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山东泰山
释义

泰山

泰山风景名胜区

泰山是中国的国山,有“天下第一山”的美誉。又称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等,名称之多,为全国名山之冠。'泰山'之称最早见于《诗经》。“泰”意为极大,通畅、安宁。

历史上,围绕泰山所产生出来的名词、名句对其他山河来说是绝无仅有的。如:“稳如泰山”、“国泰民安”、及'泰山压顶'、“泰山青松”、“重于泰山”、“泰山北斗”、“泰山鸿毛”、“五岳独尊”、“东天一柱”、“中有岱岳”和“泰山石敢当”等等。从此可以看出,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历史长河中,泰山的影响、威望及在国人心目中的位置。

西汉文学家东方朔曾认为:泰山吞西华,压南衡,驾中嵩,轶北恒,为群山之最。实际上泰山海拔高度并不太高,在五岳中次于恒山、华山,仅占第三位。在全国大山中无论高度还是面积更数不上,便它又凭什么成为赫赫于古今的“五岳之长”、“五岳独尊”呢?泰山突兀而立于华北大平原东侧的齐鲁古国,东临浩波无涯的大海,西靠源远流长、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南有汶、泗、淮之水。纵览东部沿海广大区域,泰山踞高临下,凌驾于齐鲁丘群之上,真正成了茫茫原野上的“东天一柱”。这样,古代人们便有了泰山为天下之中心的感觉。

泰山,位于中国山东省中部,方圆426平方公里,主峰玉皇顶海拔高度1545米。

泰山,自古就有“五岳独尊”、“天下第一山”的美誉。

在25亿年左右,被称之为“泰山运动”的造山运动,使泰山第一次露出海平面。

而在3000万年前的新构造运动中,泰山南麓发生山前断裂,所处的盆地下沉,而北麓大幅度抬升,形成了如今泰山巍峨高耸的雄姿。

泰山花岗岩、科马提岩、三大断裂,还有人们熟知的“稳如泰山”、“醉心石”无不显示着泰山在地质、地貌上的神奇。

缘于泰山地层的清晰,岩体的复杂,自1868年起,已拥有130多年的地质研究的历史,并被世界地质学界所公认。

至于泰山西麓桃花源的彩石溪,几十亿年岩体和岩脉彼此侵切的印记,显示在咫尺方寸之间,故称五世同堂。十里山涧,泰山彩石平铺溪底,如天工神笔绘就的一幅瑰丽长卷,徜徉其中,感叹、欣赏自然的造化神工,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在人类历史上,人们大多都有着“恋山”的“情结”,这是世界性的。登山即登天。人们无不期望通过登山的途径,实现潜意识里登天的心灵诉求和美好憧憬。

然而,一座大山与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同步,却是罕见的。

《史记》中就有七十二王封禅泰山的史传。远古时期的神农氏、炎帝、黄帝、尧、舜、禹等,无不来泰山祭祀天地。

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尚书》说:舜在春季的二月登上泰山,在山巅烧火祭祀,这是一个王者成功后取得最高祭祀权的标志,是帝王权力的象征。

在封建社会里,大凡帝王都会自命为“天子”,是受命于天的。而要祭天,最庄严、最神圣的仪式,就是到泰山去封禅,因为在人们的心目中,泰山是最高最大的山,是万物始生之地。

秦始皇一统天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王。即位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泰山封禅。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则把封禅作为治国安邦、修身养性的第一要务,前后八次登封泰山。

汉文帝、汉章帝、汉安帝、隋文帝、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宋真宗、清康熙、清乾隆等,都以不同的形式祭祀过泰山。

泰山封禅意味着受命于天,昭示着国家统一,彰显着国泰民安,因此,历代帝王莫不竞相效仿。泰山封禅这一“旷世大典”,在中国执着的演绎了数千年。

由此,也就形成了泰山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封禅祭祀文化,或曰帝王文化。

“登泰山而小天下”,已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言。这不仅仅是孔子一次登高望远的经历,而是泰山启迪了这位文化的巨人,站在一个文化的高峰,对文化空间的一种俯视。故云:“泰山是岳中之孔子,孔子是圣中之泰山。”

泰山是精神和文艺的源泉。诗圣杜甫,正是以一首《望岳》,跻身于唐诗之顶峰。“一览众山小”,成为仁者乐山的绝唱。而诗仙李白“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的千古佳句,则给泰山平添了智者乐水的空灵。

宗教信仰,是一种文化的定格。

无论出身贵贱,身份高低,在泰山都能找到精神的归宿。

道教是中华文化的根柢,泰山是道教的发祥地之一。佛教东来,泰山是最早接受佛教的名山之一。有人说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三大精神支柱。那么可以说,在泰山,佛道同宫,儒释相依,“三教合一,合而不同”达到了极致。

普照禅寺的高僧元玉,以“三教一理”的现身说法,曾为前来泰山祭祀的清代康熙皇帝讲经论道。

登泰山,保平安。

平安,是泰山文化的核心元素之一。在泰山文化的语境中,平安是一个关键词。在泰山的信仰里,最普遍、最虔诚的则是平安信仰。

泰山神——东岳大帝是神界的王者。他诠释着生死的真谛,被历代帝王所崇奉,称为“天齐仁圣帝”。

碧霞元君,是人们生活的保护神,人们亲切的称她为“泰山老奶奶”,只要有所祈求,她就会像老人一样呵护着人们。让人们心灵得到净化,生活充满信心,生命更具意义。

“泰山石敢当”,也是泰山信仰中所特有的一位神祗。成为“登泰山、保平安”这一理念的进一步物化和延伸。

建筑,是一种凝固的文化。

从泰城通天街到泰山极顶,这条长达十几公里的南北中轴线上,古建筑星罗棋布,从山下到山上,110余处的宫、观、祠、亭、坊、楼、阁、塔、桥等各式建筑,让人们坚贞不渝的营造了上千年。这不仅在中国的名山大川中绝无仅有,同时也被称为世界文明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

山下的岱庙,是中国三大宫殿式建筑之一。宋天贶殿,是岱庙的主体建筑,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曲阜孔庙大成殿,并称海内三大宫殿式建筑。而天贶殿千年的历史,则是其他两大宫殿所望尘莫及的。

如果说太和殿象征的是至高无上的皇权,大成殿象征的是经世安邦的儒学,那么,天贶殿象征的则是上苍对国泰民安的赐予和佑护。

山上的碧霞祠,铜的世界,铁的王国,是我国高山建筑的典范。

泰山古建筑在彪炳着文化,也在延展着文化。

石刻,是文化的艺术,也是艺术的文化。

泰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石刻艺术宝库,泰山上镌刻着一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泰山现有刻石2200余处,从秦代延续至今,无论时间的跨度还是书法艺术的流变,堪称中外首屈一指的天然书法博物馆。2006年,泰山被评为中国书法第一山。

秦代的泰山刻石,是中国“书同文”的见证,被视为稀世之宝。

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双束碑》,两石并立,寓意高宗与武则天共掌天下,碑文中还有武则天自己创造的文字。被称为“碑中一绝”。

唐玄宗的《纪泰山铭》刻石,以其巨大的形制,成为中国最大的帝王摩崖刻石。经石峪的北齐摩崖刻石,是我们所知的中国最大的佛教经典刻石。被金石学家誉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

在这里,文化找到了依托,石头注入了文明。

在泰山,树木是自然的,同时也是文化的。现有上百年的古树名木近2万株,其中有23株古树名木列入世界遗产清单。它们都是泰山重要的生态文物。

汉柏,为汉武帝封禅泰山时所植。连理柏,是吉祥美好的象征,悠悠千载,生生相依,自是忠贞不渝。

“五大夫”松,是秦始皇封禅泰山时,给这组松树的封号。不可一世的秦始皇,竟感恩戴德于这一组松树。

望人松,已是泰山的标志性景观。同样见证着历代帝王的来来去去,迎送着不同时代数以亿计的登山者。

在泰山,古树若以“群体”取胜,尤以对松山及后石坞的古松园堪称奇观,可谓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唱响中国。泰山青松,已成为中华情操的象征。

“造化钟神秀”,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泰山独特的自然风光。

春日萌动着生命的活力;

夏日绽放出生命的热烈;

秋日衡量出生命的质地;

冬日昭示着生命的尊严。

“触石而出,肤寸而合”,这是古人在两千多年前对泰山云发出的惊叹。

旭日东升,既是一幅瑰丽的画卷,又是生命的肇始,生命的向往,生命的蓬勃,生命的礼赞。

自然的泰山,彰显着自然的神奇。

文化的泰山,印证着文化的神圣。

泰山,中华民族精神的家园。

在中国乃至世界,还没有一座山像泰山一样,在数千年持续不断的历史发展中,始终维系着一个古老民族“国泰民安”的信念与对“和平”、“统一”的企盼。

泰山,已成为一种象征。在人们生生不息的活动中,泰山一直在寄托着每一个炎黄子孙对生活“和谐”、“平安”的期盼与向往。

泰山,是和平的承诺,和谐的保证。在她的伟岸身躯默默地保护下,无论你在何时何地,都会感觉到来自泰山的力量,听到她一声平安的祝福!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9: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