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山海经的典故 |
释义 | 山海经的典故《东海虁牛》 原文: 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译文: 东海中有座流波山,位居在入海七千里的地方。山上有一种野兽,样子像牛,青苍色的身子,头上不长角,一只脚,进出海水就定会带来急风暴雨,它身上发出的光芒像太阳和月亮,它叫喊的声音像炸雷,它的名字叫夔。黄帝得到了它,用它的皮蒙鼓,再拿雷兽(雷神)的骨头做鼓槌来敲打这鼓,发出的响声五百里以内都能听见。黄帝便用它威服天下。 以的用法: 以其皮为鼓 把,用 用它的皮做鼓 橛以雷兽之骨 这是状语后置 实际上是 以雷兽之骨橛之 也是用的意思 用雷兽的骨头敲它 以威天下 这也是用,用来的意思 用来威服天下 《精卫填海》 原文: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译文: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被海水淹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鲧禹治水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 禹治洪水,通轘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坐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