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山东茌平农业科学研究所 |
释义 | 山东茌平农业科学研究所是由杨长志,于1996年1月8日创办的鲁西北第一家农民营科研机构。 杨长志与他创办的民营科研机构 ——茌平农业科学研究所 杨长志,现年47岁,高级农技师,大专本科文凭,于1996年1月8日创办了鲁西北第一家农民营科研机构——“茌平农业科学研究所”原省政协主席、专家顾问团团长陆懋曾亲笔为该所题名,他创办的研究所现有固定创收资产1160余万元,机构设施完备,是集科、农贸于一体的实体民营科研机构。现有高科技人员16名,中级职称人员28名,与山东省农科院、山西省农科院、济宁市农科院、莱芜市农科院等多家科研单位建立了协作关系。所创社会经济效益34.9亿元,曾多次得到省、地、县领导的高度赞扬,《山东科技信息报》整二版报道了他的业绩,称他为“鲁西北平原上的茌山平陆之星”,他的事迹被收入了《中华之子——成功之路》第16集,并被国家收入《时代楷模英豪录》,并被授予“聊城市首批农村科技大王”称号。 1973年,杨长志初中毕业后,被派到茌平县胡屯乡陶集村农科队,任技术员,在那艰苦的年代里,他没有被困难所吓倒,几十年如一日,他默默的为农业科学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1978年他育成了小麦新品系“自选四号”。1982年推广面积12万余亩,累计推广面积40余万亩,被群众称之为“饿死牛”。经市、县两级品比试验,比对照辐63增产16.9%,创直接社会经济效益2.4亿元,1984年被编入省资源档案库。 1979—1981年,经三年对比试验论证,得出了小麦完熟期夜间收获比中午收获能提高千粒重1.75克的结论,并写了3000字的论文,编入1982年茌平县“农业科技汇编”。陶集农科队被定为省四级农业科技联网组织。 1982年,杨长志被抽到乡农技站任种子技术员,几十年来,他在搞好种子推广工作的同时,自始至终,没有忘了搞农业科学试验,他每年都多项完成省、地、县科研项目及自搞项目,他现已累计了30余万字的试验资料,他撰写的《脱毒甘薯繁育体系与栽培管理》一文,《茌平科技》1996年第一期专刊登出,《山东科技信息报》1996年6月22日、29日三版连载,《山东科技报》、《聊城日报》、《京九时报》相继连载。 1996年他承担的省级试验项目“脱毒夏甘薯高产栽培试验,于1996年10月26日经省专家验收委员会验收鉴定平均亩产4503.8公斤,创全省脱毒夏甘薯平均单产最高记录。大众日报、山东科技报、山东农村经济开发报、中国科技报、科技日报、北京农业、上海日报、东方日报等30余家报纸刊物都连续进行了报道,山东电视台、山东人民广播电台、聊城电视台也同时进行了报道。他承担的脱毒甘薯增产新技术推广项目,已于1996年5月,正式立项,1998年完成。本项目已经省专家验收委员会验收认定,创直接社会经济效益14亿元。 1996年1月18日,“茌平农业科学研究所”正式批准,一所民营科研实体诞生。杨长志梦寐以求的愿望得到了实现。 回首杨长志31年的足迹,是那硕果连成的脚印。 1978——1996年多次被评为茌平县青年新长征突击手,科技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1982年他被选为茌平县第一届科学技术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1983年他被选为茌平县第十届人大代表。 1987年被聊城地区评为中央农广校学用结合优秀学员。 1993年荣获省农业厅丰收计划,<<茌平县45万亩小麦综合增产技术〉〉项目二等奖。 1996年茌平农业科学研究所被聊城地区评为模范企业。 1996年5月31日,58个县市的农委、科委主任,对茌平农业科学研究所搞的四作四收种植模式进行考查论证。被原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定为“胡屯路子”。 1996年10月24日,省专家验收委员会对茌平农业科学研究所承担的省级项目进行了考查验收,验收委员会认为:项目搞的认真、规范、效果明显,其中脱毒夏甘薯高产栽培试验,创全省最高记录。同时被定为山东省农科院脱毒甘薯原原种、原种繁育基地。 1996年11月8日,原省政协主席、专家顾问团团长陆懋曾亲临茌平农业科学研究所视察,对他们所做出的成绩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勉励杨长志“再接再厉,继续拼搏”。 1998年4月3日,被聊城市委市政府授予“聊城市首批农村科技大王”称号。 2005年出席人民大会堂国家“爱国华商春节团拜会”,被授予“杰出爱国人士”称号。 2006年4月出席人民大会堂国家“时代楷模”事迹报告会,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1994——2002年,杨长志历经9年的努力,经驯化定向系统选育,成功的育成鲁西大姜新品种“茌姜一号”。经三年专家验收,平均亩产4983.6公斤,使鲁西北地区不能种姜的状况成为历史。 1996——2002年投资200余万元,建成容纳800万公斤的种姜贮藏大窑,占地面积5986平方米,保证了鲁西北地区的大田推广种姜供应,并与外商议向计划建立鲁西北万亩大姜无公害生产基地,现已被日本客商考察认证。 2003年,茌平农业科研所与胡屯乡岳庄村签定100亩土地的15年租赁合同,正式建立了自己的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已种植“茌姜一号”大姜原原种繁种田50亩,纯产值收入达50余万元,创社会经济效益2亿元。 1994——2002年,他多年精心选育,培育成功超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长志一号”。“长志一号”的推广,将对提高该地农民的小麦产量,再上一个新台阶。推广面积已达20万亩。 2005年6月18日,省小麦专家顾问团团长赵君实研究员亲临该所50亩高产示范田,进行考查验收,平均亩产634公斤,实打亩产593公斤,突出表现在超高产、抗病、高抗倒伏、优质、落黄极好五大特点,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具有显著的增产潜力。很有示范推广价值。2006年,高产攻关试验田,争创全国记录。 三十多年来,杨长志把整个心血都投入到了农业科学试验这块领地里,是他为了一个大试验课题,负债200多万元。是他在那艰苦的年代里,每年创办了1160余万元固定资产的“茌平农业科学研究所”。杨长志的艰辛付出,换来了硕果累累,苞蕾待放。但是,他的课题急需大量的资金去开发,已早日造福社会、造福人民。诚心欢迎有资之士,投资合作,将以高回报率报答投资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