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沙石峪 |
释义 | 地名概述沙石峪村位于河北省遵化市新店子镇,距离遵化市区东南20公里处。解放前,沙石峪是远近闻名的穷山沟,素有“土如珍珠水如油,漫山遍野大石头”之称。解放后,在老书记张贵顺的带领下,勤劳朴实的沙石峪人硬是在石头缝里取土,青石板上造田,先后使400亩荒山变成良田,创造了“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的奇迹。 1966年4月29日、1967年2月9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先后两次陪同阿尔巴尼亚贵宾乘直升飞机飞抵沙石峪视察,称赞沙石峪人为当代“活愚公”。当年,周总理和阿尔巴尼亚总理谢胡亲手栽植的两株柏树,如今郁郁丛丛,长得非常茁壮。如今的沙石峪,已是远近闻名的葡萄专业村和小康村。 连环画作品沙石峪,连环画,河北省唐山地区连环画创作组集体创作,胡天启、张连瑞编文,刘文圃、訾世增等绘画,总幅数:134幅,60开本,印数100万册,人民美术出版社与河北人民出版社1975年联合出版,统一书号:8027?6119。 1975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彩色纪录片《沙石峪》在全国各地的放映,遵化县沙石峪“当代愚公换新天”的革命精神成了国内各地干部群众学习的又一个典范。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认识和学习沙石峪,河北省唐山地委决定从唐山市和遵化县文化馆抽调了一批专业文艺骨干,组建起沙石峪连环画创作组,集体创作了大型连环画作品《沙石峪》,经人民美术出版社和河北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由新华书店向全国发行,从而使遵化县沙石峪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故事迅速传遍全国。 纪录电影片沙石峪,纪录电影片,编导:段洪,摄影:董振先等,本数:5本,色别:彩色,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1971年拍摄,全国各地发行放映。 影片内容简介:燕山之中,古长城脚下,有一个小小的山村,它就是人们称作当代愚公之乡的河北省遵化县的沙石峪大队。沙石峪的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了战天斗地的好成绩。解放前的沙石峪,真是“土如珍珠水如油,满山遍野大石头”。经过十年苦战,九岭山水重安排,青石板上创高产。一个原来需要国家救济的缺粮队变成了余粮队。沙石峪大队从1957年到1970年共向国家交售粮食52万斤。 陈毅同名诗作沙石峪 1966年 遵化有个沙石峪, 漫山遍野大石头。 外村有女不愿嫁, 本峪男儿往外游。 十户百户均极穷, 野枣充饥糠不留。 数九寒天落大雪, 无衣无褐等罪囚。 自从来了共产党, 号召革命得自由。 政治翻身不满足, 经济生产再细筹。 何处来资金? 不靠上级接济与邻村, 就靠自己千百穷人身。 每人均有两只手, 还有一颗火红心。 自己劳动自己吃, 土中生白玉, 地内出黄金。 听毛主席的话, 中国靠自力更生。 按毛主席的指示行, 劳动创造世界, 无产阶级可以扭转乾坤。 从点滴做起, 一柱支大厦, 杠杆撑万钧。 古人说“人苟发愤为天下雄, 安在无土不王。” 这是封建时代的鼓吹, 在于自己往上爬, 打倒剥削者自己变为剥削者。 毛主席的指示与他们不同, 他指示的中心, 在于牺牲自己为人民服务, 为世界服务, 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正核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