该区区长。1790年春他创建大众协会,即所谓「科德利埃俱乐部」。1791年1月当选为巴黎省行政长官。 主要经历1791年在科德利埃俱乐部和雅各宾俱乐部经常发表演说,大革命中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人物。同年7月17日国民自卫军进行大屠杀以后。丹东避居伦敦。后来他返回巴黎参加立法议会选举。在立法议会上,丹东当选为司法部长。 1792年9月当选为国民公会的巴黎代表。他采取和解政策,竭尽全力结束各革命政党间的一切争执。但是,这遭到吉伦特派的反对。1793年4月丹东成为第一届救国委员会(即公安委员会)委员(救国委员会是法国大革命的最高行政机关),实际上成为政府的首脑,主管外交和军事。他实行妥协和谈判的政策,试图通过所有渠道同敌人进行对话。1793年9月4~5日巴黎民众举行大示威,丹东发表演说,支持他们提出的全部要求。 1793年秋季,丹东的温和立场变得更为突出。由于坚决反对恐怖活动,他于11月21日回归故里。不久,他又恢复政治工作,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一位温和反对派的领袖。1794年初丹东及其友人采取了更强烈的批判态度,他们向革命政府的整个政策进行挑战。1794年3月科德埃派的主要领导人被处死刑。丹东受到几次警告,但是毫不畏惧。3月29日被捕,4月5日以“阴谋恢复君主制颠覆共和国”罪被送上断头台,时年35岁。据称被捕前愤然斥责逃跑者:“走?难道把自己的祖国也放在鞋底下带走?” 社会简评受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卢梭等人影响,崇尚自由、平等,积极投身反封建革命洪流。力主废黜国王路易十六,实行共和制,几度任革命政府要职,领导人民奋勇抗击欧洲封建势力的武装干涉,捍卫革命果实。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