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闪击战
释义

闪击战,由古德里安创建的战争模式。闪电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经常使用的一种战术,它充分利用飞机、坦克的快捷优势,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制敌取胜。闪击战三个重要要素:奇袭、集中、速度。

概述

闪击战——由古德里安创建的战争模式(英译Blitzkrieg或lightning war),也叫闪电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首先并且经常使用的一种战术,是以装甲部队为决定性力量,制空权为前提,不顾侧翼暴露的危险,向敌人后方做快速,大胆的袭击。它充分利用飞机、坦克的快捷优势,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制敌取胜。它往往是先利用飞机猛烈轰炸敌方重要的战略设施——通讯中心,把敌人的飞机炸毁在机场,取得制空权,并使敌人的指挥系统瘫痪。

闪电战就是将奇袭、快袭集中一起,像闪电一样打击敌人。可以使敌人在突如其来的威胁之下丧失士气,从而在第一次巨大的打击之下就会立即崩溃。

理论根据

1、德国军事家A.von施里芬关于采取战略迂回和包围, 实施速决歼敌的观点;

2、意大利军事理论家G.杜黑关于集中空军力量打击对方的重要政治、经济和军事目标而取胜的观点;

3、英国军事理论家J.F.C.富勒关于组织几路强大的快速坦克纵队,在航空兵强有力的掩护下,深入敌军纵深,直捣敌军司令部,使敌陷于瘫痪的观点。

闪击理论

战略层面

运用包含装甲部队、机械化步兵与炮兵,以及空军优势火力,于作战层面进行高度协同攻击。

扰乱敌人的部署,迫使对方改变正面武力,甚至达到使敌军在兵力组织与分配上自乱阵脚。

以侧面迂回方式,隔开并切断他们的兵力。

阻扰他们的后路。威胁他们的后路,使其与基地之间丧失联系与补给。

讲求速度。

闪电战的基础是机械化,前提是制空权,在于空,坦,步的协同配合,战术在于一点两面。找到突破点,由炮兵打开缺口,装甲集群进入缺口并发展战果,机动步兵跟进。找到突破口的两翼,空军打开缺口5-10分钟后,装甲集群随后攻击,后面紧随机动步兵。迅速破坏掉敌指挥中心,通讯枢纽,交通枢纽。陷敌于瞎子、聋子的局面,并配合正面部队迅速合围敌主力步兵集团。飞机、坦克和机动步兵速度都很快,火力也够。但前提是 要保有制空权,然而德国后期遇到了拥有空中优势的美国空军,无法使用闪击战。另外此战术对后勤依赖度非常高,一旦汽油和弹药粮食供应不上, 就会被歼灭。

战术层面

由于闪电战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无比的威力,因此在大战结束之后即受英美等军事学者热烈研究,在战术上勾勒出一个详细的面貌现已不是难事。关于战术上的细节,根据各家的说法,综合整理一个对闪电战的全貌概述。“闪击战”大略可略分以下几个阶段:

集结

(Aufmarsch):意即在攻击发起前夕,将兵力彻底集中于一个狭窄的正面上。 由于该战术需“形成重点”(Schwerpunktbildung)之故,真正的攻击正面还会比集结面更窄。

展开

(Gefechtsstreifen):为了突破后维持必须的冲力,机械化部队将会成梯次纵深部署。

突破

(Einbruch):使用形成重点后所造成的压倒性优势武力,以决定性的冲击力突穿敌人战线。 突破的任务一般交给战车部队担任,战车部队将以营或连级单位组成“宽椎型”(Breitkeil 倒三角形,德军战车部队最常使用的攻击队形)或者“椎型”(Keil正三角形)进行突破。不过若想保留装甲兵的实力以供往后作战计,亦有将突破任务交由步兵担任,待步兵突穿后装甲兵才由缺口投入,接着机动向敌后挺进以扩张战果的事例。

突穿

(Durchbruch):此阶段是突破之延续。在完成突破之后,装甲部队主力以及其他机械化支援单位会穿越打开的缺口,并进入敌人战线开始向敌后深入。 此时各部队指挥官会在部队先头,以其自身之观察掌握全局并随时将敌情向后回报。突进纵队中除了战车外,尚会编入战斗工兵、装甲步兵以在任何情况下对前进中的战车单位提供支援,他们通常都乘坐在半履带装甲人员车辆上,战斗工兵则携带各种器材甚至架桥装备以克服一切天然或人工障碍物。

击虚与钻隙

(Die Flächen und Lückuntaktik):突破时期结束,开始全速向敌后方做大纵深的突进。这样的做法扬弃了传统的向两翼席卷的战法,不过这算是法国人所创的较快捷的方法。

一旦通过突破口后,各纵队即成扇形展开,沿着若干向前延伸的平行道路向前分散推进,以避免交通壅塞现象发生。先头通常由侦蒐部队组成的前卫尖兵,他们在前方或侧翼上搜索前进,进行寻找开放道路、侦测敌情,并提供预警并抢占如制高点、桥梁等重要战术要点。突进纵队便会依照他们的情报,选择适当、无敌方顾虑的路线前进。面对敌人时,如无须做战斗时则尽量避免,选择绕开,尽可能采取迂回渗透的手段,只有在没有办法的情况才实施战斗。至于绕过的敌人则由后续部队赶上肃清之。由于持续不断的运动,战斗时将以机动炮兵或申请战术空军火力支援攻击。这支深入敌后的机械化大军并不顾虑逐渐延长的暴露侧翼,因为快速的机动将提供他们足够的保护。如非得已,突进部队将不会离开道路做越野运动,因为这会产生不必要的延误。在领先挺进的装甲部队后面则是机械化步兵部队,以填补装甲部队推进后产生的空隙,后面才是徒步运动的一般步兵师。机械化部队的补给车队也沿着同一条交通网以追赶战斗部队。为了要在少数可用的道路上运动上千辆的车辆以维持其攻势的高度动能,因此交通管制亦将格外重要,工作也极端复杂。

席卷

(Aufrollen):这是“闪电战”最后一个阶段。现在整个突进部队将以敌人的交通线为目标,进行分割并包围遭孤立的敌军主力。 除了1940的敦克尔克包围战是利用英伦海峡进行单翼包围外,几乎二战所有的“闪电战”皆是以两翼进行包围作战。待双钳合围后,剩下的工作就是围歼包围网内的敌人。此工作通常都交由步兵部队担任,装甲部队则从前线补给整合战力后再继续往下一个目标推进。

战例

最初用于波兰。1939年9月1日4时45分,德军以其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德国装甲部队与空军构成的快速纵深挺进力量,将陈旧庞大的波军迅速撕裂、合围,至10月 5日,波兰战役即告结束。波军6.6万人阵亡,20万人受伤,69.4万人被俘,而德军仅伤亡 3万余人。

二战初期,A.希特勒基于上述理论,主张先发制人,集中陆军和空军,象漆黑的夜里突然闪电一样地打击敌人,攻势凌厉,似乎无往而不利。1939年9月至1940年6月他用闪击战占领了波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法兰西等国。具体是27天内征服了波兰,1天内征服丹麦,23天内征服挪威,5天内征服荷兰,18天内征服比利时,39天内征服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

1941年他再次用闪击战进攻苏联,但在苏联人民的坚决抵抗下,最终遭到了失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随着导弹核武器的发展,闪击战仍被超级大国视为一种有效的战争样式。

发展

闪电战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英国人富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提出的关于机械化战争的理论。装甲车辆的出现,以及内燃机广泛运用于战争,导致陆战产生根本性变革。军队的运输能力,行军速度,防护能力,突击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所以军事指挥、战略战术也必然将随之发生变化。富勒提出组建以坦克为核心的,由职业人员组成的小型精干的机械化装甲部队,集中灵活机动、防护力强、火力猛烈的特点;强调发挥装甲快速机动能力,像火灾初起时就扑灭火灾一样,在敌人尚未准备好的时候就通过迅速坚决的行动,攻占战略要地或切割敌人的防御;以瓦解敌人的士气,迫使敌人屈从于己方的意志为目的,而不是像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那样强调从肉体上消灭敌人。富勒的机械化战争理论可视为闪电战战术的理论雏形。

20世纪30年代,纳粹德国的古德里安和苏联的图哈切夫斯基等军事家进一步发展了机械化战争理论,提出了装甲部队必须独立编成,并集中运用的原则,而不是分散配属给步兵部队。这期间,纳粹德国和苏联开始出现较大规模适应的机械化作战编制,各国普遍装备了坦克和各种装甲战车,并且在作战构想中开始运用坦克、飞机、步兵和炮兵的协同以达到快速致胜的目的。

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的序幕,德国充分运用其在航空兵、装甲兵上的优势,快速突破波兰部队的防御后纵深迂回到波兰防线的后方,分割包围了大批波兰部队。合围中的波兰军队不仅丧失了补给和通讯交通,而且由于战线后方被占领,失去了退却到国土纵深休整补充的能力,因而大批被德军俘虏。仅仅28天后,波兰首都华沙被攻克,36天后,波兰有组织的抵抗被完全粉碎。

波兰战役被视为闪电战的开山之作,其后德国入侵挪威和比利时、荷兰、法国都采用了类似的战术,即大规模集中运用坦克和机械化部队、与航空兵和伞兵高度协同、实施突然攻击、快速突破、纵深迂回包抄。从而在精神上瓦解对方的战斗意志,这种作战形式被称为“闪电战”。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时也采用这种战术,在初期取得很大战果。

弱点

闪电战的最大弱点有二:

与留在后方的敌军部队只要没有被完全消灭,容易向后方发动反攻。

由于闪电战的快速进军,补给线一夕之间被迅速拉长,一旦补给跟不上,前方部队容易成为强弩之末,攻势停滞,就可能受到反攻。同时,补给部队也容易受到反攻力量攻击。

如果游击战、反击战和巷战使用恰当,则可能克制闪电战。

历史渊源

德军步兵战术

很多人谈论二战德军的闪击战的时候,往往和坦克联系在一起,似乎是机械化战争理论的出现和发展导致了“闪电战”理论的形成,然而,实际上闪电战的出现早于任何机械化战争理论,现代意义上的闪击战,是在20世纪初,由德国军事家冯。施里芬提出的。 “闪击战”是由“闪电”和“战争”两个词组合而成,是形容行动犹如闪电一样迅速,给敌以措手不及的迅猛打击。其实质是利用攻击的突然性、兵力兵器优势等因素,从战争刚开始时就给敌战略第一梯队(掩护部队)以决定性杀伤,然后向敌国腹地迅猛进攻。在敌人动员和使用其军事和经济潜力之前,将其粉碎。

德军根据此理论,在一战前就制定了大名鼎鼎的“施立芬计划”。按照施立芬计划,在战时出动5个集团军穿过比利时,5支大军齐头并进,其右翼进攻速度要快,左翼速度比较慢,这样当右翼包围巴黎的时候,左翼部队就可以对试图救援的法军主力以逸待劳。而预计法军主力在开战后将全力进攻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在这里仅仅有第六和第七两个集团军,施立芬的目的是利用右翼的快速战略迂回,就像一闪旋转门一样把法军主力消灭在野战中。因此,在行动中,德军作战的核心思想是包围战,既不断向敌军侧翼迂回,遇到不易攻击的目标便绕过。这样可以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搅乱敌军的防御体系。在这一阶段,骑兵是德皇威廉二世最给予厚望的部队,因为在普法战争中,骑兵的迂回作战就为歼灭法军起到了很大作用,因此德皇很希望能把那次战争简单的重演。但是,此时的欧洲毕竟不同于1870年的普法战争。新式火炮和机枪的大量应用导致进攻方面对的阻力大为增加,而此时德国仍习惯用增强进攻兵力的密度提高进攻效率。在第一次伊普雷运河战役中,德军士兵在协约国军队的机枪和训练有素的英军步兵射击下尸积如山,很多英国战地记者对德军士兵的印象就是他们是机器人,在战场上毫无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对于德国来说,如此惨重的伤亡使得他们称此次战役为:无辜者的大屠杀。

事实上,德军士兵的战术素养很高,只不过对于那些作为旋转门门板的士兵,除了向前冲击毫无选择,对于资源匮乏的德国而言,停下就代表着坐以待毙。而在阿尔萨斯和洛林同法军主力周旋的第六军和第七军的战士,却表现了很大的灵活性。他们不断派出连排级别的小部队向敌军侧翼渗透,并且通过这种渗透袭扰敌军的进攻节奏。下面的一个小战例就很能说明问题。

1914年8曰20日,一个法军步兵连参加了对阿尔萨斯的一个山脊的攻击。进攻路线是一个曲线,在法军向进攻发起线前进的时候,德军小部队利用树木的掩护,向两侧渗透。当法军跨过曲线的底端。德军的交叉火力就开火了,此时一个法军排长命令手下人以散兵线向山顶冲锋。由于越向山顶接近,队形越密集,法军的伤亡也越来越大,更多的法军士兵也就暴露在德军火力下。根据平时的训练,法军开始蹲姿进行还击。但是在短短几分钟后,法军的凝聚力就荡然无存。他们发现敌人的火力来自四面八方,因此不少人认为保命成了更实际的问题,因此一些士兵开始不听命令后退,随后变成了全线溃退。那个年轻的连长很快发现只有他一个人在交叉火力中。在战斗结束后,他沮丧地对自己说:“1870年又开始了。”然而,尽管德军左翼拖住了法军主力,但右翼的进攻还是被遏制了,双方开始了堑壕对峙。在那个时代,勤奋的防守者很容易取得上风。由于日复一日地增强防御体系。一战西线的堑壕体系往往达到3条主壕之多。在第一道主壕之前,还包括掩体,碉堡,等火力支撑点。更外则是铁丝网,鹿砦和chevaux aux frises(好像是法军特有的障碍物)。数百门大炮和机枪组成的火力形成了数公里纵深的“无人区”,而且随着更多机枪火炮源源不断的运往前线,无人区日复一日变得几乎不可能突破。

战术思想变化

在最血腥的堑壕战--凡尔登战役结束后,德军内部开始反思以前对坚固堑壕体系的突破造成的伤亡太大。首先,部队在突破无人区的时候,要遭受敌人非常密集的火力,而既便到达敌军堑壕,筋疲力尽的部队还要同敌人进行白刃战,就算部队很幸运地攻占了敌人的阵地,一旦后继部队未能跟进,则前方部队很难有自主作战的能力,很容易被敌军预备队赶出所占阵地。另一方面,步炮的协同也有很大问题,之前的炮火准备,是在严格按照时间表和作战计划实施的,(二战苏军也还是如此)一旦步兵进攻节奏跟不上时间表,炮火的准备很难对步兵提供有效的掩护。

针对这些缺点,德军改进了它的步兵装备。这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装备是火焰喷射器的出现,在 1915年冬季,德军的单兵装备还基本是步枪和刺刀。这种武器在堑壕战中显得笨重且效率不高,而火焰喷射器则可以让小部队获得相当的面杀伤手段,在打扫战壕的时候,使守方很容易处于不利地位。另一种新式武器是克虏伯开发的37MM炮,这种炮很轻便,突击部队可以利用它近距对付敌军的火力点。战术的改进首先是来自炮兵,炮兵弹幕徐进射击 的发明,使得敌军不容易向被进攻的阵地投入增援兵力。其次是迫击炮大量应用,直射火力打击不到的堑壕变得不再安全。

以上这些对“突击群战术”奠定了基础,不过,最终这种创新还是来源于实战中的下级军官。在 Argonne 和 Vosges(凡尔登战役结束后的战斗)的战斗,对 Rohr上尉的战术思想影响很大,后来此人提出了渗透战术的原则,并得到了德军高层的重视,当然很多下级军官都在考虑类似的战术,其中比较有名的是124 步兵团的埃尔温,隆美尔中尉。“突击群战术”又称“渗透战术”(Stormtroop tactics),其核心是利用小的作战单位,利用对方防御的间隙和接合部,渗透到对方的防御体系当中,打击重要目标,切断交通线,割裂防御部署之间的关系,为正面的攻击创造条件。根据这个思想,在进攻发起前,先经过密集的炮火覆盖,接着在弹幕徐进的掩护下,德国派出数支精良的小分队,即所谓“强击部队”或者有人译为“突击部队”或者“风暴部队”的。这些部队在突破无人区的时候可以交替掩护,并绕过敌军火力支撑点,迅速通过敌军防御部队的间歇突破到敌军纵深,切断敌军通讯。而后大部队才发起攻击。

由于在这种战术中,强击部队要突破敌军防线并在缺乏支援的情况下作战,因此他们的装备和战术都与之前的德军步兵有很大不同。首先是强击部队里有前进控制官,他的作用是利用电话(用无线电的很少)同本方炮兵进行密切联络,不再按照既定时间表而是实际需要为强击部队提供炮火支援,当然电话的作用距离是很有限的,因此他们更多的是使用信号弹和信号火箭指示目标。此外,强击部队除了战斗部队和协调官以外,还有工兵,基本的后勤医疗单位,以及通讯部队。实质上他们是一支袖珍的合成部队。其次,强击部队的武器已经不在是一律的步枪加刺刀了。他们装备了手榴弹,手枪,短刀,还有尖形铲。如果是军士,还有轻重机枪,一个榴弹发射器,一个轻迫击炮,一具火焰喷射器。此时,强击部队的体制也变成了分队,分队的士兵基本装备不再是步枪而是伯克曼MP-18冲锋枪,一个分队就拥有完整的步兵火力配系,可以坚持独立作战。

突击群战术

对于英法等西方军史学家而言,突击群战术又被他们称为“胡蒂尔战术”。这是奥斯卡·冯·胡蒂尔(Oskar von Hutier)将军(1857-1934)在一战中对突击群战术的应用最为成功,尽管他对这种理论的发展没有任何直接贡献。胡蒂尔生于一个军人世家。他的祖父曾经和拿破仑战斗过,而且他的父亲也在1870-1871年间参加了普法战争。埃利希·冯·鲁登道夫,德国军队的第一军需总监则是他的表兄弟。在里奇特费尔德士官学校受训时,胡蒂尔即被保罗·冯·兴登堡视为一位非常有前途德军官,这是他军事生涯中最早的亮点。在士官学校毕业后,他进入总参谋部并随后交替担任参谋和前线指挥官两种职务。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行,胡蒂尔首先在第一次马恩河战役中于冯·布洛的第二集团军中担任职务,负责指挥第一近卫步兵师。1915年4月,他调往东线在艾克豪恩的第十集团军中指挥第二十一军。1917年1月,胡蒂尔被指派指挥位于里加以南多瑙河一带的D集团军,以便在三个月后指挥第八集团军。正是在指挥第八集团军期间,胡蒂尔建立了使其留名战史的声望。

在里加战役中,胡蒂尔面对的是俄国帕尔斯基将军指挥的第12集团军,编有161,000人、火炮1149门,机枪1943挺。而第8集团军下属3个军,约6万人,火炮2000门,机枪2000挺。1917年9月3日,胡蒂尔的军队占领了里加。到3天后战役结束,第八集团军以4000多人的损失造成俄第12集团军2.5万人的损失,并推进到里加湾海岸。9月6日,胡蒂尔因其杰出成就荣获著名的“蓝马克斯”勋章。不过,这种突击群战争登峰造极的要数德军在1918年在西线发动的春季攻势,西方军史学者称为“和平攻势”。在这次战役中,胡蒂尔指挥新编第十八集团军,充当于1918年3月由鲁登道夫发动的德国大规模春季攻势的先锋部队。参加攻势行动的部队有三个集团军,北面是冯·贝洛将军的第17集团军,中间是冯德尔马维茨将军的第2集团军,胡蒂尔的第18集团军位于最南侧。3月21日,胡蒂尔指挥5个军、27个师沿着索姆河两岸向海岸进击,同时向北和向南展开,获得了蔚为壮观的初期成果。他所直接面对的敌人是英国将军休伯特·高夫指挥的由12个师组成的第5集团军。通过再次充分使用渗透技巧,他的军队捕获了 50,000俘虏并非凡地推进了60公里。他的军队移动的如此迅速以至于负责侧翼的其他部队被远远的抛在后面。两天后,他被皇帝迅速授予橡叶奖章。不过这时胡蒂尔的推进已经开始减缓并最后在日益增强的英法军队的抵抗面前停顿下来,这主要是因为难以通过古老的索姆河战场保证补给。3月27日,胡蒂尔向法国首都进行了一次最深入的挺进,他部下的几个师攻占了距离巴黎约32英里的蒙迪迪埃镇。4月4日,他被迫停止于蒙迪迪埃和莫勒伊以西。胡蒂尔进攻的停止暴露了“突击群战术”的一大弱点,就是对后勤补给要求比较严格,由于强击部队实质上是小规模合成部队,它对于后勤的物资也不是单一的步兵为主的传统部队所能比拟的。而此时的德国,他们不可能继续维持攻势所必须的后勤补给。

机械化闪击战

突击部队的存在源于对进攻速度的渴望,由于强击部队的进攻速度总是快于友军,因此他们需要自己的突击和掩护部队。在古德里安组建装甲军的时候,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要装备两种坦克,一种是突击用的,另一种则是支援型的,前者成了III式坦克,而后者成为IV式。

在坦克等机械化战争装备的推动下,战场上的机动不再局限于人和马的速度,因此突击行动的突然性大大提高,以坦克为主构成的装甲机械化部队不仅具有猛烈的火力,而且,能实施快速深远的纵深机动作战。这种将强大的打击力迅速作用于敌,使其抵抗和防护都变得无能为力的“坦克战”,是以往战争所无法比拟的。飞机呼啸而至,象冰雹般连续投弹,摧毁、杀伤、破坏敌工事、设备及有生力量;在这咄咄逼人的火力攻击之后,装甲机械化部队突然出现,在敌尚未从巨大的心理震撼中恢复之时,以催枯拉朽之势,扫荡敌阵地,直插敌纵深,物质的摧毁与精神的威慑双管齐下,成倍地增加了打击强度,迅速地赢得战役胜利。实际上,坦克集群和风暴部队的作用是一样的,只不过它的机动性,火力,和防御力远非步兵可比。因此二战初期对法作战中,几乎同样的战略,德军就得到了和一战完全不同的效果。

剖析

折叠空间

“时间就是军队”,“时间就是胜利”,争取时间和夺取空间是军事对抗的重要内容。在时间上先敌一步,可以得先机之利。在“巴巴罗萨计划”中,德军仅3个星期即在苏联境内推进纵深达400~600公里,其成功的原因是:

(1)“适时”;

(2)出人意料的主攻地点;

(3)欺骗活动;

(4)新的坦克“战术”。

(5)陆军拥有优势空中支援

德军闪击战应用军事科技的新的优势,依靠坦克集群的快速突击,以及飞机的空中火力和纵深机降、伞降的高速配合,形成威力巨大的现代“撞城锤”。由于时空关系的改变创造的新的作战理论,产生了时人难以想象的作战效能。

最大冲击力

《孙子兵法》进攻战的一个重要思路是——以极快的速度突袭敌军,致使敌军未反应过来就以取得约半数的胜利。书中写道:“进而不可御者,速也。”并对快速产生的冲击力作了至美的比喻:“激水之急,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

根据战争力学理论,军队战斗力取决于兵力、机动力和冲击力,而机动力和冲击力的大小都与速度有关,速度越快,冲击力也就越大。二战初的闪击战依靠装甲集团高速度、大纵深的突袭,产生的冲击力在军事史上堪称空前的。

精神力转化

在闪击战理论中,精神对作战的胜利可谓是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为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从西方的克劳塞维茨到东方的毛泽东,许多杰出的军事家都十分关注作战突然性,指出突然和不意,可以弥补兵力的不足。其二为震慑。美军在伊拉克战争的作战计划之一名为“震慑”行动,其实在闪击战的设计中,“震慑”正是希特勒、古德里安等追求的效果。二战时德国发起闪击战时其坦克数远不如英法联军,甚至被称为“穷人的战争”,然而“穷人”打败了富人。在西线闪击战中,法军大批部队被震慑住,法国战士丧失了作战意志,被俘人员竟多达150万。

闪击战的克星

为什么闪击战在二战初期产生了巨大威力?为什么二战中期的闪击战又均以失败而告终?

西方“兵圣”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顶点理论认为:“胜利常常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有一个顶点”。这个“顶点”,主要指的是作战强度和作战限度。由于顶点的存在,发起进攻的强者,到达顶点后,便会逐渐由强变弱,防御的弱者,若注意积聚力量的话,将可能逐渐由弱变强。闪击战尽管有突然性和高速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力,但毕竟这个冲击力有个极限,终究有个顶点。战争的最终胜负并不是单单取决于冲击力,还包括许多其他方面的要素。当德军深入苏联腹地,兵临斯大林格勒时,由于战争的非正义性(主要是暴行导致的抵抗)、自然条件的恶劣、后勤补给线的困难,特别是苏联军民高涨的爱国热情、强大的工业能力、正确的战略部署、经过调整并适应德军战术的新型军事理论和逐步装备先进武器的军队,以及美英和中国的支持等,使得闪击苏联的侵略战争在斯大林格勒由“顶点”跌落,从而开始走向失败。

二战后,虽然再没有像二战那样大规模的闪击战发生,闪击战其实在现代局部战争中处处可见其影子。特别是当现代战争插上信息技术翅膀后,突如其来的闪击战变得更加可怕。在计算机技术的武装下,空中力量的机动力、火力、防护力,已经远远超出二战时地面的装甲集团,体现出诸多的新优势:速度之快、机动能力之强,使地面防御力量几无还手之力;远程精确打击与火、力、快速机动能力的完美结合,达到了“动如雷震”、“斩首”、“震慑”的效能;空中力量在c4isr指挥、控制、侦察等系统作用下,能量发生空前跃升,形成超视距攻、防一体的作战系统,对战争命运甚至起到决定性作用。

需要警惕的是,现代战争中“战争顶点”已在高技术下变得难以利用,战争的“非接触式”、“非线式”、“非对称”,让弱小的一方“以劣胜优”的余地越来越小。那么防范闪击战的出路在哪里?唯有加速新军事现代化,未来化,在军事思想上断不可输给对手,在编制体制、武器装备、教育训练等上,也励精图治,形成对手不敢轻举妄动的优势,使敌无机可乘。

当闪击战插上信息的翅膀后,需要我们给军事思维插上信息的翅膀,不仅仅是贴着“信息”标签的名词的变化,必须有全新、敏锐而不保守的哲学头脑,需要居安思危而不是歌舞升平的危机意识。但是闪击战靠的是速度,如果不能个一鼓作气胜利解决,那么后果严重!

风林火山

闪击战犹如中国古代兵法<<孙子兵法·风林火山>>

风林火山(罗马音:Fūrinkazan;日语假名:ふうりんかざん)的概念出自于《孙子兵法》,原典是《孙子兵法·军争篇》: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霆。

其疾如风:军队的行动要反应迅速,犹如疾风掠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战胜敌方。

其徐如林:当军队缓慢行军时,犹如静止的森林,肃穆、严整,不惊动敌人,不打草惊蛇。

侵掠如火:当进攻敌人时,要如同燎原的烈火,以锐不可当的攻势结束战斗,取得完全的胜利。不动如山:当军队驻守时,要如同山岳一样,严阵以待,随时做好投入战斗的准备。

难知如阴:当军队隐蔽时,要像阴云遮天不见日月星辰一样。

动如雷震:当军队行动起来,犹如雷霆万钧,勇猛迅捷,使敌无从退避。

《孙子兵法》作为中国军事学的基础,其思想已经溶入到中国军事理论的方方面面,所以已其中的某一点作为指导在中国宣传的并不多。由于日本军事远远落后于中国,而战国时代的大名武田信玄比较早的领悟了要领,提出了“风、林、火、山”的口号,在军事理论贫乏的日本战国时代,开创了一个新纪元。

据史书记载,《孙子兵法》传入日本是在公元735年,既唐朝开元二十三年,在中国留学的日本学生吉备真备将《孙子兵法》等中国兵书带回日本。《孙子兵法》传入日本后作为秘密的珍藏书并未迅速传播,直至战国时代才公开运用。

《孙子兵法》传入日本后一直作为朝廷与兵家的“密笈”不向外传。长期以来,中国兵法在日本被一种神秘主义的色彩所笼罩,当时流传的只有中国的兵阴阳家(1)兵书,其日译本书名为《训阅集》共120卷。而一同传入的《孙子兵法》、《六韬》、《三略》则视为秘不外传的书籍。同时,兵阴阳家的迷信成份也妨碍了《孙子兵法》的传承与应用。甲州派兵法家香西成资在《武田兵述文稿》中指出:“大江维时(可能是假托的人名)归朝以后,以文武辅佐于朝廷。于是兵家之徒,请学其法(指《孙子兵法》、《六韬》、《三略》)。大江维时秘此法而不传于人,别以兵阴阳之书为日本文字,作《训阅集》120卷以传于世。是所以欲惑人之耳目而不使知兵法之实事也。”据称,《孙子兵法》存于大江世家,后传到了大江匡房(1041~1111)之手,此后又从匡房传到源义家,进而碾转传到甲州武田源氏。从此《孙子兵法》得以在甲州派中流传、继承和运用,其后裔武田信玄是其家传兵法的继承人,并在战国时代的战争中充分运用了《孙子兵法》。

日本的战国时代是指室町幕府末期应仁之乱(1467~1477)后的一个世纪。在长达100年的战国时代,群雄割据,烽烟四起。在此期间,武田信玄(1521~1573)因与上杉谦信长期作战而闻名,尤其于1541年信玄成为武田家族首领之后,在与谦信争夺关东霸权时,威名大振,对织田信长形成一种威胁。最终,在征讨信长的过程中,信玄于军中病逝。武田信玄在作战中能充分运用《孙子兵法》,最著名的是他所制定的突击旗,其上援引有《孙子兵法·军争篇》中“疾如风,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14个大字。如今这面原旗仍保存在日本盐山市云峰寺中,或许是武田信玄于1551年在此出家为僧的原故。学者认为,武田信玄所归纳的“风林火山”的战略是表现出《孙子兵法》常变一体、静动一元的特色。武田信玄的兵法在慎战、全胜以及不战而屈人之兵方面与《孙子兵法》有共同之处。

同名游戏

游戏概况

中文名称:闪电战2

英文名称:Blitzkrieg2版本:[Clone版]增加升级补丁

发行时间:2005年

制作发行:Nival Interactive

CDV Software Entertainment

语言:英语

简介:

开发:Nival Interactive

发行:CDV Software Entertainment

容量:4CDs

语种:英文

平台:PC

类型:Strategy

mod: 《帝国的覆灭》(又名《帝国之秋》)、《解放》、《大战役——诺曼底登陆》、

《大战役——托卜鲁克》、《大战役——斯大林格勒》

游戏简介

《Blitzkrieg II》里可控制的作战单位将达到300个,分为60种不同的类型,海军和可操作的空军也会首次出现在游戏中,还会增加一部分日本的坦克和步兵。这些作战单位还将由真实数据造成,大部分数据与一代相同,有些的能力被改变,有些则被增加了能力,它们能通过战斗来增加经验、提高等级。游戏增加了采集资源系统,它能利用资源来提升部队的能力。《Blitzkrieg II》采用了全3D的图形引擎,建筑物、场景、作战单位的模式被设计成3D模型,天气变化会影响军队的行动,它们共同构造了一个真实的战场。这个引擎带来的不只是画面上的改变,更重要的是,电脑AI进一步提高了,敌人会寻找你队列的弱点,会清除布雷区,并且聪明地指挥空军,你会在游戏中面临更困难的挑战。在多人联线模式中,玩家可以通过服务器进行一个新增加的多人模式和使用玩家等级系统。

真实的战争——从欧洲到炎热的北非大沙漠到太平洋上的热带丛林,玩家将操纵数百种武器转战地球上的四大战场。

真实的英雄——玩家可以控制历史上的真实的英雄、王牌飞行员和将军。你可以将美国王牌部队第101空降师(代号“尖叫鹰”)开进比利时的巴斯托镇,操纵瓦西利(苏联二战神射手)参加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也可以操纵米歇尔·魏特曼(德军最有名的虎式战车英雄)在法国反击盟军的坦克。

真实的战术——选择进行什么战役、调动什么军队、何时呼叫增援。占领火车站或者飞机场可以为你接下来的任务作铺垫,每一个任务都包含多个主目标和父目标,这些目标又和其他的任务关联,可选择性很大。

即时战略游戏虽然如雨后春笋般一个又一个的出现在我们面前,但是也正慢慢变得千篇一律,建立基地、不停的制造你的军队最后打垮敌人。而事实上,多亏了5年来一些欧洲开发人员的努力,才使我们看到了另一种类型的即时战略游戏:将目光更多的专注于战略和资源管理层面。简单来说是这样的一种游戏,你带着有限的兵力进入一个战区,目的当然是将你的敌人打败,而你的援军则要么没有,要么只是偶尔才有那么一点点。《Blitzkrieg II》就将是这样一款游戏,力图于完美的还原二次世界大战的一款战略游戏。它将模拟那个历史时期几乎所有规模的军事行动。你将在游戏中重温西欧、苏联、北非和太平洋诸群岛等这些极其著名的战场上发生的故事。

游戏攻略

德军战役

马恩复仇战

第1关:深入险境

首先消灭步兵,3辆二号F轻型坦克直接开过去把据点的步兵消灭,注意保持距离,别给步兵靠近。消灭后继续往前开进,占领城市,友军的飞机会先帮你轰炸目标,消灭有生力量,你要去消灭法军残余部队。占领后会有侦察机出现,观察一下,占领中间的城市,最后过桥占领指挥中心,任务完成。

第2关:危险的一步

这关主要摧毁3个路障,不给敌工兵埋雷机会,沿着路把人杀光,轻型坦克开路,步兵掩护,到达左上补给站后,会给你一辆工程车和少量步兵,在这里休整下,坦克多数没有弹药了,此时需要调动援军,装甲+步兵战术,占领下面的最后一个路障,注意使用工程车,不用着急,就可以过关了

第3关:绅士的赌注

和友军比速度,看谁先占领路口,你可以不用援军,等友军吸引敌军注意力时收鱼人之利,也可以用一组四号D中型坦克,直扑法军阵地。

第4关:被迫撤退

集中力量,先打下地图右上的法军据点,有个隐藏任务,可以得到大量迫击炮,使用援军轰炸任务点那里的十字路口,消灭有生力量,再用坦克配合步兵,沿右边的路占领敌指挥中心,任务完成。

第5关:正义来临

和友军配合,一起攻击中路的桥梁,同时出动轰炸机,对桥前进行轰炸,友军会出动侦察机配合,消灭有生力量后占领桥梁,过桥后向地图上方发动攻击,注意要有步兵配合,战壕后面的反坦克炮和高炮会给你带来一些麻烦,拿下据点后,注意休整和补充弹药并占领法军的迫击炮、机枪等装备。出动轰炸机对下方的敌据点进行轰炸,消灭大部有生力量后,再去清剿法军残部,任务完成。

攻占托布鲁克

第6关:俭以防匮

首先要到达地图上方的友军阵地,兵种配合前进,到达后需要把卡车运送到友军据点,路上注意安全,需有保护,到达后把我方3门重高炮运回基地,任务完成。

第7关:沙漠突袭

登陆艇靠岸后,将3队特种兵伪装,沿最左边匍匐前进,到达下方后消灭英军,会得到一辆轻型坦克。好好使用,注意弹药,与敌军接触时注意保持距离,小心手榴弹,拿下无线电台后,又得到迫击炮和一队步兵,配合坦克,攻击补给站,右下第2个房子里有个狙击手,救他,进入补给战后用E键把3个房子摧毁,任务完成。

第8关:好的开始

首先任务攻击地图中间的高炮阵地,值得注意的是会不停的有小股部队骚扰你的基地,留些部队保卫自己基地。不要直接从正面攻击,注意基地的左边有条小路,用坦克部队沿路上去,打掉敌人在左上角的小基地,再从那里发动对中间高炮阵地的进攻,消灭光敌人后,使用对地机对敌人炮台进行攻击,消灭后任务完成。

第9关:硝烟弥漫

首先攻击路障,纠集部队直接杀上去,占领后巩固一下阵地,不要急着进攻,然后攻击山路,注意坦克一定要有步兵的掩护,正面强攻死路一条,从左边的路上山,饶到敌人后面,从后面进攻,占领山路后,从最上面的路直接冲进村庄,任务完成。

第10关:雪中送炭

此关为防守关,首先把你的重高炮安排在阵地中间,把你的4辆坦克歼击车组成机动力量,乘敌人攻击间隙期间,把在左上英军榴弹炮阵地打掉,然后在侧翼掩护中间的防守友军,注意坦克歼击车没有机枪,所以只能打坦克,遇见步兵一定要保持距离,第1个任务完成后,集中你的机动力量,开到右上角掩护友军的补给到达中间阵地,然后就是敌军的最后一击,组织好机动力量,策应中间守军,任务完成。

第11关:归国

此关是攻坚战,跟随任务指示,指向那里打向那里,不要怕伤亡,不要怕牺牲,不停地用援军,和友军一起攻下右上角就结束。

占领斯大林格勒

第12关:重要的货物

开始把坦克和步兵集中编队,配合沿铁路进攻直到车站,中途凋出2批援军坦克,一批防守基地,一批防守地图上方的铁路转弯处,攻下车站后一开始编队的坦克加步兵断后,列车等中途设防的坦克把苏军部队消灭后,直接开回基地,任务完成。

第13关:生气的护士

护送补给车队到达指定地点,首先调动一批援军坦克,用其中2辆守住前面的桥头,再调出一批援军,6辆坦克攻击左边的苏联基地,打下后,留下2辆坦克防守基地,4辆坦克继续前进到下面的桥头,此处稍微慢点,有反坦克炮,不过我们有补给车。过了桥拿下桥头的小山坡,完成一个机密任务,得到一队步兵,配合攻击右边的苏联基地,打下后留2辆坦克防守,把车队开过来后,后面防守的坦克可以上来作战,再过一个桥后,消灭1队步兵后,坦克留下防守,车队可以直接开进基地,任务完成。

第14关:庞然大物

保护刚刚卸车的坦克,敌军会有飞机和地面部队,使用2组援军,一组FLAK88高炮,一组坦克,加上原来的FLAK88高炮,防守在虎式附近。88高炮既能防空,又能反坦克。把坦克作为机动,消灭苏军的步兵,注意高炮不要放的太集中,分散点,要不就多召唤一组,一会就结束了,任务完成。

第15关:简单的一步棋

上来只有一个狙击手,而且一开枪就暴露了,所以一定要小心,先伪装,然后慢慢前进,干掉几个巡逻兵后,来到苏军榴弹炮阵地,友军的170毫米榴弹炮会自动开火打掉苏军榴弹炮,即使没打掉,苏军也会来毁掉。然后夺下右边的基地,召唤援军坦克,打掉几辆装甲汽车,然后不急,还是交给狙击手,慢慢往前爬注意伪装,友军的炮只攻击固定的敌军,千万别给他看见战壕里的兵,要不他就一直攻击,没炮弹,旁边的补给车竟然还不帮他加,大家要省点用。调2辆坦克上来把巡逻的装甲汽车打掉,注意敌人的迫击炮,打完就跑,让狙击手可以更深一步,觉得麻烦可以坦克加步兵搞定,不过损失可能蛮大,沿最右边打上去,最后是联合作战,你背后插花,配合友军把中间阵地攻下来,任务完成。

第16关:装甲之城

占领油料站,不过上来敌军会对你的基地发动进攻,步兵迅速进战壕配合坦克打退苏军进攻,然后向上方进攻,到达铁路之前停下,这里有辆装甲列车巡逻,可以采用守株待兔,也可以先打掉车头,然后轰炸,把厂区周围打扫干净,坦克绝对不能进入里面,先往右边打,把敌人基地占领,注意消灭掉路上卡秋莎火箭炮,留几辆坦克驻守苏军基地,其他的防守油料场,慢点调度,别把油给毁了,一切就绪后,步兵进入厂区扫地,抗住反扑后,把坦克拉到基地处,拦截住苏联将领,任务完成。

第17关:窝瓦河工厂

首先电脑会自动出兵,迅速拿下你面前的苏联基地,建立自己的基地,一定要把阵地巩固好,因为苏军会两边不停地出兵向你的基地进攻,利用缴获的反坦克炮和自己的高炮组成防线,运用远程榴弹炮配合坦克,先向左边苏联基地进攻,解救被围困在左下角的补给车队,占领左边的苏联基地后,迅速建立防线,把远程炮火拉来对靠左的兵工厂进行轰炸,然后用坦克加步兵配合占领,再建立防线,注意在地图的右上方有敌军的远程炮火,可以利用轰炸机解决。在河面上还有一艘炮艇,同样把它打掉。然后把进攻方向转向右边的工厂,远程炮火消灭有生力量后坦克+步兵占领,建立阵地后向上,占领苏联基地,还是会有步兵对你进行骚扰,此时把主力调向右边,从右边打上去,在右上角的道路上设防,会不停的有苏军步兵从那里出现,然后远程+坦克+步兵,打下敌人的指挥中心,任务结束。

阿登反攻

第18关:命悬一线

保住你的油库,防守重点开始时在左上角,立即调出高炮防守该区域,然后继续调集高炮,把守住各个要道,注意路上的丛林里有美军狙击手。消灭掉美军的轰炸机和攻击机后,会有美军空降兵落在地图中间,可以派一队步兵预先设防,最后守住3个据点,任务完成。

第19关:防卫军

守住3个桥梁,注意配合反坦克炮,坦克在前,炮在后,避免敌军步兵直接打掉反坦克炮,注意补充弹药,把后面工厂的自走炮修好,与坦克歼击车组成机动力量,利用间隙拿下右边的盟军基地,任务完成。

第20关:清扫街道

首先防御好你的基地,同时空降一队精锐士兵到上方村庄前面,消灭敌人的远程炮火,有可能的话占领下来,如果不行,援军调出火箭炮,沿最下面的路开始,进行地毯式轰炸,期间会有步兵来骚扰,做好防御,最后以坦克占领敌指挥中心,任务完成。当然还有更快捷的,消灭远程后直接空降到敌指挥步,占领就胜利。

第21关:步步为营

首先把工程车分开,1辆去大部队处,一辆去修猎豹,同时使用V2轰炸河边的盟军远程炮(打退敌人1次进攻后,下面河边会出现2条小船,也可以使用步兵占领敌炮阵地),把你的坦克组成防御阵地,期间会有盟军坦克从两边向你发动进攻,猎豹修好后点致命瞄准,配合1-2辆坦克就可以守住右边并推进至右边桥头防御,然后调出远程炮,沿路进行地毯式轰炸,消灭盟军战壕后面的反坦克炮,最后派几辆坦克,可无视敌军战壕里的步兵,直接冲进敌军指挥所,占领后任务完成。

第22关:追寻猎物

先把右边阵地防御做好,防守侧重在右下方,然后控制左边的坦克往基地开进,过第1个三叉路口后沿小路上山,到达最上方后在从上面的桥下来进基地,你的2辆虎王坦克是关键,如果被击毁,任务失败,不过他们也接近无敌。注意空中打击,虎王一进入基地,马上转为防守,打退盟军坦克部队的进攻后任务完成。

第23关:生存

首先对自己基地进行防御,会有美军前来骚扰,然后使用V2把中间的远程炮火打掉,组织坦克和步兵配合,沿路向上推进至桥头,拿下桥头的基地后夺下桥头,任务完成。

第24关:最后手段

最后一关,敌军不停地用空中力量来打击你。首先防御正面的2座桥头,然后利用狙击手加远程炮的战术,拿下右边的桥头阵地,用坦克巩固后拿下补给站,远程炮火调过来继续岛上的敌基地后,利用狙击手慢慢前进到远程炮基地处,消灭盟军榴弹炮基地,这里要注意,狙击手过去时,我方会有3辆猎豹的援军,而

盟军有不少坦克和坦克歼击车集中在桥头附近,狙击+重炮消灭他们后再去摧毁重炮基地,然后进攻油料库,中间还有个盟军基地,最后是左上角的盟军军指挥部,重炮消灭有生力量后占领,任务完成。

苏军战役

保卫莫斯科

第1关:营救任务

使用你的部队,从下面过桥,到达我军阵地,火箭炮会发动进攻,打退德军的一次进攻,休整后坦克和步兵开路,消灭上方桥梁的德军并保护火箭炮到达目的地,火箭炮会自动跟着,任务完成。

第2关:撤离工厂

保护火车装满货物后离开,在火车的上方布置一个半圆的防御工事,敌人会从北面和西面用步兵和坦克发动进攻,我方只有一辆卡车,等他把火车的货物装满后,火车会自动离开,任务完成。

第3关:往莫斯科之路

首先是右边的阵地,调集一批反坦克炮布置在战壕后面,用重型自走炮消灭步兵主力,反坦克炮消灭坦克,防住右边后,迅速把防御重点转下左边,同样的办法防守住左边阵地,注意弹药补充,抗住德军进攻后任务完成。

第4关:整装备战

首先把你在前沿的部队迅速撤退到阵地布防,步兵入战壕,坦克挖掩体,另外调集援军反坦克炮巩固防线,德军坦克,步兵和攻击机很快就进攻,尤其是最后一批,铺天盖地的。防守住之后任务完成。

第5关:克林之战

这关一开始敌军会向你的阵地发动一拨进攻,出一组反坦克炮,把卡车拉到火箭炮那里进行补给,友军也会出一批坦克加入防御,守住之后需要攻破德军的防线,此时火箭炮发挥威力,利用一辆坦克探出敌军,火箭炮会自动开火,消灭大半后坦克向上进攻,先拿下右上的敌军基地,然后用步兵+坦克的方法从石桥进

攻,注意敌反坦克炮,抢下桥头后进攻克林镇,占领后直接攻击兵工场,敌人坦克不能和T35抗衡,消灭所有兵工场守军后任务完成。

保卫塞瓦斯托波尔要塞

第6关:防卫炮台

把部队重点防守在正面后右边的山坡入口,调一组反坦克炮加入防守,卡车给火箭炮补给弹药,注意德军空中打击,派出战斗机巡逻,防守一会后,去占领德军的指挥中心,火箭炮不能不用,狂轰烂炸后出动坦克占领,任务结束。

第7关:坚守阵地

迅速把你的高炮沿炮台附近进行防御,同时派出战斗机控制领空,把坦克布置在我军帐篷附近,等下会有德军空降兵,消灭他们,注意保护好卡车,等下要给海岸炮补给弹药,防守住后使用2门海岸炮,对德军的炮艇进行射击,保护友军的运输船通过,任务完成。

第8关:夜幕的掩护

一共有2船的步兵,上面的一艘是特种兵,里面还有一个狙击手,保护他们,用另一船的步兵上岸冲上公路,拦截德军卡车,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拦住了,会出现一个任务,占领敌军的帐篷,占领后用特种兵伪装,沿公路到最左边,再迂回到灯塔处,消灭榴弹炮,任务完成;还有一种是没拦住,那么就没占领帐篷的任务,还是上面的方法消灭榴弹炮后任务完成。

第9关:斯邦山

不能让敌军攻破你的防线,反坦克炮和坦克建立阵地,注意补充步兵,德军2处远程炮火是最大威胁,在我军阵地的右下角有2门榴弹炮,派步兵占领后完成机密任务。防守住之后要去摧毁这2处远程炮火,可以使用榴弹炮轰,坦克打,或者攻击机打,摧毁后任务完成。

第10关:塞瓦斯托波尔海港防卫战

首先调集步兵,占领那些没人用的高炮、反坦克炮、迫击炮、机枪等,其余的补充战壕,上下2处各安放火箭炮做火力支援,哪里快失守,援军就补充哪里,主要是上面和右边的阵地,期间一共4个任务,保护炮台,保护道路,保护运输艇(你有1艘炮艇),保护码头,空军保持战斗机巡逻,直到我军撤退完毕后,任务完成。

斯大林格勒反击战

第11关:铁骑大军

一开始你的部队分为左右两路坦克,要占领左右2个村庄,右边的村庄比较容易占领,占领后迅速建立防御阵地,右边的阵地巩固好后,把左边的坦克向前推进至铁路桥附近防御,同时出动两边的修理车,把被炸毁的铁路桥修好,中间有个机密任务,是一列装甲列车,然后配合火箭炮,把左边村庄占领,最后把中间的第3个村庄拿下,主要是用好火箭炮,任务完成。

第12关:秘密行动

首先把你的特种兵伪装,沿最左边的路潜行到左上方,消灭小股德军后救出情报员,再沿路潜伏到德军将军住所,用定时炸弹把房子和将军炸死,然后原路返回,摧毁最下方的高炮阵地,这时可以使用空降,不过只能空降在这个区域,调整后靠最右边潜伏至储藏工厂,按E键强制攻击油槽,摧毁储藏室后,任务完成。

第13关:推进罗马尼亚

首先用坦克守住两边的路,注意不要靠的太前,同时用SU-152自行火炮在地图左边最上方左上角的德军榴弹炮阵地进行轰炸,完成摧毁火炮的任务后,使用火箭炮选择一个路口,对地阵地进行地毯式轰炸,坦克部队攻克德军防线后,在德军指挥部附近建立防线,再用火箭炮进行轰炸,消灭大部后占领敌指挥中心,任务完成。

第14关:解围者

阻止敌军从两边的阵地突围,每边调出反坦克炮,卡车给火箭炮补给弹药,出动远程火炮对德军炮火进行压制,注意步兵的补充,守住后任务完成。

第15关:俄罗斯大草原之战

任务开始时,使用你的坦克直接冲向第1个基地,拿下这个基地,随后马上调出援军对这个村庄进行防御,重点是村庄的右上方,会不停地有坦克向你冲击,巩固后调集重炮或火箭炮,对下个村庄进行轰炸,坦克占领,依次类推,拿下第3个村落后,友军应该也已经拿下对岸的3个据点,与友军合兵一处,先打敌军的指挥中心,轰炸后坦克占领,最后再打右边的据点,占领后任务完成。

柏林战役

第16关:工厂救援

开始时先把工厂的坦克加掩体,步兵入房间,攻击主要来自上方和左边,在工厂右边的桥头有一个反坦克炮,把他推进工厂进行防御,地图的左上角有德军榴弹炮,可以使用列车炮消灭,使用列车炮轰击桥头,然后坦克加步兵拿下桥头和据点,再使用列车炮对左上的据点轰击,坦克占领,注意敌人出兵的间隙,一次间隙时间一定要拿下,同样方法拿下左下的据点,任务完成。

第17关:猎鸽

追击敌人,阻止德军逃跑,一共4批,主要靠火箭炮进行攻击,轻型坦克和反坦克炮负责封锁道路。友军会出动侦察机配合,覆盖德军逃跑的必进之路,重炮负责打掉德军的高炮,然后协助火箭炮,第1,2批敌人消灭后,第3,4批是从上面的路逃跑的,此时出动步兵和坦克,推进到河边,用火箭炮隔着河进行打击。

第18关:躲避球

留少量部队防守基地,然后出动坦克+步兵沿左下的路前进,到一半时上山,打掉德军的一个雷达站,一定要先打,否则美军的轰炸机一直盯着你炸,等美军轰炸结束后,指挥部队占领左边的基地,会有一批援军,2门火箭炮等,然后向上进军,火箭炮消灭德有生力量后,坦克占领,最后是右边的基地,美军会不停地轰炸,他们结束后我们上,占领后任务完成。

第19关:进行扫荡

向德军的3个据点进攻,首先把防御做好,会有德军对你的基地进行骚扰,先从下面打,列车炮先向最左边基地攻击,然后坦克配合步兵占领,回头再打右下的据点,使用步兵先把碉堡里的德军消灭,然后坦克从旁边饶进工厂,占领后再从后面把战壕里的德军消灭,然后过桥,和上面的部队会合,列车炮攻击中间的据点后,两边都是坦克加步兵,同时发动攻击,占领后任务完成。

第20关:最强的连接

先对阵地进行防御,左边德军的进攻比较猛烈,调集反坦克炮或重高炮布置在战壕后,德军主要是虎式坦克进攻,然后出动火箭炮,对德军阵地火力覆盖,坦克加步兵进攻,拿下右上的德军据点,然后再使用火箭炮对中间的指挥中心进行打击,坦克占领后任务完成。

第21关:攻占柏林

使用火箭炮把位于我军前方不远处的德军远程炮火消灭,然后使用列车炮把能打到我军基地的右角的德军远程炮打掉,期间首先做好防御,会有德军进行骚扰,然后使用火箭炮+坦克的办法,一寸一寸的往前推进,拿下德军指挥中心,这个时候德军就没有部队对我军骚扰了,接下去就是火箭炮+坦克一个阵地一个阵地的拿下,最后拿下大使馆,任务完成。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8: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