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闪蝶科 |
释义 | 闪蝶科的学名来自希腊词“Morph”,为美神维纳斯的名字,意味着美丽、美观,也叫灿蝶、闪光蝶、摩尔浮蝶。幼虫特征:幼虫圆柱形,细长,中部稍大,饰有明亮的红褐、黄褐、黑褐的斑纹,幼虫具有明显的彩色“毛丛”,通常有一个尾叉,类似眼蝶的幼虫。 中文学名:闪蝶科 别称:灿蝶、闪光蝶、摩尔浮蝶 二名法:Morphidae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纲:昆虫纲 亚纲:有翅亚纲 目:鳞翅目 科:闪蝶科 种:该科已记载80多种 分布区域:南美洲,少数分布于墨西哥及北美洲南部。中国无分布 。 简单介绍闪蝶科的学名来自希腊词“Morph”,为美神维纳斯的名字,意味着美丽、美观。这对于闪蝶这个小科来说,是再合适不过了。在任何博物馆或蝴蝶展览厅里,大多数闪蝶那迷人的蓝颜色都会首先吸引住观众的目光。最小的闪蝶翅展只有75毫米,最大的则超过200毫米。其硕大的翅膀使它们能够快速地在天空翱翔。也叫灿蝶、闪光蝶、摩尔浮蝶。该科已记载仅有1属81种,只分布在南美洲。并非所有的闪蝶都具金属般的蓝色光泽,而有的只限于雄蝶。 根据资料整理,闪蝶科的蝴蝶全世界仅有1属81种。只分布在南美洲。 卵特征卵为半球形。 幼虫特征: 幼虫一般群集生活,取食各种攀缘植物,特别是豆科植物,多数幼虫以双子叶植物的叶子为食,只有小蓝闪蝶吃单子叶植物。若遇到危险,幼虫会从体内的腺体发出刺激性气味,驱走捕食者。 蛹特征悬蛹,蛹的头部和翅部有许多突起。 成虫特征并非所有的闪蝶都具金属般的蓝色光泽,而有的只限于雄蝶。所有种类,不论是蓝色的、绿白色的,还是褐色的,在翅的反面或多或少都有成列的眼斑。 大型华丽,多为金属蓝色或灰白、橙褐色,翅展75--200mm ,触角细而短,腹部特别短,翅反面褐色有条纹,所有种类,不论是蓝色的、绿白色的,还是褐色的,在翅的反面或多或少都有成列的眼斑。日间活动,飞翔敏捷,常以坠落果实的汁液为食,其硕大的翅膀使它们能够快速地在天空翱翔。该科蝴蝶的外形与环蝶相似(有的学者将其归入环蝶科中),但眼上无毛,雄性前足跗节上张毛,后翅中室开式。 闪光原因蝴蝶翅膀上密布着含有多种色素颗粒的鳞片,鳞片上微细的色彩脊纹越密,产生的闪光也越强。闪蝶的鳞片在结构上则更为复杂,当光线照射到翅膀上时,会产生折射、反射和绕射等物理现象,在光学作用下产生了彩虹般的绚丽色彩,但并不是所有闪蝶都有这种亦真亦幻的金属光泽,一些种类和大部分闪蝶的雌蝶是没有闪光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