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山药炭疽病
释义

山药是一种药食兼用的经济作物,也是中国重要的特色蔬菜之一。山药炭疽病主要危害叶片及藤茎,引起山药大量落叶和死藤,对生产构成严重威胁。随着山药炭疽病的发生逐渐加重,一般病田减产20%~30%,重病田块叶片落光,甚至绝收。生产中主要采用物理防治和药剂防治。

中文名:山药炭疽病

病原中文名:小丛壳

病原拉丁学名:G10merlla cingulata (Stonem.) Spauid.et Schreck

病原分类地位:子囊菌亚门

病原类型: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山药

主要为害部位:茎,叶子

病害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及藤茎。叶片病斑从叶尖或叶缘开始产生暗绿色水渍状小斑点,以后扩大为褐色至黑褐色圆形至椭圆形或不定形的大斑,病斑中间为灰褐至灰白色,有轮纹,有黑色小粒点。茎部染病初生梭状不规则斑,中间灰白色、四周黑色,严重的上、下病斑融合成片,致全株变黑而干枯,病部长满黑色小粒点。

病原特征

病原 G10merlla cingulata (Stonem.) Spauid et Schreck 称围小丛壳,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无性态为Colletotrichum g10eosporioides (Ces.)Wil3称胶孢炭疽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围小丛壳在PDA培养基上产生子囊壳,集生,近球形,大小104一168μm,壳高9l—155μm;子囊棍棒状,单层壁,大小47—62×10一14(μm);子囊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至长卵形,略弯曲,大小13—19×4—6(μm)。

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在病部或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翌年6月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多次再侵染,不断扩大蔓延,一直延续到收获。气温25—30℃,相对湿度80%易发病。天气温暖多湿或雾大露重有利发病,偏施过施氮或植地郁蔽、通风透光不良会使病害加重。病菌主要在病组织内越冬,借风雨传播,高温多雨发病重。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措施

(1)选用日本白山药、毛山药、早白薯山药等耐病品种,发病地块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

(2)收获后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并深翻土壤。

(3)采用高支架管理,合理密植,改善田间小气候。

(4)加强田间管理,适时中耕除草,松土排渍;合理施肥,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适当增施磷钾肥,少施氮肥,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性。

化学防治

(1)播种前将山药种切块,用40%福尔马林80倍液浸种20分钟,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30分钟,置阴凉处晾干后播种。

(2)出苗后喷洒1:1:50的波尔多液预防,每10天一次连喷2-3次。

(3)发病后用25%使百克乳油13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500倍液,或25%雷多米尔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间隔7-10天,连用2-3次,施药后4小时内遇雨需补喷。7月底至8月中旬遇连续阴雨,雨后应及时防治。

注意:发病初期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分剂500倍液、68%金雷多米尔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翠贝干悬浮剂3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5%火把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上述药剂与天达2116混配交替使用, 7-10天一次,连喷2-3次,喷后遇雨及时补喷,收获前10天停止用药,效果更佳。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3:0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