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政成 |
释义 | 李政成,1969年生,农工民主党党员,国家一级演员,由于出生在梨园之家,从小就受到艺术熏陶,后又得益于许多老师的教诲和指导。其中有扬剧表演艺术家姚恭林老师,昆剧表演艺术家柯军、黄小午老师,京剧老师岳小亭、周洪武,河北梆子艺术家裴艳玲老师。李政成基本功扎实,唱腔圆润、身段优美,表演细腻,形神兼备、博学多才,形成了自己文武昆乱不挡的艺术风格。现担任扬州市政协委员,农工民主党扬州市市委员,江苏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扬州市文联副主席,扬州市扬剧团团长。 中文名:李政成 外文名:LiZhengCheng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扬州 职业:国家一级演员 毕业院校:扬州戏校 代表作品:《狸猫换太子》 主要成就:唱腔圆润、身段优美,表演细腻 兼任:扬州市政协委员 艺术人生从艺年年都是“武状元”李政成出生于扬州一个演员家庭。1977年学艺,1988年毕业于扬州戏校。在扬州艺校的7年科班生活中,他每年都是当之无愧的“武状元”。李政成出身于“艺术世家”,他的母亲,就是扬剧界赫赫有名的李开敏。童年时的李政成,就经常被父母带到剧团里。每当武行的演员在台上翻腾跳跃时,小政成就按捺不住,跟着台上的演员一起蹿高跳低。或许是秉承了父母的遗传,他的模仿竟也像模像样。8岁那年,他就登台演了一回“毛岸英”,首次“触电”的他,对舞台有一种天然的亲近。几年后,进入扬州文化艺术学校“扬剧班”,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在班级里,他最喜欢上的就是武打课。教他武打的魁老师对他说:“只要有天赋,嗓音迟早会唱出来的。但是武功却是要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练出来的,丝毫马虎不得。”有了老师的鼓励,李政成练得更起劲了。往往在上课之前,他都要面对墙壁做100个“前扑”。在老师的心目中,“李政成是永远不会偷懒的。”7年的艺校生涯,伴随着年少练功的伤痛。其间,他的腿筋断裂过两次,其他的小病小痛更是不计其数。这些常人难以想象的伤痛,换来的是连续7年的“武状元”。 入团每次排戏都靠边站让李政成没有想到的是,“武状元”竟一连坐了8年冷板凳。艺校里学业优良的李政成,1988年毕业后进入了扬剧团。 就当他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却发现竟无用武之地。他第一次学成登所有人,都认为只能演“沉香”这样的角色,也就是武戏很多,文戏寥寥。他在刚踏上舞台的那一刻,就迅速被定性为“武戏演员”。 扬剧团里平时排练的剧目中,十有八九都是文戏。所以每当排文戏的时候,没有人会想起还有一个李政成。每次都“靠边站”的他,心中纵有千般不服,也无处倾诉。戏剧演员的表演,是需要在舞台上不断打磨的。 缺少登台机会的他,只能在家里“练私功”。兴趣广泛的他,不止唱扬剧,京剧、昆曲、黄梅戏,甚至是流行歌曲,他都边学边唱。 出团化身流行歌手的岁月在社会的舞台上,李政成充分享受到流行的快感。也许是在团里憋闷得太久了,长期无戏可唱的他,在1992年选择了停薪留职,离开了扬剧团。“我选择离开的时候,我母亲表面上没有说什么,但是作为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她心里肯定是有些想法的。”回忆起当年的叛逆,李政成对母亲还抱有一丝愧疚,“但是在我无戏可唱的时候,我母亲从未利用她的影响力,为我说过一句话。因为她告诉我,是金子,迟早会发光的。”外形俊朗,嗓音出众的李政成,一来到社会的大舞台上,立刻有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快感。他迅速拉来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组成了一支“ABS”乐队,自己担任主唱。那时候,商场开业,企业开门,都喜欢请一些乐队来助兴,“ABS”乐队很快就红红火火起来了。一个月下来,总能接到20多起演出邀请,晚上还可以到酒吧驻唱。唱的都是流行歌曲。演出火了,腰包鼓了,兴趣高了,那时的李政成意气风发。“ABS”乐队的火热,也进入了虎豹集团的视线。虎豹集团邀请他们成为集团的艺术团体,让李政成担任团长,并开出了1万的年薪。这个数字在当时很令人吃惊,因为李政成当时在扬剧团里的月薪不过160元。进入虎豹集团之后,李政成只需要在春秋两季的订货会上演出,全年大部分的时间里,他都可以静心钻研音乐。正是这些闲散的日子,让他对自己的唱腔有了更新的理解。过了2年,虎豹集团给他开出了更为诱人的条件:聘请他为浙江地区的经理,年薪10万。 新团长让他回心转意在10万年薪和儿时理想中,李政成最终选择了后者。当10万年薪放在眼前时,命运却甩给他另外一种选择。扬剧团来了一名新团长,这名新团长是从小看着李政成长大的,十分青睐他的灵气、刻苦,找到李政成和他促膝长谈了一次。原话记不得了,只问了他一句,为扬剧吃过那么多的苦,当真现在要全部放弃吗?相信在高薪和理想面前,所有人都会犹豫、挣扎、权衡,李政成也不例外。但是他考虑的时间并不长,最终还是选择回到了扬剧团,去领取演出一场4元的薪水。或许,当他每次回家看到母亲欣慰的目光时,李政成会感到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回到扬剧团的第一场戏,是1995年的《狸猫换太子》。当初排戏的时候,还是有人对李政成有疑惑的,但是当他塑造的“陈林”站在舞台上时,所有人都对他刮目相看了。李政成尤其记得,第一场《狸猫换太子》是在江都县七里乡演出的,这次演出距离他进团,已有8年之遥。正是他内心中对艺术的一种“拗劲”,能让他在8年之后重回扬剧舞台。 凭《史可法》摘“梅花”史可法纪念馆里有座梅花岭,是不是暗示着摘“梅花”。此后,李政成在艺术生涯中进入了“快车道”,《魂断深宫》、《女县令》、《布嫂》……他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他也逐渐奠定了团内“男一号”的地位。真正让他扬名的,还是大戏《史可法》,他也凭借着这出戏,首次冲击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2003年12月26日、27日,北京长安大剧院内,响亮起李政成那高亢清脆的唱腔。演出结束后,导演俞克平还和编剧刘鹏春戏言:“史可法纪念馆里有座梅花岭,是不是暗示着这次能摘‘梅花”果不出其然,李政成首摘“梅花”归。 有资格进入“梅花艺术团”后,让李政成最感荣幸的,就是能结识戏剧大家裴艳玲,更有幸成为裴艳玲的正式弟子。每次和裴艳玲的交谈,都让他“胜读十年书”。师父的一句点拨,都能悄然为他打开艺术的另一番境界。最近,裴艳玲刚刚在扬州演出完《响九霄》,就把本子给了李政成。“在我所有的弟子中,你是唯一能够传下这部戏的。”师父一言,重若千钧。让团里人都过上体面日子每天早出夜归,让他想看儿子一眼都很难。现在的李政成,有很多头衔:“江苏省人大代表”、“扬州市政协常委”、“扬剧团团长”……他也明白,他今天所有的荣誉,都是扬剧带来的。身为团长的他,不但要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还要把握全团的艺术制作走向。每天忙完了繁重的政务工作,才能进入排练厅,练几场把式。每天都早出夜归的他,常常连一个星期都不能见儿子一面,尽管他们住在同一个屋檐下。“感谢领导,感谢恩师,感谢社会各界对扬剧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我的一生,是肯定要献给扬剧的,因为艺无止境。同时,我还要让团里人都过上体面的日子。”李政成的目光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 取得成绩作品在长期的艺术生涯中,曾在《打金砖》、《史可法》、 《周瑜归天》、《白水滩》、《单下山》、《狸猫换太子》、《挑滑车》、《林冲夜奔》、《野猪林》、《扫松下书》、《女县令》、《武松杀嫂》、《斗杀西门庆》等三十多台剧目中担任主演和重要角色,均受到观众喜爱。其中《史可法》和扬剧第一部戏曲艺术片《女县令》在中央电视台11套节目中多次播放,在上海展演的体现李政成艺术风采的折子戏专场,以及《板桥道情》被上海电视台多次播放,并被评为“上海东方戏剧之星”。2003年以折子戏专场和《史可法》两台戏一举夺得“第2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人民日报、新民晚报、中国文化报、扬州日报、扬州晚报、江苏影剧月报。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安徽电视台、扬州电视台,曾分别对他的艺术活动作过报道和评论。 奖项1988年获“上海白玉兰广播电视大赛白玉兰金奖”,1990年获江苏省第二届优秀青年演员大奖赛二等奖,第三届扬剧节获优秀表演奖,第三届江苏省戏剧节获表演奖,第四届江苏省戏剧节获优秀表演奖,2004年度扬州市十大新闻人物,江苏省德艺双馨文艺工。 曾随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梅花奖艺术团赴大西北慰问演出,还多次为法国总统希拉克、江泽民、朱镕基、李岚清、吴官正等国内外国家领导人招待演出。 个人轶事受伤李政成的“难得”还在于他舍得下功夫。武生是地方戏曲的弱项,而李政成的武打真实生动、气势逼人,毯子功、靶子功、长靠、短打样样出色,堪与京剧武生比高下。但正如“梅花奖”所寓意的“梅花香自苦寒来”,优秀的戏曲武生在积累艺术造诣的同时,也积累着身体的伤痛。李政成在排练和演出中曾3次身受重伤。 忍伤坚持1986年,李政成练“毯子功”时两度足大筋断裂。一年多的时间里,为了不耽误训练,他坚持每晚睡觉时强忍痛楚把受过伤的腿拉到头顶来练功。功夫不负有心人,1988年,李政成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亮相大上海,一举夺得苏、皖、沪扬剧广播电视大奖赛“白玉兰”金奖。1994年,李政成在上海演出时第三次受伤,腰椎骨折。这次重创让他卧床三个月几乎动弹不得,且一度无法练功。李政成曾沮丧地以为自己将无缘扬剧舞台了,但最终他还是凭着顽强的毅力和刻苦练功恢复了昔日武生的精彩,如今,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舞台上林冲夜奔中漂亮干净的武功身段,戏曲家孙松林说,《夜奔》这出戏,李政成边武边唱,最后还一点都不喘气,足见功底很好。而国内许多中青年演员、京剧演员就舍不得下这种功夫,这令他甚为感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